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4074发布日期:2019-12-27 15:4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窗户上都带有中梃。其中在现有的中梃表面上一般会开设出供滑撑或合页安装定位的定位槽。且在中梃呈横向布置时,其上的定位槽正好处于顶面上。而为了避免定位槽内蓄积雨水,减少雨水对滑撑的结构造成影响,一般会在定位槽槽壁上开设出贯穿至中梃外壁上的排水口。其中现有开设排水口的方式,是通过去除中梃上的部分结构来实现的,为了保证排水的需要,一般需要使排水口的口底与定位槽的槽底平齐,且需要使排水口竟可能地宽些,以便于雨水能够顺利排出。由于目前的电钻等工具很难一次性开设出宽度较宽、口底与定位槽槽底平齐的排水口,因此排水口开设的便利性与难度都较大,易导致窗户的安装效率降低;且排水口的开设,容易导致中梃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降低。同时,现有中梃的外壁都采用的是平面结构,外部结构十分单一,因此,中梃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该中梃结构的结构设计十分合理,能提高窗框的安装效率,并能提高窗框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中梃本体,其中中梃本体呈水平布置,所述中梃本体的外壁上开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槽底设有第一凸条部,并使第一凸条部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中梃本体的顶面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至凹槽的通孔。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可靠性,所述第一凸条部延伸至凹槽槽口外。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所述中梃本体内壁上设有第二凸条部,并使第二凸条部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的长度方向同向。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隔热、隔音性能,所述中梃本体包括中梃外框、中梃内框、隔热条,所述中梃外框与中梃内框通过隔热条连接一起,所述凹槽开设在中梃外框的外壁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提高窗体的密封性,所述中梃结构还包括档条件,所述档条件底部设有嵌装头,所述中梃本体顶部开设有与嵌装头相匹配的嵌装槽,所述嵌装头嵌装在嵌装槽中,并使档条件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档条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密封胶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定位槽中开设有贯穿至凹槽的通孔,这样在定位槽中存在雨水时,雨水就会从通孔进入到凹槽,从而通过凹槽将雨水排到中梃本体外壁上;由于通孔位于中梃本体顶部方向上,因此,该通孔十分易于开设,这有助于提高窗框的安装效率,该中梃结构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合理。且通孔不易影响到中梃本体的美观性与档次,能避免中梃本体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降低。由于,中梃本体外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在凹槽中设有第一凸条部,这样能有效地丰富中梃本体外表面的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梃本体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方案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方案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梃结构应用到窗框上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梃结构应用到窗框上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在窗框上的中梃结构,包括中梃本体1,其中中梃本体1呈水平布置,所述中梃本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槽底设有第一凸条部12,并使第一凸条部12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中梃本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槽13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至凹槽11的通孔14。由于定位槽13中开设有贯穿至凹槽11的通孔14,这样在定位槽13中存在雨水时,雨水就会从通孔14进入到凹槽11,从而通过凹槽11将雨水排到中梃本体1外壁上;由于通孔14位于中梃本体1顶部方向上,因此,该通孔14十分易于开设,这有助于提高窗框的安装效率,该中梃结构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合理。且通孔14不易影响到中梃本体1的美观性与档次,能避免中梃本体1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降低。由于,中梃本体1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1,且在凹槽11中设有第一凸条部12,这样能有效地丰富中梃本体1外表面的结构,从而有助于提高中梃本体1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

本实用新型的中梃结构可作为窗框上的竖向中梃,在将本实用新型的中梃结构用作窗框的竖向中梃时,就无需在中梃上开设出用于排水的通孔14。

在制造本实用新型的中梃结构时,可先不加工出通孔14;待中梃安装于窗口上后,再通过电钻在呈水平布置的中梃顶面上开设出通孔14,该通孔14可借助电钻轻松地开设出来,从而能快速得到结构合理的窗框。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通孔14开设的准确性,可在在定位槽13槽底开设有呈条形的对位浅槽131,并使对位浅槽131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对位浅槽131位于凹槽11的正上方。这样在钻头钻通孔14时,可使钻头端部对准对位浅槽131,这样可以避免通孔14的开设出现错位的情况,有助于提高通孔14开设的准确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凸条部12延伸至凹槽11槽口外。使第一凸条部12延伸至凹槽11槽口外,在雨水通过通孔14进入到凹槽11中时,首先落在第一凸条部12上,然后就能通过第一凸条部12的引导,将雨水直接引导至中梃本体1外壁的外侧,以避免雨水顺着中梃本体1外壁留下,从而降低雨水对中梃本体1的外壁造成不利影响,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梃结构的可靠性;且这样能在中梃本体1外壁上形成凸出的结构,这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梃本体1的结构,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梃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如图1所示,所述中梃本体1内壁上设有第二凸条部15,并使第二凸条部15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通过第二凸条部15的设置,可以丰富中梃本体1内壁的结构,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梃结构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中梃本体的隔热、隔音性能,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中梃本体1包括中梃外框16、中梃内框17、隔热条18,所述中梃外框16与中梃内框17通过隔热条18连接一起,所述凹槽11开设在中梃外框16的外壁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中梃结构的隔热、隔音性能。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中梃外框16与中梃内框17分别为铝合金型材,并在中梃外框16与中梃内框17上分别开设有中空腔167。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凸条部15设置在中梃内框17的内壁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提高窗体的密封性,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中梃结构还包括档条件2,所述档条件2底部设有嵌装头21,所述中梃本体1顶部开设有与嵌装头21相匹配的嵌装槽19,所述嵌装头21嵌装在嵌装槽19中,并使档条件2的长度方向与中梃本体1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档条件2的外壁上开设有密封胶条槽22。所述档条件2可以形成凸挡的作用,这样有助于提高窗体的密封性。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嵌装槽19开设在中梃内框17顶部。

其中图4与图5为方案一与方案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在中梃本体1底部是固定扇框10,在中梃本体1顶部分别设有纱窗框20与活动扇框30,活动扇框30位于档条件2外侧,纱窗框20位于档条件2内侧;为了增强窗框的密封性与防水性,可以在固定扇框10与中梃本体1之间涂上防水胶。

其中图1与图2为两个结构不同的中梃结构的结构设计方案示意图,图1为方案一,图2为方案二;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中梃结构可采用上述对称的结构,这样有助于降低中梃结构的制造难度。其中图6为方案一所示的中梃结构应用在窗框上后,窗框外壁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方案一与方案二所示的中梃结构应用在窗框上后,窗框内壁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从窗框的外侧可以看到凹槽11与第一凸条部12,从窗框的内侧可以看到第二凸条部15,通过凹槽11、第一凸条部12与第二凸条部15明显丰富中梃结构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