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5621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应用于建筑幕墙领域内幕墙内平开窗的设计和安装。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平开窗做法通常采用窗扇和压线夹住玻璃,除窗框外,窗扇型材室外也可见,通常窗框加上窗扇的外露截面宽度尺寸较大,安装在玻璃幕墙上以后开启窗部位视觉效果与固定玻璃部位明显不同,对幕墙立面效果的整体性影响较大,同时传统的内平开窗合页安装在窗框外侧,合页轴在室内也可见,室内效果不够简洁美观。另外传统的幕墙内平开窗防水构造考虑不够周密,没有考虑多道密封和高落差排水,水密性较差,经常出现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设计了隐藏式铝合金内平开窗扇,室外侧内平开窗扇型材不可见,大大减小了内平开窗室外型材可见宽度,室外视觉效果更简洁,内平开窗为竖向窄条型,隐藏式合页安装在内平开窗竖向一侧,隐藏在内平开窗框与内平开窗扇之间的空腔部位,窗上下设置风撑限位,竖向另一侧安装窗执手及传动杆、锁点、锁座,窗关闭后室内侧除执手外露以外,其余包括合页在内的窗五金件均不可见,室内效果简洁、美观。与传统内平开窗相比,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室内外效果简洁美观,防水性能更好,提高了节能性,且经济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合页隐窗扇式幕墙内平开窗,其特征是:内平开窗框组角后固定在幕墙龙骨上,内平开窗扇型材截面设计为室外隐边框形式,内平开窗扇组角后,玻璃面板与窗扇的外侧面通过双组份硅酮结构胶连接。内平开窗扇与窗框采用隐藏式合页在竖向一侧连接,合页全部位于内平开窗扇与窗框形成的空腔内,窗关闭时合页室内侧不可见。内平开窗框上设置两道密封胶条,室外第一道密封胶条,第二道立式批水胶条,四个角部设计L型整体立式胶条,提高开启窗的水密性。内平开窗框上部设置批水铝板,窗框下部开排水孔,将进入窗框内腔的雨水排出室外,排水孔上安装排水孔扣盖。

技术特点

1.室外效果:内平开窗扇铝型材截面设计为室外隐边框形式,大大减小了内平开窗边框的室外可视宽度,室外整体效果更美观。

2.室内效果:内平开窗扇与窗框在窗竖向一侧采用隐藏式合页连接,所有五金件不外露,室内效果更简洁美观。

3.水密性:内平开窗框上设置两道密封胶条,室外第一道密封胶条,第二道立式批水胶条,四个角部设计L型整体立式胶条,提高了开启窗的水密性。

4.防水构造:内平开窗框上部设置批水铝板,窗框下口开排水孔,将进入窗框内腔的雨水排出室外,排水孔上安装扣盖,阻止雨水通过排水孔压入窗框内腔,同时不阻挡雨水排出,提高了开启窗的防水性能。

5.内平开窗的室外型材可视宽度减小的同时,减小了开启窗的热传递面积,阻止了部分热量传递,提高了开启窗的节能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幕墙内平开窗实施例1的横剖节点图。

图2是本幕墙内平开窗实施例1的纵剖节点图。

图3是本幕墙内平开窗实施例2的横剖节点图。

图4是本幕墙内平开窗实施例2的纵剖节点图。

图中①.内平开窗框,②.内平开窗扇,③.玻璃面板,④.隐藏式合页,⑤.立式批水胶条,⑥.密封胶条,⑦.窗执手,⑧.风撑,⑨.批水铝板,⑩.排水孔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适用于幕墙窗安装洞口为平齐式洞口。如图1和图2,内平开窗框①四个角部组角后连接固定在幕墙龙骨上,内平开窗扇②型材截面设计为室外隐边框的形式,内平开窗扇②四个角部组角后,将玻璃面板③与内平开窗扇②打硅酮结构胶连接。内平开窗扇②与内平开窗框①采用隐藏式合页④在竖向一侧连接,竖向另一侧安装窗执手⑦及传动杆、锁点、锁座,内平开窗上下边设置风撑⑧限位。内平开窗框①上设置两道密封胶条槽口,安装第一道密封胶条⑥,第二道立式批水胶条⑤,内平开窗框①上部设置批水铝板⑨,内平开窗框①下部开排水孔,外扣排水孔扣盖⑩。

实施例2适用于幕墙窗安装洞口为外嵌式洞口。如图3和图4,实施例2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