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7585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头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设置在车辆用座椅上的头枕。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用座椅的头枕为了就座于座椅时的舒适性的提高、和由车辆碰撞时的头部支承带来的安全性的提高等而设置。
[0003]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头枕构成为,通过一个操作部的操作,能够使该头枕相对于头枕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使头枕的前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0004]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发明第10200903863号说明书。
[0005]但是,专利文献I那样的头枕为了通过一个操作部的操作使该头枕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都能移动,以多个齿轮及与其啮合的齿等为代表,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零件。因此,有导致机构复杂化并随之导致机构大型化的情况,进而还有头枕本身大型化的情况。所以,希望开发一种技术,在具备通过一个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都移动的机构的同时,能够实现机构的简洁化及紧凑化。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机构的简洁化及紧凑化、能够抑制大型化的头枕。
[0007]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及第二头枕柱;固定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之间,并且能够沿着该第一及第二头枕柱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可动侧部件,能够经由可动机构在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向前方离开的方向及向后方返回的方向上移动;前后锁定机构,具有被卡合部和与该被卡合部卡合的锁定部件,并且将上述可动侧部件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锁定及解除锁定;上下锁定机构,将上述固定侧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锁定及解除锁定;操作部,将上述前后锁定机构和上述上下锁定机构沿着操作方向且同时操作。
[0008]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设定成沿着左右宽度方向。
[0009]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部具有:第一轴部,将上述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第二轴部,与上述第一轴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并将上述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连结部,将上述第一轴部的一端和上述第二轴部的一端连结;上述第一轴部及上述第二轴部能够与上述连结部连动地且沿着操作方向移动。
[0010]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结部上,一体地设有比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与上述第二轴部的轴心的间隔宽幅的操作板。
[0011]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锁定机构相对于上述头枕柱设置;上述前后锁定机构设置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之间的空间中。
[0012]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锁定机构的上述锁定部件和上述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位配置在大致相等的高度;当上述可动侧部件回到后方时,上述前后锁定机构的上述被卡合部配置在比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靠后方处。
[0013]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6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在后方侧配置上述前后锁定机构的上述锁定部件,在前方侧配置上述可动机构。
[0014]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侧部件具有将上述操作部的上述第一轴部可滑动地保持的保持部。
[0015]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8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构成为,能够通过上述操作部沿着左右宽度方向动作,由此能够相对于上述被卡合部离开或卡合;上述固定侧部件具有限制上述锁定部件的动作范围的限制部。
[0016]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具备上述第一轴部抵接的抵接部;上述抵接部随着上述第一轴部的动作而移动,由此上述锁定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被卡合部离开。
[0017]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9或10所述的头枕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具备凸缘部,所述凸缘部设置在该锁定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与上述操作部相反侧的端部。
[0018]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由于在具备能够通过一个操作部的操作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机构的同时,能够实现机构的简洁化及紧凑化,所以能够抑制头枕自身的大型化。
[0019]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被设定为与左右宽度方向大致相等,所以能够在相对于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固定侧部件和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可动侧部件的两者交叉的方向上操作。由此,对于固定侧部件的动作及可动侧部件的动作都容易对应,所以能够实现操作部的操作性的提高。
[0020]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能够与连结部连动地在大致相等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如果使连结部移动,则能够使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也连动地在大致相等的方向上移动。
[0021]由此,能够将由第一轴部实现的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操作和由第二轴部实现的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操作通过连结部的操作进行,所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可动侧部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和固定侧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整。
[0022]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比第一轴部的轴心与第二轴部的轴心的间隔宽幅的操作板与连结部一体地设置,所以当将操作部在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的轴向上推入时,容易将该推压力对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传递。由此,能够减轻例如在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某一方上较大地作用力那样的情形的发生,所以能够提高操作部的操作的稳定性。
[0023]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上下锁定机构相对于头枕柱设置,前后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及第二头枕柱间的空间中,所以能够将上下锁定机构及前后锁定机构收容在第一及第二头枕柱附近。由此,能够抑制头枕由于上下锁定机构及前后锁定机构而大型化的情况。
[0024]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和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位配置在大致相等的高度,所以能够将操作部配置到与该锁定部件及锁定部位大致相等的高度。由此,能够将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位和操作部尽量收容到在头枕的上下方向上较窄的范围中,所以能够实现头枕的上下方向的紧凑化。
[0025]此外,可动侧部件是相对于固定侧部件向前方离开的部件,所以通过将前后锁定机构的被卡合部在可动侧部件回到后方时配置到比第一及第二头枕柱靠后方处,与被卡合部相应地,能够使可动侧部件靠向后方。由此,能够获得头枕自身的前后的平衡。进而,如果前后锁定机构的被卡合部在可动侧部件回到后方时配置在比第一及第二头枕柱靠后方处,则由于被卡合部和第一及第二头枕柱有重合的部分,所以与该重合的量相应地,能够使头枕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厚度)变短(薄)。
[0026]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相对于固定侧部件在后方侧配置有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在前方侧配置有可动机构,所以能够将各机构分配到头枕的前后。因此,整体上能够更好地获得头枕自身的前后的平衡,并且能够使头枕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厚度)变短(薄)。
[0027]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固定侧部件具有能够将操作部的第一轴部可滑动地保持的保持部,所以能够在通过该保持部支承第一轴部的同时,使第一轴部沿着该保持部滑动而准确地移动。进而,由于第二轴部与第一轴部连动,所以能够使该第二轴部也同样地移动。由此,能够使操作部的动作的准确性提高,所以能够实现由操作部进行的各机构的操作的操作性提高。
[0028]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固定侧部件具有限制锁定部件的动作范围的限制部,所以能够通过该限制部限制锁定部件向左右方向的动作。由此,能够抑制锁定部件在大到必要程度以上的范围中动作,所以能够实现由操作部进行的锁定部件的操作的操作性
[0029]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通过随着第一轴部的动作使抵接部移动,能够使锁定部件相对于被卡合部离开,所以容易通过抵接部使锁定部件动作。
[0030]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由于锁定部件具备设置在该锁定部件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与操作部相反侧的端部上的凸缘部,所以通过该凸缘部能够提高锁定部件的刚性。由此,在锁定部件的动作中不易发生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前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
[0032]图2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前的状态的背面侧立体图。
[0033]图3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4]图4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后的状态的正面侧立体图。
[0035]图5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6]图6是表示头枕的动作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37]图7是表示前后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的动作方式的放大图。
[0038]图8是表示在头枕箱中收容着可动机构的状态的头枕的正面侧立体剖视图。
[0039]图9是表示头枕箱的移动前的状态的平剖视图。
[0040]图10是表示头枕箱的移动后的状态的平剖视图。
[0041]图11是表示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安装方式的立体图。
[0042]图12是表示前后锁定机构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43]图13是表示前后锁定机构的变形例的背面侧立体图。
[0044]图14是表示前后锁定机构的其他变形例的背面侧立体图。
[0045]图15是表示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安装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7]本实施方式的头枕I如图1?图11所示,具备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一对柱保持部3a、3b、固定侧部件4、可动侧部件5、可动机构、前后锁定机构、上下锁定机构和操作部
9。此外,该头枕I包括能够收容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的上部和其他各部件的头枕箱33、和设置在该头枕箱33的周围的缓冲垫及蒙皮而构成。
[0048]并且,该头枕I被装接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10的上端部。
[0049]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为就车辆用座椅及车辆的方向而言的方向。
[0050]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向上述头枕I的下方伸出地设置,安装在作为上述座椅靠背10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1a上。S卩,上述头枕I经由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安装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1a上。
[0051]另外,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被设定为同径,在该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的至少一方上,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构成上述上下锁定机构的多个缺口 2c…。
[0052]上述一对柱保持部3a、3b将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分别保持,并且能够沿着该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53]上述一对柱保持部3a、3b分别具备保持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的筒状主体
11、将上述筒状主体11遮盖的遮盖体12、和设置在上述筒状主体11的上端部的头部13a、13b。
[0054]在上述筒状主体11上,形成有将该筒状主体11在长度方向上贯通并被插入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的贯通孔。
[0055]上述遮盖体12形成为方筒状,是保持上述筒状主体11的部件,通过将金属板弯折加工而形成。
[0056]上述头部13a、13b—体形成在上述筒状主体11的上端部。在中央部,形成有与上述筒状主体11的贯通孔连续的贯通孔。此外,在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中的上述第一头枕柱2a侧的头部13a上,设有构成后述上下锁定机构的锁定操作部14。
[0057]上述固定侧部件4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间,并且经由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设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框架1a上。
[0058]此外,上述固定侧部件4能够沿着上述第一及第二头枕柱2a、2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59]上述可动侧部件5能够在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4向前方离开的方向及向后方返回的方向上移动,经由上述可动机构与上述固定侧部件4连结。
[0060]上述可动机构是将上述固定侧部件4与上述可动侧部件5连结的机构,例如采用连杆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采用X形连杆机构。该X形连杆机构具有经由中央的交叉连接部8可旋转地连接的内侧连杆6和外侧连杆7。
[0061]上述前后锁定机构是将上述可动侧部件5相对于上述固定侧部件4向前后方向的移动锁定及锁定解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