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993发布日期:2019-05-31 21:0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炒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燃气或液化气的自动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自动炒锅主要为中小型电磁自动炒锅或大型蒸气自动炒锅,它们存在如下不足:

(一)小型的、可广泛应用于家用的自动炒锅基本都是用电作为能源,存在容量小、炒制出的食品口感差等问题,且设备成本较高;

(二)而使用蒸气作为能源的大型自动炒锅主要应用于较大型食堂,设备成本高,应用范围小,安装复杂,使用条件受较大的局限,而且也存在炒制出的食品口感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炒锅,其使用燃气或液化气作为能源,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炒制出的食品口感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炒锅,包括支撑架和锅体,所述锅体相对于所述支撑架上下翻转,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锅体旋转的电机,所述锅体的底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当所述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锅体的底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锅体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斜向上倾斜设置;当所述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所述锅体的底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分离,所述锅体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平行或斜向下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扁状的连接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适配的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安装部,所述第三轴承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为单向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第二轴承安装部,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两侧边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安装部,所述第一轴承安装部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的外侧设置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U型架上固定连接有翻转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炒锅所用的能源为燃气或液化气。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形状为类筒状结构,且所述锅体的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锅体的锅肚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内部沿所述锅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凸起的筋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炒锅,包括支撑架和锅体,锅体相对于支撑架上下翻转,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锅体旋转的电机,锅体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当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炒锅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炒锅相对于支撑架斜向上倾斜设置;当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炒锅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分离,炒锅相对于支撑架平行或斜向下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能源为燃气或液化气,锅体的尺寸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可以适用于家庭、饭店等场合,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炒制出的食品口感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锅体,110-筋条,120-开口,130-连接部,140-锅肚,200-支撑架,210-底架,211-电机安装座,212-电机,213-第三轴承安装部,220-立柱,221-第一轴承安装部,222-第一轴承,300-U型架,310-第一L部,320-第二L部,330-第二轴承安装部,400-翻转把手,410-第一连接部,420-第二连接部,500-连接杆,600-插槽,700-灶头,8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炒锅,参照图1所示的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和图3所示的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自动炒锅包括支撑架200和锅体100,锅体100既可以相对于支撑架200上下翻转,又可以相对于支撑架200旋转。锅体100的旋转通过设置在支撑架200上的电机212实现。锅体100的底部与电机212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当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参照图2,锅体100的底部与电机212的输出端连接,锅体100在电机212的驱动下相对于支撑架200旋转,同时锅体100相对于支撑架200斜向上倾斜设置,开口120朝上,从而实现对锅体100内食材的翻炒;当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参照图4,锅体100与电机212的输出端分离,锅体100相对于支撑架200平行或开口120朝下倾斜设置,从而实现锅体100内翻炒完的食材的出料。优选的,当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锅体100与支撑架200平行设置。

具体的说,支撑架200包括底架210,底架210为由三条侧边围成的U型结构,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立柱220,底架210和立柱220共同组成支撑架200。灶头700设置在底架210的中部,底架210的开口处便于操作人员对灶头700进行点火等操作。灶头700所使用的能源为燃气或天然气,使用范围更广、炒制出的食品口感更佳。锅体100设置在灶头700的上方,锅体100的开口120与底架210的开口位于同侧,锅体100的底部与底架210的后侧位于同侧。

参照图5所示的锅体100的结构示意图,锅体100的形状为类筒状结构,锅体100的开口120的直径小于锅体100的锅肚140的最大直径,即小口大肚。锅体100的内部沿锅体100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条凸起的筋条110,本实施例相对设置有两条筋条110。筋条110可以有效避免食材在炒制的过程中发生粘锅、翻炒不均匀的现象,使炒制出的食品口感更佳。锅体100的实际尺寸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使用需要而具体设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饭店等场合。

位于底架210后侧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机212的电机安装座211,电机212安装在电机安装座211上。本实施例设置有三个轴承,分别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第三轴承,第一轴承的作用是实现锅体100相对于支撑架200的上下翻转,第二轴承的作用是实现锅体100相对于支撑架200的旋转,第三轴承的作用是实现当自动炒锅处于待机状态时,便于人为的将锅体100旋转到所需的位置。

具体的说,电机212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轴承安装部213,第三轴承(未图示)设置在第三轴承安装部213内。第三轴承为单向轴承,可以实现当自动炒锅处于待机状态时,人为的将锅体100逆向旋转到所需的位置。

第三轴承安装部213上设置有条状的插槽600。锅体10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130,连接部130上连接有连接件800,连接件800的一端与连接部130固定连接,连接件800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未图示)连接。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轴承安装部330内。第二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有扁状的连接杆500,连接杆500与插槽600适配连接。当自动炒锅处于工作状态时,连接杆500与插槽600连接,锅体100在电机212的驱动下旋转;当自动炒锅处于出料状态时,连接杆500与插槽600分离,锅体100向下翻转至与底架210平行或斜向下的状态,便于炒制完的食品从锅体100内盛出。利用连接杆500与插槽600直插的连接方式,实现锅体100与支撑架200的连接与分离,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

立柱22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安装部221,第一轴承222安装在第一轴承安装部221内。第二轴承安装部33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U型架300,U型架300由第一L部310和第二L部320组成。第一L部310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安装部330固定连接,第一L部310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转动连接;第二L部320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安装部330固定连接,第二L部320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对锅体100进行上下翻转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自动炒锅还设置有翻转把手400。翻转把手400由相互连接的U型的第一连接部410和L型的第二连接部420组成。第一连接部410的两端分别与U型架300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20的一端与第二轴承安装部33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2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410固定连接。当需要上下翻转锅体100时,将连接杆500与插槽600分离,手持翻转把手400向上或向下拉动,带动U型架300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实现锅体100的向上或向下翻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