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0971阅读:2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楼梯清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虽然电梯使用越来越多,但传统楼梯依然不可或缺,依旧经常被使用,但由于使用频率下降,楼梯间经常会落满灰尘,特别是扶手部分,如果扶手没有得到清理,积满灰尘,可能就不会有人使用,因此,我们需要定期对扶手进行清洁。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清洁扶手只能依靠人力一层一层地擦,因为暂时还没有很好的装置来自动清洁固定扶手。因此,需要一个自动清洗装置对楼梯扶手进行清洗,来减轻清洁人员的劳动力。

对于目前的扶手自动化清洁方案,发明人通过查阅现有专利技术,典型的相关技术为扶梯的扶手自动化清洗设备,都是对目前扶梯的扶手,通过加装清洗装置,依靠扶梯循环运动时通过清洗装置而对扶梯进行清洗消毒,极少有针对传统楼梯扶手进行清洁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及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清洁人员的劳动力。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清灰装置、洁净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清灰装置与洁净装置相邻设置,所述清灰装置、洁净装置底部均开设有与楼梯扶手相适配的弧状通槽,所述清灰装置、洁净装置滑动设置在楼梯扶手上方,所述清灰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贯通洁净装置设置,且两所述导向杆一端伸出洁净装置外,两所述导向杆的末端均设置有挡圈;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清灰装置洁净装置之间,且所述驱动装置可驱动洁净装置相对清灰装置沿导向杆滑动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壳体和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曲柄轴,所述曲柄轴位于导向杆的上方,且垂直导向杆,所述曲柄轴包含两个相邻设置的曲柄部,两个所述曲柄部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曲柄部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清灰装置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洁净装置转动连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曲柄轴转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杆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清灰装置与洁净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洁净装置与挡圈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的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的弧状通槽内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滑动装置,两个所述滑动装置对称设置在弧状通槽的两侧;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支撑板和滑动轮,所述支撑板为弹性条形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在洁净装置的壁体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支撑板的悬空端斜向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上转动设置有滑动轮;还包括轮槽,所述轮槽贯通开设在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上,所述滑动轮与轮槽对应设置,且所述滑动轮的轮廓外缘伸出所述轮槽外。

进一步的,所述轮槽设置在弧状通槽的最大直径处下方,且所述轮槽的宽度大于滑动轮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轮的倾斜方向指向弧状通槽的截面圆心,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小于或等于10°,且所述滑动轮的外圆轮廓伸出轮槽的距离在3mm~5mm。

进一步的,所述清灰装置的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清灰装置内还设置有喷雾装置和水箱,两个所述喷雾装置设置在水箱下方,且所述喷雾装置的喷雾头朝向通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洁净装置的弧状通槽底部依次间距设置有可拆卸的毛刷层、磨砂层和抹布层,且所述毛刷层、磨砂层和抹布层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若干烘干孔,所述烘干孔贯通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设置,且所述洁净装置内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所述烘干孔对应设置。

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的方法:将所述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卡置在楼梯扶手的圆形钢管上,且从楼梯扶手的高处向低处进行清洁,操作人员手扶驱动装置,启动驱动电机使洁净装置沿导向杆做往复滑动,所述毛刷层、磨砂层和抹布层对扶手进行往复摩擦清洁,所述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逐渐沿楼梯扶手向下运动清洁。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从楼梯扶手的高处向低处进行清洁,用力按压清灰装置和洁净装置可使其中的滑动轮卡设在钢管扶手的外侧,使清洁层可以更好的贴紧扶手壁,清洁效果好;滑动轮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的向下运动,可减少动力驱动设备,降低成本;清洁装置可相对清灰装置沿导向杆进行往复滑动,提供摩擦擦拭力;导向杆上的弹簧使清洁装置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轻微的震动,不仅有利于震落未清洁部分扶手上的灰尘,降低积尘程度,而且使清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洁净装置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清灰装置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示,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清灰装置1、洁净装置2和驱动装置3,所述清灰装置1与洁净装置2相邻设置,所述清灰装置1、洁净装置2底部均开设有与楼梯扶手相适配的弧状通槽,所述清灰装置1、洁净装置2滑动设置在楼梯扶手上方,所述清灰装置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导向杆6,两个所述导向杆6贯通洁净装置2设置,且两所述导向杆6一端伸出洁净装置2外,两所述导向杆6的末端均设置有挡圈8;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清灰装置1洁净装置2之间,并位于其上方,且所述驱动装置3可驱动洁净装置2相对清灰装置1沿导向杆6滑动位移。两个所述导杆8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清灰装置1与洁净装置2之间,所述第二弹簧9套设在洁净装置2与挡圈8之间。清洁装置可相对清灰装置沿导向杆进行往复滑动,提供摩擦擦拭力;导向杆上的弹簧使清洁装置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轻微的震动,不仅有利于震落未清洁部分扶手上的灰尘,降低积尘程度,而且使清洗效果更好。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13、壳体10和转动设置在壳体10内的曲柄轴12,所述曲柄轴12位于导向杆8的上方,且垂直导向杆8,所述曲柄轴12包含两个相邻设置的曲柄部11,两个所述曲柄部11方向相反;两个所述曲柄部11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6,所述第一连杆14与固定在清灰装置1上的支杆5球铰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杆16与固定在洁净装置2上的支杆5球铰转动连接设置;所述驱动电机13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且所述驱动电机13驱动曲柄轴12转动。驱动电机13通过锥齿轮组17驱动曲柄轴12转动,起到减速和传动力转向的作用。通过曲柄轴的转动,使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可相向运动,并均在楼梯扶手上做摩擦运动,提升清灰的效果。

如附图4所示,所述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的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的弧状通槽内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滑动装置,两个所述滑动装置对称设置在弧状通槽的两侧;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支撑板18和滑动轮19,所述支撑板18为弹性条形板,例如工程塑料等可产生一定变形程度,所述支撑板18的一端设置在洁净装置2的壁体上,另一端悬空设置,且间距弧状通槽的壁体,所述支撑板18的悬空端斜向设置有支柱20,所述支柱20上转动设置有滑动轮19;还包括轮槽22,所述轮槽22贯通开设在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21上,所述滑动轮19与轮槽22对应设置,且所述滑动轮19的轮廓外缘伸出所述轮槽22外。所述轮槽22设置在弧状通槽的最大直径处下方,且所述轮槽22的宽度大于滑动轮19的厚度。所述滑动轮19的倾斜方向指向弧状通槽的截面圆心,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小于或等于10°,且所述滑动轮19的外圆轮廓伸出轮槽22的距离在3mm~5mm。在使用时,施力按压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可使滑动轮19卡设在扶手钢管的最大外径之下,并且滑动轮19可滑动在扶手上,使清洁层可以更好的贴紧扶手壁,清洁效果好;滑动轮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的向下运动,可减少动力驱动设备,降低成本;另外,如若想加快清洁速度,可通过清洁人员施力,即可增加移动速度,驱动装置3的壳体上设置有供清洁人员一直扶持的把手。

如附图5所示,所述清灰装置1的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2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3,所述清灰装置1内还设置有喷雾装置26和水箱25,两个所述喷雾装置26设置在水箱下方,所述水箱对喷雾装置供水,且所述喷雾装置26的喷雾头朝向通孔23设置。水箱25的底部为凹形结构并贴合下腔27的内部弧形壁体设置,水箱25的上方设置有盖体24。将水箱25内的水雾化喷到扶手上,减少水的浪费,提高装置使用的工作时间。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在清灰装置的前端设置有推灰圈33,所述弧状推灰圈33贴合弧状通槽边缘设置。所述推灰圈为橡胶材质,且推灰圈的内径小于弧状通槽的内径;所述推灰圈33可先将扶手上的积尘除去一部分,降低本清洗装置的清灰负担;在清灰装置1的弧状通槽的末端设置有初步除尘毛刷27,预先进行初步除尘。

如附图2所示,所述洁净装置2的弧状通槽底部依次间距设置有可拆卸的毛刷层28、磨砂层29和抹布层31,且所述毛刷层28、磨砂层29和抹布层31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有若干烘干孔30,所述烘干孔30贯通弧状通槽的弧形壁体21设置,且所述洁净装置2内设置有烘干装置32,所述烘干装置32与所述烘干孔30对应设置。清洁装置进一步的对扶手进行清洁和擦拭,并进行烘干处理,清洁效率高。

一种楼梯扶手自动清洗装置的方法:将所述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卡置在楼梯扶手的圆形钢管上,且从楼梯扶手的高处向低处进行清洁,启动驱动电机使洁净装置2沿导向杆6做往复滑动,所述毛刷层28、磨砂层29和抹布层31对扶手进行往复摩擦清洁,所述清灰装置1和洁净装置2逐渐沿楼梯扶手向下运动清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