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108发布日期:2019-05-24 21:1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阻尼器,包括轴芯和轴套,利用过油槽的设计,可以实现轴芯相对于轴套转动时,一方向阻力小,另一方向阻力大,从而实现盖板快速向上提起,以及缓慢降落的功能。但现有的阻尼器结构,在实现盖板缓慢降落的时候,是全程都缓慢降落,时间较长。而人们上厕所的时候,有时候比较着急,需要盖板快速降落。而无阻尼装置的盖板,虽然能够实现快速降落,但盖板快速降落之后,和陶瓷本体会碰撞,发出巨大的声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实现盖板能够先快速降落,然后缓慢降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尼器,包括一轴套和一轴芯,所述的轴芯插接于轴套内并与轴套转动配合,轴芯上设有翼板,轴套内壁设有限定翼板转动的隔油筋,轴芯的翼板和轴套的内壁之间设有单向过油叶片;其中,轴芯包括位于中部的盘体以及插接于轴套的转轴部;所述的盘体上设有第一过油槽、转轴部上设有第二过油槽;在轴芯的同一转动方向上,第一过油槽和第二过油槽都是同时由深到浅设置或是同时由浅到深设置,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翼板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5-30度;

轴套包括隔油筋以及横向设置的底板,底板上设有第三过油槽,轴套内侧壁上设有第四过油槽;在轴芯的同一转动方向上,第三过油槽和第四过油槽都是同时由深到浅设置或是同时由浅到深设置,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隔油筋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5-30度。

优选地,第二过油槽在轴向上和盘体的内侧面有一距离,该第二过油槽和盘体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凸台。

优选地,第四过油槽的顶壁在轴向上,和第一隔油筋的顶端有一距离,该第四过油槽和第一隔油筋的顶端所在高度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第二凸台。

优选地,第一过油槽和第二过油槽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翼板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10-25度。

进一步优选,第一过油槽和第二过油槽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翼板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15-25度。

优选地,第三过油槽和第四过油槽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隔油筋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10-25度。

进一步优选,第三过油槽和第四过油槽最浅的一端距离由深到浅转动方向上的隔油筋之间的弧形的圆心角为15-25度。

优选地,第一过油槽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翼板的圆心角a1,和第二过油槽的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翼板圆心角a2相同。

优选地,第三过油槽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隔油筋的圆心角b1,和第二过油槽的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隔油筋的圆心角b2相同。

优选地,轴芯的翼板数量为两个,轴向对称设置;轴套的隔油筋数量也为两个,轴向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四个过油槽,因此,能够实现一方向始终快速过油,另一方向先快速过油,再慢速过油,从而实现盖板先从与陶瓷本体上表面大于90度的角度快速下降,至接近设定的圆心角时,变成缓慢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芯倒立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轴芯水平方向横切之后的剖视图。

图4为轴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轴套水平方向横切之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沿图5中虚线m-m位置剖开之后,上半部的底视图;

图8为沿图5中虚线m-m位置剖开之后,下半部的俯视图。

图9为轴芯相对于轴套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示意图;

图10为轴芯相对于轴套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示意图

1-调节螺母 2-密封圈 3-轴套 4-单向过油叶片 5-轴芯 6-垫片 7-密封圈 8-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和图6,一种阻尼器,它包括轴套3和轴芯5,其中,轴芯的一部分插接于轴套内,两者之间形成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关系。轴套的顶部,设有密封圈7以及压环8,用以将轴芯和轴套3之间的缝隙密封连接而又可相对转动,此密封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非本实用新型重点。轴套的底部设有调节螺母以及密封圈2,调节螺母用于调节轴芯底部和轴套内底之间的间隙。

参见图2和图3,轴芯5中部设有与轴套套接转动配合的盘体5-2。以轴芯插入轴套的部分为内侧面,以露出于轴套的部分为外侧面,盘体5-2的外侧设有露出于轴套的接头部5-1,盘体5-2的内侧设有转轴部5-3,转轴部5-3上对称设有一对翼板,分别为第一翼板5-4和第二翼板5-4’,每条翼板5-4的一端与盘体5-2的内侧面连接,另一端端面与轴套的底面可转动配合。轴芯5末端延伸设有一支承轴5-9,该支撑轴5-9用于插入轴套的底部插孔中以固定轴芯。

每条翼板上设有一用于安装单向过油叶片4的叶片槽5-8,过油叶片4与叶片槽5-8摆动配合。单向过油叶片及其和叶片槽之间的配合,为现有技术,可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只要能够使轴芯相对于轴套转动时,一方向(例如正向转动)封闭,另一方向(反方向转动)能够过油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盘体5-2的内侧面轴向对称设有两条第一过油槽5-5,其中,每条第一过油槽5-5沿着盘体5-2的内侧面,由一翼板侧面向另一翼板延伸,且距另一翼板有一距离。参见图3,以图3的角度为例,第一过油槽是由第二翼板5-4’顺时针方向向第一翼板5-4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上,第一过油槽5-5由深至浅、逐渐和盘体内侧面表面平齐。第一过油槽靠近第一翼板5-4的一端5-5-1,到第一翼板5-4的距离最短的侧面5-4-1之间的距离,其圆心角a为5-30度,优选为10-25度,更优选为15-20度。

转轴部5-3在其侧面也轴向对称设有两条第二过油槽5-7,每条第二过油槽5-7沿着转轴部5-3的侧面,由一翼板侧面向另一翼板延伸,且距另一翼板有一距离。参见图3,以图3的第一过油槽为例,是由第二翼板5-4’顺时针方向向第一翼板5-4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上,第二过油槽由深至浅、逐渐和转轴部圆周面平齐。第一过油槽靠近第一翼板5-4的一端5-7-1,到第一翼板5-4的距离最短的侧面5-4-1之间的距离,其圆心角a为5-30度,优选为10-25度,更优选为15-20度。

作为优选,第二过油槽5-7在轴向上,和盘体的内侧面有一距离,使得第二过油槽5-7和盘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凸台5-6,该凸台5-6的台阶面5-6-1即构成第二过油槽5-7的侧壁。凸台5-6一方面可以避免轴芯和轴套之间完全为空隙,相对转动时晃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摩擦避免反弹。

参见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中,轴套3内侧壁设有轴向对称设有两条隔油筋,即第一隔油筋3-3和第二隔油筋3-3’,轴套3的底部设有横向设置的底板3-1,底板中央为调节螺母插口3-2。在底板3-1的内面轴向对称设有两条第三过油槽3-5,其中,每条第三过油槽3-5沿着底板3-1的内侧面,由一隔油筋侧面向另一隔油筋延伸,且距另一隔油筋有一距离。参见图5,以图5的角度为例,第三过油槽3-5是由第二隔油筋3-3’顺时针方向向第一隔油筋3-3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上,第三过油槽3-5由深至浅、逐渐和转轴部侧面表面平齐。第三过油槽3-5靠近第一隔油筋3-3的一端3-5-1,到第一隔油筋3-3的距离最短的侧面3-3-1之间的距离,其圆心角b为5-30度,优选为10-25度,更优选为15-20度。

轴套在其内腔壁也轴向对称设有两条第四过油槽3-4,每条第四过油槽5-7沿着轴套的内壁,由一隔油筋侧面向另一隔油筋延伸,且距另一隔油筋有一距离。参见图5,以图5的角度为例,第四过油槽3-4是由第二隔油筋3-3’顺时针方向向第一隔油筋3-3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上,第四过油槽3-4由深至浅、逐渐和轴套内腔壁圆周面平齐。第四过油槽3-4靠近第一隔油筋3-3的一端3-4-1,到第一隔油筋3-3的距离最短的侧面3-3-1之间的距离,其圆心角b为5-30度,优选为10-25度,更优选为15-20度。

作为优选,第四过油槽3-4的顶壁在轴向上,和第一隔油筋的顶端有一距离。使得第四过油槽3-4和第一隔油筋的顶端所在高度的内侧面之间产生凸台3-6,该凸台3-6的台阶面即构成第二过油槽5-7的侧壁。凸台3-6一方面可以避免轴芯和轴套之间完全为空隙,相对转动时晃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摩擦避免反弹。

本发明的组装如下,

如图7和图8所示,把两个单向过油叶片4分别套于轴芯5的两个翼板(第一翼板5-4和第二翼板5-4’)上的叶片槽5-8中,然后整体套入轴套3的轴套内腔中,单向过油叶片4边沿与轴套内腔的腔壁周向贴触滑动配合,翼板的下端面与轴套3的横向底板3-3贴触滑动配合,两个翼板位于两个隔油筋(3-3和3-4’)之间,轴芯5的支承轴5-9插入调节螺母插口3-2的上半部并转动配合,因此两个隔油筋(3-3和3-3’)把轴套分隔成两个可储存阻尼油的油腔。

调节螺母1从调节螺母插口3-2的底部旋入,使轴芯5末端的支承轴5-9与调节螺母插口套合并转动配合,使被隔油筋分隔成的两个阻尼油的油腔无法连通;之后将垫片6套于盘体5-2外环面,再装上密封圈这些,最后把压环8压入轴套上部开口处并焊接固定,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如下:

通过拧动调节螺母1调节好松紧度,使得被隔油筋3-3分隔成的两个阻尼油的油腔无法连通,即阻尼油被限定在该油腔中,把马桶盖板(图中未画出)连接在轴芯5上。

把盖板上翻过程中,如图9所示,以图9的视图角度,轴套不动,轴芯相对于轴套逆时针旋转,

1)轴芯5上的翼板滑过底板3-1上的第三过油槽3-5经过,由于该第三过油槽3-5在逆时针方向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能够快速从第三过油槽3-5通过;同时,轴套内侧板上的第四过油槽3-4在逆时针方向也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能够快速从第四过油槽3-4通过;

2)同时,以图7的视图角度,则是轴套不动,轴芯相对于轴套顺时针旋转,由于该第一过油槽5-5在顺时针方向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能够快速从第一过油槽3-5通过;轴芯转轴部上的第二过油槽5-7在顺时针方向也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能够快速从第二过油槽5-7通过。

3)单向过油叶片4和轴套内壁以及翼板之间,形成单向过油通道,阻尼油能够从该单向过油通道通过。

整个过程中,在轴芯还没转入第一过油槽和第二过油槽之前,是以单向过油通道过油,之后,单向过油通道、第一至第四过油槽同时过油。

以上过程使得盖板的上方阻尼力极小,可以快速上翻。

盖板下翻过程中,如图10所示,以图10的视图角度,轴套不动,轴芯相对于轴套顺时针旋转,

1)轴芯5上的翼板滑过底板3-1上的第三过油槽3-5经过,由于该第三过油槽3-5在顺时针方向是由深至浅,因此,阻尼油先快速从第三过油槽3-5通过,然后逐渐变慢,至过油槽3-5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末端时,停止过油或过油量极少(取决于调理螺母的松紧程度);同时,轴套内侧板上的第四过油槽3-4在顺时针方向也是由深至浅,因此,阻尼油也是先快速从第四过油槽3-4通过,然后逐渐变慢,至第四过油槽3-4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末端时,停止过油或过油量极少(取决于调理螺母的松紧程度);

2)同时,以图7的视图角度,则是轴套不动,轴芯相对于轴套逆时针旋转,由于该第一过油槽5-5在逆时针方向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能够先快速从第一过油槽3-5通过,然后逐渐变慢,至第一过油槽3-5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末端时,停止过油或过油量极少(取决于调理螺母的松紧程度);轴芯转轴部上的第二过油槽5-7在逆时针方向也是由浅至深,因此,阻尼油也先快速从第二过油槽5-7通过,然后逐渐变慢,至第二过油槽5-7的逆时针方向上的末端时,停止过油或过油量极少(取决于调理螺母的松紧程度)。

3)单向过油叶片4和轴套内壁以及翼板之间,形成过油通道封闭,阻尼油停止过油或过油量极少。

由于设定的末端距离翼板的圆心角为5-30度,因此,相应地,盖板先从与陶瓷本体上表面大于90度的角度快速下降,至接近设定的圆心角时,变成缓慢下降。因此,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缓降时间比全程都缓降的时间要缩短2/3以上。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除了在轴芯的盘体以及轴套的底板设置过油槽,还在轴芯的转轴部以及轴套的内侧板上设置过油槽,增加了过油的横截面积。因此,在保持相同的过油能力的需要下,可以将阻尼器的直径缩小以及轴向长度缩小,使整个阻尼器的体积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油槽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翼板的圆心角a1,和第二过油槽的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翼板圆心角a2相同。第三过油槽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隔油筋的圆心角b1,和第二过油槽的浅端距离由深到浅方向的隔油筋的圆心角b2相同。且a1=b1。

在其它实施例中,a1和a2可以不同,例如,相差1-15度。b1和b2也可以不同,例如,相差1-15度。a1或a2,和b1或b2之间,也可以相差0-15度。以上变化为本实用新型的等同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