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1937发布日期:2019-01-29 17:4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结构,主要指一种可置物并可具较佳组装便利及支撑稳固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为增进置物便利性,目前具有借由多根直向、横向杆体及承置板组成置物框架,该置物框架的直向杆体上不同高度位置设置多个接合孔,并可令横向杆体与直向杆体适当高度位置接合形成可置放承置板的框架,并可依需求设置组装承置板的高度及数量以提升置物适用性。

如图10所示为习知置物框架之一,其中该图中仅显示部分结构,主要具有多根直杆1’、多根横杆2’、一承置板3’,该直杆1’、横杆2’上分别设置多个接合孔11’、21’,并可令螺栓4’穿插适当位置的接合孔11’、21’,再螺合螺帽41’,令直杆1’、横杆2’组合,并使承置板3’可置于直杆1’、横杆2’上方提供置物。

然而前述结构必须借由螺栓4’穿插接合孔11’、21’并借由工具螺合螺帽41’,具有组装不便缺失,且螺合不牢固时易造成框架倾倒危险,又该承置板3’仅借由其本身重量置放在直杆1’、横杆2’上,具有组合稳定性不佳且易受碰撞位移掉落缺失。

为提升组装便利性,如图11所示另一习知置物框架,该框架具四根立杆5’、四根横杆6’、一承置板7’,该立杆5’具有互呈垂直的二侧接合壁51’、52’,并于接合壁51’、52’上不同高度位置分别设置多个扣孔511’、521’,又该横杆6’于外侧设置可与扣孔511’或扣孔521’扣合的扣体61’,并使各横杆6’可与立杆5’不同方向的扣孔511’、521’组合形成框架,且横杆6’上方可置放承置板7’。

前述结构不需使用螺栓、螺帽,组装简便,然而该立杆5’二侧的接合壁51’、52’ 虽然分别接合二横杆6’,但二侧横杆6’间未连接,造成该框架仍具有支撑强度不足及承受外力易变形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提升置物框架较佳组装便利性及稳固性的框架结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框架结构,包括:四立柱,为中空柱体设于虚拟方形四端位置,靠近该方形中央为内侧方向,远离方形中央为外侧方向,具有至少一接合壁及与接合壁相邻的侧壁,该接合壁分别由上而下不同高度位置设置多个第一扣孔、多个第二扣孔,该第一、二扣孔间具有横向间距;二横梁,为直条形体,分别与二立柱接合并呈相对设置,具有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二端分别设置与第一板体垂直并朝向外侧方向的第一扣体,该第一扣体具有可扣合立柱第一扣孔的第一扣槽,又于第一扣体一侧设置第三扣孔;二侧板,为直条形体,分别与二立柱接合并呈相对设置,并使二横梁及二侧板组成方形体,具有一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二侧延伸设置第二扣体,该第二扣体下方具有第二扣槽;一承置板,为方形体,设于二横梁及二侧板上方;该横梁的第一扣体扣合立柱的第一扣孔,该第二、三扣孔位置对应,该侧板的第二扣体可穿插第三、二扣孔,并使第二扣槽可同时夹扣立柱接合壁及横梁的第一板体。

进一步,该横梁的第一板体上方设置与第一板体垂直并朝向内侧方向可承置承置板的第一顶持片。

进一步,该第一顶持片上方设置多个向上凸出的定位凸体,该承置板下方对应设置多个可穿插定位凸体的定位槽。

进一步,部分定位凸体对应横梁长边方向设置,部分定位凸体对应横梁长边垂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该第一、二扣孔分别位于外、内侧方向,该横梁于第一板体下方设置与第一板体垂直并朝向外侧方向的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二端与第一板体端部的间隔对应立柱的第一扣孔至接合壁内侧方向一端的间距,并使横梁与立柱组合后该第一挡片端部形成可与立柱接合壁一相邻侧壁抵靠的第一挡靠端。

进一步,该第二扣体的第二扣槽宽度对应立柱接合壁及横梁的第一板体组合厚度,并于第二扣槽下方一侧设置导斜边。

进一步,该第二板体上方朝向内侧方向设置可承置承置板的第二顶持片,该第二顶持片二端与第二板体端部间距对应横梁的第一顶持片宽度。

进一步,该第一、二扣孔分别位于外、内侧方向,该第二板体下方朝向内侧方向设置第二挡片,该第二挡片二端具有可抵靠横梁第一板体的第二挡靠端。

进一步,该横梁的第一扣体为上、下二个且分别穿插二个第一扣孔;该第三扣孔为上、下二个,该侧板的第二扣体为上、下二个且分别穿插二个第二扣孔。

进一步,四立柱上、下端位置分别组设二横梁、二侧板、一承置板,分别包括六个或六个以上的立柱,并结合横梁、侧板、承置板形成连续体积较大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令二横梁二端的第一扣体分别穿插对应二立柱的第一扣孔形成方形的相对二边,并使第二、三扣孔位置对应,又令二侧板呈相对设置,且二侧板二端的第二扣体同时穿插横梁及立柱的第三、二扣孔,又施力令侧板下移,并使第二扣槽可紧密夹扣立柱的接合壁及横梁的第一板体,使得方形框架四端的横梁、侧板、立柱间具有互呈垂直三维方向直接连接关系,可具有较佳结合牢固性及支撑性,又该横梁上、下方向的第一顶持片、第一挡片可提升横梁本身抗扭转、抗曲折强度,且该第一挡片的第一挡靠端可与立柱相邻接合壁的侧壁抵靠,又该侧板上、下方的第二顶持片及第二挡片可提升侧板本身的抗扭转、抗曲折强度,且该第二挡片的第二挡靠端可与另一方向的横梁第一板体表面抵靠,可更提升整体组合框架抗扭曲强度,本实用新型令承置板设于横梁、侧板的第一、二顶持片上方,并使定位槽与不同方向定位凸体接合,使得承置板可稳定组设于横梁及侧板上方,且因承置板与横梁具有组合关系,该承置板可形成补强件并借由其强度提升整个框架组合强度,并使本实用新型不须使用螺栓即可完成主要元件组装,且可具有更佳组合牢固性及支撑强度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动作示意图,显示横梁与立柱组合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动作示意图,显示侧板的第二扣体穿插第一、二扣孔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组合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对应图4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成框架型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成框架型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成框架型态示意图。

图10为习知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习知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立柱 10侧壁 11接合壁 12第一扣孔

13第二扣孔 2横梁 21第一板体 22第一扣体

221第一扣槽 23第一顶持片 231定位凸体 24第一挡片

241第一挡靠端 25第三扣孔 26接合孔 3侧板

31第二板体 32第二扣体 321第二扣槽 322导斜边

33第二顶持片 34第二挡片 341第二挡靠端 4承置板

41定位槽 5挂杆 6抽屉 7遮板

1’直杆 11’接合孔 2’横杆 21’接合孔

3’承置板 4’螺栓 41’螺帽

5’立杆 51’接合壁 511’扣孔 52’接合壁

521’扣孔 6’横杆 61’扣体 7’承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四立柱1、二横梁2、二侧板3、一承置板4,所述立柱1为中空柱体设于虚拟方形四端位置,靠近该方形中央为内侧方向,远离方形中央为外侧方向,又所述立柱1为中空方形柱体,相对二侧位置设置接合壁11,该接合壁11侧方为侧壁10,二接合壁11分别由上而下不同高度位置设置多个第一扣孔12、多个第二扣孔13,该第一、二扣孔12、13分别位于外、内侧方向,并具有横向间距,而本实施例图中所示的二相对接合壁11结构为对应。

二横梁2为直条形体,分别与二立柱1接合并呈相对设置,又所述横梁2具有一第一板体21,该第一板体21二端分别设置与第一板体21垂直并朝向外侧方向的第一扣体22,该第一扣体22具有上、下二个并可分别穿插二第一扣孔12,并该第一扣体22下方具有可扣合立柱1的第一扣孔12下缘的第一扣槽221,又该第一板体21上方弯折设置与第一板体21垂直并朝向内侧方向的第一顶持片23,又于第一顶持片23上方设置多个向上凸出的定位凸体231,部分定位凸体231可对应横梁2长边方向设置,部分定位凸体231对应横梁2长边垂直方向设置,又于第一板体21下方弯折设置与第一板体21垂直并朝向外侧方向的第一挡片24,该第一挡片24二端分别与第一板体21邻进的端部的间隔W1约对应立柱1的第一扣孔12至接合壁11内侧端的间距W2,并使第一挡片24端部形成可与立柱1接合壁11一相邻侧壁10抵靠的第一挡靠端241,又于第一板体21二端对应第一扣体22内侧方向分别设置二第三扣孔25,该第三扣孔25与第一扣体22间距W3约对应立柱1的第一、二扣孔12、13间距W4;又于第一板体21设置接合孔26,该接合孔26可提供固接元件组接挂杆5(如图8所示)。

二侧板3为直条形体分别与二立柱1接合并呈相对设置,具有一第二板体31,该第二板体31二侧延伸设置第二扣体32,该第二扣体32可为上、下二个,并下方具有第二扣槽321,该第二扣槽321宽度约对应立柱1接合壁11及横梁2的第一板体21组合厚度,并于第二扣槽321下方一侧设置导斜边322;又该第二板体31上方朝向内侧方向弯折设置第二顶持片33,该第二顶持片33二端分别与第二板体31邻进的端部间距W5约对应横梁2的第一顶持片23的宽度W6,又于第二板体31下方朝向内侧方向垂直弯折第二挡片34,该第二挡片34二端具有第二挡靠端341。

承置板4为方形体,设于二横梁2及二侧板3上方的第一、二顶持片23、33位置,又于对应横梁2的定位凸体231位置设对应定位凸体231方向的定位槽41。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令四立柱1位于方形四端位置,并令二横梁2呈相对设置,且二横梁2的二端第一扣体22分别穿插对应二立柱1的第一扣孔12形成方形的相对二边,并如图2、图3所示组合后可使第二、三扣孔13、25位置可对应。

本实用新型令二侧板3呈相对设置,且二侧板3二端可如图3所示方式令第二扣体32同时穿插横梁2及立柱1的第三、二扣孔25、13,其中图3仅显示另一端,另一端对应,又请参阅图4~图6,本实用新型施力令侧板3下移,并使第二扣槽321可紧密夹扣立柱1的接合壁11及横梁2的第一板体21,且该第二扣槽321的导斜边322可使第二扣槽321下方开口宽度增加,可便于套合及导引第二扣槽321下移夹合接合壁11及第一板体21。

本实用新型前述组合使得方形框架四端的横梁2、侧板3、立柱1具有互呈垂直三维方向直接连接关系,可具有较佳结合牢固性及支撑性,又该横梁2上、下方向的第一顶持片23、第一挡片24可提升横梁2本身抗扭转、抗曲折强度,且该第一挡片24的第一挡靠端241可如图6所示与立柱1相邻接合壁11的侧壁10抵靠,又该侧板3上、下方的第二顶持片33及第二挡片34可提升侧板3本身的抗扭转、抗曲折强度,且该第二挡片34的第二挡靠端341可如图6所示与另一方向的横梁2第一板体21表面抵靠,可更提升整体组合框架抗扭曲强度,又本实用新型令承置板4设于横梁2、侧板3的第一、二顶持片23、33上方,并使定位槽41与不同方向定位凸体231接合,使得承置板4可稳定组设于横梁2及侧板3上方,且因承置板4与横梁2具有组合关系,该承置板4可形成补强件并借由其强度提升整个框架组合强度,并使本实用新型不须使用螺栓即可完成主要元件组装,且可具有较习知框架更佳组合牢固性及支撑强度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四立柱1间至少须设置二横梁2、二侧板3、一承置板4组成可置物的框架,本实用新型当四立柱1间设置愈多横梁2、侧板3、承置板4时可具有更佳组合强度如四立柱1的上、下端分别组设二横梁2、二侧板3、一承置板4可比图1结构具有较佳组合强度,如图7所示的四立柱1间可设置六横梁2,六侧板3、三承置板4分别位于四立柱1的上、中、下位置,并可提升框架较佳组合强度,而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可依需求于立柱1不同高度位置设置多根横梁2、多个侧板3、多个承置板4组合,并提升组合强度及承置板4上置物便利性。

请参阅图8、图9,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六个或六个以上立柱1组合形成连续及体积较大的框架,且可于二相对横梁2间组设挂杆5便于挂物,又本实用新型可于组成框架内设置抽屉6,且框架外侧可设置遮板7以形成封闭柜体使用,并使本实用新型可具有较佳组合变化性及适用性功效。

所以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提升框架组装便利及稳定性、牢固性功效,而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可设置多段式并由上、下套接或其它方式组合(图中未显示),并可减小立柱拆解后的体积,而前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例示,并非本实用新型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为的等效改变亦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内。

虽然具体的实施例已进行说明描述,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的情况下许多修改及变动仍是有可能的,本实用新型范畴限定所附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