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44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带扬声器的头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那样的头枕。即,该头枕具备:形成头枕的骨架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配置于该大致长方体的构件的前面侧的枕垫构件、配置于该枕垫构件的前面侧的左右的第一网构件、配置在左右的第一网构件之间的板构件、以及将左右的第一网构件及板构件等覆盖的表皮构件。

形成头枕的骨架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具备:配置于前面侧的盖板构件、以及该盖板构件被装配于前面开口的箱状的罩构件。而且,在由该盖板构件和罩构件覆盖的内部空间配设有左右一对扬声器。另外,在盖板构件、枕垫构件以及表皮构件中的、位于各扬声器的声音输出部的前面的部位分别形成有用于通声的贯通孔。因此,扬声器的声音通过这些贯通孔和第一网构件向外部输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73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头枕是仅在头枕内配置了扬声器的构造,且只不过是为了使来自扬声器的声音等通过而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贯通孔的构造。更详细而言构成为,由盖板构件和罩构件包围作为声音的输出装置的扬声器来对其进行保护,以使扬声器不被通常使用时施加于头枕的负载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为了向外部输出声音而设置贯通孔,进一步设置用于防止头部的一部分落入所形成的贯通孔的第一网构件,此外为了确保舒适的支承感而设置有板构件,以使左右的第一网构件之间不产生台阶差。

专利文献1的第一网构件仅具有防止头部落入贯通孔的功能,只不过是夹入表皮构件与枕垫构件之间而配置。而且,该第一网构件仅防止头部向贯通孔的落入,因此,其网眼必须形成为能够使从扬声器输出并通过了贯通孔的声音直接通声的大小(参照专利文献1的“0019”段)。因此,来自扬声器的输出声音仅是直接传播到空气中。换句话说,第一网构件的有无对输出声音的传播方式未造成任何影响。另外,即便在使用多个扬声器的情况下,若各个扬声器过于近,则难以感受到立体声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各扬声器的立体声感,必须隔开适当的距离来设定,但在头枕这样的有限大小的范围内可分开的距离受到限制,难以产生立体声感。

另外,第一网构件仅是被夹入表皮构件与枕垫构件之间,并且,在与贯通孔对置的面没有受到任何按压。因此,在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例如为第一网构件的谐振频率附近的情况下,第一网构件也有可能颤动,对音响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扬声器的头枕,在头枕这样的有限配置空间内能够提高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的立体声感,并且,能够抑制配置于扬声器的前面的立体布帛的由声音引起的颤动,从而抑制音响特性的恶化。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特征在于,

所述带扬声器的头枕具有:

多个扬声器,它们隔开规定间隔地支承于头枕框架;

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其具备环状部,该环状部包围所述各扬声器的振动板的周围,且朝前方突出规定量;以及

立体布帛,其在由所述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所述各环状部咬入的状态下被张紧设置。

优选的是,在相邻的所述各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各环状部间设置有声音传播抑制部,该声音传播抑制部抑制声音在所述各扬声器间传播。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相邻的所述各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各环状部间填充有发泡体,所述发泡体成为所述声音传播抑制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立体布帛具有从一方的所述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跨越到另一方的所述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大小,所述立体布帛中的、位于相邻的所述各环状部间的中间区域成为所述声音传播抑制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构成所述声音传播抑制部的所述立体布帛的中间区域填充有发泡体。

优选的是,所述立体布帛是三维立体编织物。

优选构成为,在所述立体布帛的前面具备被弹性支承的头部支承板。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头部支承板上设定有易变形部,该易变形部在受到负载时成为变形的起点。优选的是,所述易变形部由在所述头部支承板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附近沿纵向形成的槽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各扬声器的前面侧配设具备朝前方突出规定量的环状部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以覆盖该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前面侧的方式张紧设置立体布帛。由于立体布帛具有规定的厚度,因此,当立体布帛被按压于构成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环状部时,成为该环状部咬入立体布帛的状态。环状部以包围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方式设置,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通过该环状部的内侧,但立体布帛由于该环状部的咬入而使声音通过的区域的周围受到支承,因此,与谐振频率附近的声音较大地发生反应而抑制颤动,从而能够抑制音响特性的恶化。另外,由于位于扬声器的前面的立体布帛以规定的张力设置,因此扬声器的输出声音在构成该立体布帛的丝线中产生微细的振动,能够辐射出声压等级更高的声音。

另外,由于环状部包围扬声器的振动板且朝前方突出规定量,由此限制了声音的辐射方向,能够抑制与从相邻的其他扬声器输出的声音之间的干涉。

此外,优选的是,相邻的各辐射方向限制构件的各环状部间通过填充发泡体等方法而成为声音传播抑制部。由此,在相邻的扬声器间传播的声音得以抑制,从而能够有助于音响特性的提高。而且,通过同时采用上述的环状部和声音传播抑制部,在为头枕这样的左右的扬声器间的距离具有限制的结构的状态下,各扬声器的输出声音彼此的干涉得以抑制,能够进一步提高立体声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外观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c)是仰视图,(d)是左侧视图,(e)是右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扬声器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立体图。

图5是扬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透视地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将发泡原料注入的方法的图。

图10(a)是在头部支承板的表面形成有易变形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0(b)是其俯视图。图10(c)是在头部支承板的背面形成有易变形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0(d)是其俯视图。

图11是测定出在图6的带扬声器的头枕中使用的立体布帛的负载-位移特性的图。

图12(a)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剖视图,图12(b)是示出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立体布帛以及第二立体布帛的立体图。

图13(a)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带扬声器的头枕的内部机构的剖视图,图13(b)是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一立体布帛、第二立体布帛、以及利用连接布将这些立体布帛连接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图1~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带扬声器的头枕(以下仅称为“头枕”)1构成为具有:头枕框架10、扬声器20、30、缓冲层40、以及表皮构件50等。

头枕框架1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大致“コ”字型,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且构成为具有上部间被连接的左右一对纵框架部11、12。纵框架部11、12分别被插入到在左右隔开规定间隔地支承于座椅靠背部的后框架的一对引导部(未图示)而能够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得成为适当的高度。

扬声器20、30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开规定间隔地以两个为一对的方式配置于头枕1的左右。扬声器20、30构成为分别具有音箱(enclosure)21、31以及扬声器单元22、32。

具体地说,如图4以及图5所示,音箱21、31具备:从前面观察形成为大致椭圆状的主体壳体211、311、以及在主体壳体211、311的前面开口部装配的大致椭圆状的覆盖板212、312。主体壳体211、311以及覆盖板212、312优选均为金属制,使周缘部213、313重叠而弯折成大致u字状,并通过敛缝加工(包括卷边加工)而使端缘彼此一体化。在覆盖板212、312的大致中央部开设有窗部212a、312a。

各音箱21、31的主体壳体211、311经由安装板111、121而安装于各自左右的纵框架部11、12的上部(参照图2)。此时,各音箱21、31以左右对称的姿势被安装为,相比前方各音箱21、31相对于头枕1的中心而朝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板212、312的窗部212a、312a以相对于前方(正前面)呈约45度地分别朝向外侧的姿势配置。例如,在用作汽车的座椅的头枕1的情况下,优选采用相对于前方呈20度~70度地朝向外侧的姿势,更优选采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相对于前方呈约45度地朝向外侧的姿势。

另外,一对音箱21、22间借助由钢板构成的连结板23而相互连结固定。连结板23虽然也可以通过焊接而固定于音箱21、22,但为了防止焊接时的热所引起的变形,优选使用铆钉等紧固构件进行固定。

扬声器单元22、32具有:振动板221、321、以及在前方部支承振动板221、321的后方突出框架部222、322。后方突出框架部222、322从形成于音箱21、31的覆盖板212、312的窗部212a、312a被收纳在主体壳体211、311内,以振动板221、321从该窗部212a、312a面向外部的方式将朝振动板221、321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23、323固定于覆盖板212、312而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扬声器单元22、32安装有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具有:环状部231、331,其具有比振动板221、321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且能够包围振动板221、321并且具备朝前方突出规定量的高度;以及安装板部232、332,其从该环状部231、331的基端部朝外侧突出,且具有与扬声器单元22、32的凸缘部223、323对应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扬声器单元22、32的凸缘部223、323与音箱21、31的覆盖板212、312重叠,并且,使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安装板部232、332与该凸缘部223、323重叠,并使用螺钉24、34将它们集中固定。

通过安装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从扬声器单元22、32的振动板221、321输出的声音经由被环状部231、331包围的空间而释放到其外侧。在未配设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情况下,从振动板221、321输出的声音通过配置于其前面的后述的立体布帛而向彼此相邻的扬声器20或30方向传播,具有削减立体声感的趋势,但通过设置环状部231、331,能够限制声音辐射方向,提高立体声感。

缓冲层40构成为具有:第一缓冲构件41、第二缓冲构件42、第三缓冲构件43以及第四缓冲构件44(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缓冲构件41由与左右的音箱21、31一体发泡的发泡体(典型的是聚氨酯泡沫)构成,该左右的音箱21、31经由安装板111、121以及连结板23而安装于头枕框架10的纵框架部11、12。即,在规定的模具内配置向头枕框架10安装了音箱21、31的构造体,注入发泡原料并进行一体发泡,从而成形第一缓冲构件41。

第一缓冲构件41成形为,在使各音箱21、31的覆盖板212、312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参照图3),在从各音箱21、31的主体壳体211、311的侧面以及背面侧包围纵框架部11、12的范围以及由连结板23的前面与各音箱21、31的侧面包围的范围内填充发泡体(参照图2以及图3)。

扬声器单元22、32通过这种方式,从与第一缓冲构件41一体成形的音箱21、31的覆盖板212、312的窗部212a、312a插入后方突出框架部222、322,并如上所述,使凸缘部223、323与覆盖板212、312重叠,使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安装板部232、332重叠,并利用螺钉24、34进行固定。

第二缓冲构件42具有立体布帛421。立体布帛421具有从一方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的环状部231跨越到另一方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33的环状部331的大小(宽度)。在立体布帛421的各侧缘间架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橡皮筋422,在使立体布帛421位于与各环状部231、331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橡皮筋422在后方,即第一缓冲构件41的背面侧进行绕挂来配设。由此,借助橡皮筋422的弹性而将立体布帛421按压于环状部231、331,如图2所示,立体布帛421中的与环状部231、331对应的边界部421a被该环状部231、331咬入,该部位的立体布帛421在厚度方向被压扁。因此,从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通过立体布帛421中的位于环状部231、331的内周范围的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而向外部辐射,其中,环状部231、331位于各扬声器单元22、32的前方。

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通过由环状部231、331对边界部421a进行按压而被赋予规定的张力,从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不仅通过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的间隙,还利用构成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的丝线而朝面方向(与厚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传播辐射。另一方面,在立体布帛421中的被环状部231、331压扁的边界部421a,构成该边界部421a的丝线无法振动,因此,面方向的传播仅在位于环状部231、331的内周范围的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无法传播到位于环状部231、331的外侧的立体布帛421。因此,经由立体布帛421中的位于一对环状部231、331间的中间区域421d的声音的传播得以抑制,从左右的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彼此的干涉得以抑制,从而能够抑制因两者的声音发生干涉而引起的音质的降低。即,中间区域421d成为具有被一对环状部231、331截断的空气层的构造,其结果是,作为声音传播抑制部发挥功能。另外,立体布帛421的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在环状部231、331咬入边界部421a的状态下被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立体布帛421的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颤动得较大,从而抑制因该颤动引起的音质的恶化。

作为立体布帛421,也能够使用立体构造的织物或无纺布等,但优选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如日本特开2002-33160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82427号公报等公开的那样,三维立体编织物通过由连结丝线将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底层针织物彼此结合而形成。各底层针织物例如能够从对纤维进行捻搓而得到的丝线形成为在纵行方向以及横列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均连续的平整的针织物组织(细眼),或者形成为具有蜂巢状(六边形)的网眼的针织物组织。连结丝线以一方的底层针织物与另一方的底层针织物保持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对三维立体编织物赋予规定的刚性。由此,能够发挥较高的缓冲特性、振动吸收特性。另外,通过朝面方向赋予张力,能够使构成三维立体编织物的对置的底层针织物的丝线或者将对置的底层针织物间连结的连结丝线弦振动。由此,由扬声器单元22、32的输出声音产生弦振动而朝三维立体编织物的面方向传播并从该三维立体编织物向前方辐射的声波成为将该三维立体编织物作为面声源的声波。即,三维立体编织物实现将扬声器单元22、32的输出声音转换为来自比作为点声源时更宽的面积的面声源的声波而向外部辐射的功能。

第三缓冲构件43由珠粒发泡体构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为在俯视下呈大致“コ”字型,在夹着前面部431的两侧面部432、433分别形成有孔部432a、433a。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第一缓冲构件41以沿着第三缓冲构件43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有台阶差部411,将第三缓冲构件43的前面部431以及两侧面部432、433嵌合于该台阶差部411而配置。另外,第三缓冲构件43的孔部432a、433a分别形成为与第二缓冲构件42的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连通。

作为构成第三缓冲构件43的珠粒发泡体,例如能够使用通过包括聚苯乙烯、聚丙烯以及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的树脂的珠粒法而形成的发泡成形体。发泡倍率不受到限定,但优选25~50倍左右的发泡倍率。由于珠粒所具有的柔软的弹性,能够对头部弹性地进行支承。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层40必须具有配置于扬声器20、30的背面侧的第一缓冲构件41和配置于前面侧且具有立体布帛421的第二缓冲构件42。由珠粒发泡体构成的第三缓冲构件43与根据构成第二缓冲构件42的立体布帛421的厚度(在层叠多片立体布帛421而使用的情况下为它们的层叠片数)、或者底层针织物的针织物组织、连结丝线的材质、连结丝线的配设规格等而不同,但优选为了对头部弹性地进行支承且提高冲击吸收性而配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第三缓冲构件43还层叠有第四缓冲构件44。第四缓冲构件44为棉制且形成为与第三缓冲构件43大体相同的形状。这是为了在头部抵接时带来柔软的接触感而配设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配设,也可以由聚氨酯板等构成而不采用棉制,或者也可以适当组合这些材料来配设。

表皮构件50能够由织物、合成皮革、真皮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面也包含绒面材料、背底布被一体缝制的装饰罩方式的材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表皮构件50由前表皮构件51以及后表皮构件52这两个构件构成,在与头枕框架10以及音箱21、31一体发泡而成的第一缓冲构件41上配设有扬声器单元22、32以及具备环状部231、331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在其之上配设具有立体布帛421的第二缓冲构件42,此外在配设第三缓冲构件43、第四缓冲构件44之后,从第一缓冲构件41的后方朝第一缓冲构件41覆盖后表皮构件52,使前表皮构件51位于第四缓冲构件44的前面,将前表皮构件51与后表皮构件52由设于两者间的拉链等接合,由此进行配设。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由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环状部231、331限制,从扬声器单元22、32的振动板221、321输出的声音通过该环状部231、331的内侧而被辐射。此时,构成第二缓冲构件42的立体布帛421由于环状部231、331咬入其边界部421a而将其边界部421a压扁,因此,声音通过的区域即振动板对应部421b、421c与谐振频率附近等的规定频率的声音较大地发生反应而使颤动得以抑制。另外,立体布帛421的边界部421a由于环状部231、331的咬入而被压扁,因此,在边界部421a处,朝立体布帛421的面方向传播的声音被截断,从左右的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彼此的干涉得以抑制,在可配设左右的扬声器20、30的面积受到头枕10的大小的限制这一条件下,能够提高立体声感。

图6~图9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头枕1。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具有:头枕框架10;支承于头枕框架10的左右一对扬声器20、30;以及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其具有包围扬声器单元22、32的振动板221、321的环状部231、331。但是,缓冲层4000的结构不同。缓冲层4000具有从一方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架设到另一方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33的立体布帛4200,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通过表皮一体成形而设置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的发泡体4100。另外,在立体布帛4200的前面,由弹簧构件4310、4310弹性地支承头部支承板4300。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在头枕框架10固定音箱21、31,进而配设扬声器单元22、32,并且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预先配设具有环状部231、331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此外,将立体布帛4200的各侧缘部4220a、4230a分别固定于一方的音箱21的周缘部213的外侧缘部213a与另一方的音箱31的周缘部313的外侧缘部313a。在各侧缘部4220a、4230a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等的卡合板4240、4240,立体布帛4200通过使各侧缘部4220a、4230a的卡合板4240、4240绕到各音箱21、31的弯折成大致u字状的外侧缘部213a、313a的背面侧并卡合,从而被张紧设置。此时,以环状部231、331咬入立体布帛4200的方式施加张力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将立体布帛4200中的环状部231、331咬入的部位与上述同样地设为边界部4210。

此外,在头枕框架10的纵框架部11、12以及从纵框架部11、12朝前方弯曲而成的突出框架部14、15安装有侧部支承构件63、63。侧部支承构件63、63设置于立体布帛4200中的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的外侧,且形成有用于使从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通过的孔部631、631。孔部631、631的内周缘部631a、631a朝内侧突出,在比立体布帛4200的边界部4210稍靠内侧(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的稍靠中央)的位置处与该立体布帛4200接触,优选以咬入的方式设置(参照图7)。

通过由板簧构成的两个弹簧构件4310、4310来支承头部支承板4300,该两个弹簧构件4310、4310以朝内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侧部支承构件63、63的前缘部。此时,头部支承板4300设置为在立体布帛4200中位于中间区域4250的前面,该中间区域4250位于左右的环状部231、33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模具内配置表皮构件50,在其内侧配置如上述那样单元化的构件,并注入聚氨酯泡沫原料等发泡原料而进行一体发泡。需要说明的是,在立体布帛4200中的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预先粘贴封口胶带等,以避免发泡原料浸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将注入嘴插入到音箱21、31间来注入发泡原料,但当发泡原料在表皮构件50内流动时,被弹簧构件4310、4310弹性支承的头部支承板4300由于该流动压力而发生摆动。因此,即便在头部支承板4300与位于其前方的表皮构件5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发泡原料也容易均匀地遍及到表皮构件50内整体。

头部支承板4300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为例如大致方形的板状,且位于立体布帛4200的中间区域4250的前面,并且具有全部覆盖该中间区域4250的大小。因此,相对于立体布帛4200的中间区域4250,发泡原料从头部支承板4300与位于其前方的表皮构件50之间的间隙侧的浸入较少,但发泡原料从中间区域4250的背面侧浸入直至其厚度的范围内。即便发泡原料浸入到中间区域4250,由于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环状部231、331咬入立体布帛4200的上述边界部4210,因此,发泡原料也不会流入到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支承构件63、63的孔部631、631的内周缘部631a、631a朝内侧突出,在比立体布帛4200的边界部4210稍靠近内侧(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的稍靠近中央)的位置处与该立体布帛4200接触,优选以咬入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便发泡原料超过边界部4210而朝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侧稍许流动,也能够由该孔部631、631的内周缘部631a、631a拦截。

这样制造的本实施方式的头枕1成为在立体布帛4200的中间区域4250填充有发泡体(聚氨酯泡沫)的构造。其结果是,从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环状部231、331限制,从而起到抑制立体布帛4200的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的颤动、以及抑制声音超出被环状部231、331咬入的边界部4210的传播的各功能,此外,能够利用填充于中间区域4250的发泡体而更加可靠地截断声音的传播。即,中间区域4250更加可靠地作为声音传播抑制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声音的立体声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支承板4300被弹簧构件4310、4310弹性地支承,因此,即便填充于头部支承板4300的前面的发泡体较薄,也能够实现头部的弹性支承,并且能够实现规定的冲击吸收特性,能够有助于因发泡体使用量的减少而带来的成本的削减、轻型化。尤其是在内置有扬声器20、30的带扬声器的头枕1的情况下,在扬声器20、30与人的头部所接触的表皮构件50的前面部之间填充的发泡体4100的厚度自然而然地具有限制,因此,为了辅助头部的弹性支承性,优选配设这样的被弹簧构件4310、4310支承的头部支承板4300。

头部支承板4300也可以为金属制,但若考虑重量或加工的容易性,优选如上述那样采用合成树脂制。另外,优选设置易变形部4320,在受到头部的负载时,该易变形部4320能够容易使头部支承板4300朝后方弯曲而提高缓冲性,并且在因后方碰撞等的冲击而受到规定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该易变形部4320成为迅速发生变形的变形起点。由此,在受到冲击时,头部支承板4300从易变形部4320迅速地发生变形而抑制头部的反弹,并且吸收冲击,从而与胸部的行为差异减小,能够有助于减少颈部障碍。

易变形部4320只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则其设定规格并不受到限制,但如图10(a)~(d)所示,优选由在头部支承板4300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附近的表面或背面沿纵向形成的槽形成。能够使头部支承板4300由于受到冲击负载而以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附近朝后方的位移的方式弯曲或弯折,能够在保持头部左右的相对支承平衡的同时吸收冲击。另外,由于仅设置槽,因此结构简单。在图10(a)~(d)中,将易变形部4320形成于头部支承板4300的表面或背面,但也可以刻设于双面,另外,也可以由刻设于单面或双面的多条槽构成。

在此,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立体布帛4200单体载置于平板上,并利用直径30mm的压缩板测定出以50mm/min加压至100n时的负载-位移特性。结果示于图11。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测定的立体布帛4200的结构如下。

住江织物(株)制,产品编号:49013d,厚度11mm,

材质:表侧的底层针织物···450分特/10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假捻加工丝线的两根捻搓丝线,

背侧的底层针织物···450分特/108f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假捻加工丝线的两根捻搓丝线,

连结丝线···350分特/1f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丝

根据图11的测定结果可知,到位移量7mm且负载19n为止以较低的弹簧常量推移,但当超过位移量7mm时,负载值急剧上升。因此,当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33的环状部231、331向立体布帛4200咬入的咬入量被设定为7mm前后时,实际上难以实现立体布帛4200的进一步的压缩,因此,在制造时,防止发泡原料从中间区域4250浸入到振动板对应部4220、4230的功能变高。其结果是,被环状部231、331夹着的中间区域4250的独立性变高,作为声音传播抑制部的功能也进一步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环状部231、331向立体布帛4200咬入的咬入量而优选设定为负载值的急剧上升点(在图11的测定中使用的立体布帛的情况下为7mm)这一情况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图1~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图6~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立体布帛4200从一方的音箱21跨越到另一方的音箱31而配设,在中央区域4250也填充有发泡体。由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从两个扬声器单元22、32输出的声音的相互干涉,但在构成立体布帛4200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等的丝线的密度为规定以上的情况下等,通过与发泡体一体化而使刚性过高,有时会抑制头部支承板4300的前后的移动。

考虑到这种情况,如图12所示,也能够采用分别在一方的扬声器20和另一方的扬声器30单独地设置第一立体布帛4201以及第二立体布帛4202的结构。

具体地说构成为,第一立体布帛4201通过在一方的扬声器20的音箱21的外侧缘部213a与内侧端部213b之间,分别经由卡合板4240、4240将外侧端缘4201a与内侧端缘4201b卡合而被设定为规定的张力,第二立体布帛4202通过在另一方的扬声器30的音箱31的外侧缘部313a与内侧端部313b之间,分别经由卡合板4240、4240将外侧端缘4202a与内侧端缘4202b卡合而被设定为规定的张力。由此,一方的扬声器20侧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23的环状部231与另一方的扬声器30侧的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33的环状部331之间由发泡体4100作为声音传播抑制部发挥功能而非立体布帛。根据图12所示的结构,与将发泡体和三维立体编织物一体化的情况相比,位于头部支承板4300的背面侧的部位的刚性降低,头部支承板4300容易沿前后移动,能够充分发挥该头部支承板4300的冲击吸收特性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图12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单独地张紧设置第一立体布帛4201以及第二立体布帛4202,但如图13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由帆布等二维织物、二维无纺布或者二维编织物、网构件等构成的连接布4203将第一立体布帛4201以及第二立体布帛4202的各内侧端缘4201b、4202b彼此连接而成的结构。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与图6~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仅通过将第一立体布帛4201以及第二立体布帛4202的各外侧端缘4201a、4202a卡合于音箱21、31的外侧缘部213a、313a即可。另外,由于连接布4203并非立体布帛,因此即便与发泡体4100一体化,连接布4203的刚性也不会过度高,能够充分发挥头部支承板4300的冲击吸收特性。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扬声器的头枕;

10头枕框架;

20、30扬声器;

21、31音箱;

22、32扬声器单元;

221、321振动板;

23、33声音辐射方向限制构件;

231、331环状部;

40、4000缓冲层;

41第一缓冲构件;

42第二缓冲构件;

421、4200立体布帛;

43第三缓冲构件;

44第四缓冲构件;

4300头部支承板;

50表皮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