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0935发布日期:2019-06-28 22:3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稻米作为一种众多地区人们的主食,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稻米经过精加工得到的精白米具有容易烹饪、口感较好的特点,被人们广泛的食用。相比于精白米,未经过精加工的糙米保留了胚芽等结构,因此相较于精白米具有更加丰富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在糙米经发芽以后,糠层纤维被软化,其蒸煮性、吸收性和口感同时得到改善,糙米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明显增高。特别是在发芽过程中,糙米胚芽通过自身脱羧反应可以产生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等物质,γ-氨基丁酸具有预防高血糖、高血脂、提高记忆力并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

但是目前,糙米在电饭煲传统的烹饪方式下的发芽率较低,产生的γ-氨基丁酸较少,因此运用电饭煲烹煮糙米以提高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是本领域内目前急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糙米在烹饪过程中发芽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糙米的发芽率的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加热腔;

具有筛孔的筛网,经所述第一开口套装于所述加热腔内;以及

分离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锅体;

其中,所述筛网内开设有分离腔,所述筛孔连通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加热腔;所述筛网内的烹饪材料基于所述分离控制机构的控制于至少部分浸没于水中的第一发芽状态、及全部露出水面的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烹饪器具,当筛网中的糙米处于第一发芽状态时,糙米浸没于水中加热以保持一定温度,当糙米处于第二发芽状态时,糙米露出水面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由于糙米在第一发芽状态与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反复切换,因此在增加糙米摄氧量的同时保证了糙米具有一定温度,从而有效提高了糙米的发芽率,糙米发芽率的提高增加了糙米饭中γ-氨基丁酸等物质的含量,进而有利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网活动套装于所述加热腔内,并基于所述分离控制机构的控制相对所述锅体经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与所述第二发芽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筛网处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时,所述筛网内的所述烹饪材料处于所述第一发芽状态;当所述筛网处于所述第二发芽位置时,所述筛网内的所述烹饪材料处于所述第二发芽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网基于所述分离控制机构的升降控制相对所述锅体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之间往复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控制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筛网,所述传动单元的另一端配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筛网相对所述锅体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为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沿所述第一发芽位置与所述第二发芽位置相互指向的方向直线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包括外锅体及内锅体,所述外锅体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内锅体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分离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外锅体与所述内锅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筛网包括筛网主体及连接边,所述筛网主体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连接边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筛网主体远离所述加热腔的底壁的一侧,所述连接边的另一侧向远离所述分离腔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内锅体外并连接所述分离控制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两组感温器件,两组所述感温器件分别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开口端及所述加热腔的底壁。

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具有发芽饭烹饪模式,所述发芽饭烹饪模式包括发芽阶段,所述烹饪器具在所述发芽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加热并维持加热腔的底壁的温度处于预设发芽温度范围内;

控制烹饪材料于至少部分浸没于所述加热腔内水中的第一发芽状态、及全部外露于所述加热腔内水的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盛装所述烹饪材料的筛网,控制烹饪材料于至少部分浸没于所述加热腔内水中的第一发芽状态、及全部外露于所述加热腔内水的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切换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筛网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筛网的升降次数等于预设升降次数后,控制所述筛网停留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

其中,当所述筛网处于所述第一发芽位置时,所述筛网内的所述烹饪材料处于所述第一发芽状态;当所述筛网处于所述第二发芽位置时,所述筛网内的所述烹饪材料处于所述第二发芽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筛网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之间切换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筛网上升至所述第二发芽位置并在所述第二发芽位置停留第一预设静止时长;

控制所述筛网下降至所述第一发芽位置并在所述第一发芽位置停留第二预设静止时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芽饭烹饪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发芽阶段之后执行的煮饭阶段,所述烹饪器具在所述煮饭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预设烹饪时长内加热所述烹饪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烹饪器具100,用于烹饪食物。具体在下列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为可特别用于烹煮糙米饭的电饭煲,烹饪材料包括糙米与水。下列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也可具体为其它烹饪器具,例如压力锅等,也可以用来烹饪其它烹饪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20、锅盖(图未示)、具有筛孔的筛网40以及安装于锅体20的分离控制机构60,锅体20包括外锅体21及收容于外锅体21内的内锅体23。

具体地,外锅体21包括外锅底壁及自外锅底壁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外锅侧壁,外锅侧壁环绕外锅底壁的外周并与外锅底壁共同形成一端开口的容纳腔212。外锅底壁朝向容纳腔212一侧设有加热器件(图未示),加热器件用于加热内锅体23。

内锅体23收容于容纳腔212内,包括内锅底壁及自内锅底壁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内锅侧壁,内锅侧壁环绕内锅底壁的外周并与外锅底壁共同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加热腔232。内锅底壁与设置于外锅底壁上的加热器件接触,以获取加热器件产生的热量烹饪加热腔232内的烹饪材料(例如糙米)。

筛网40经第一开口套装于加热腔323内,且筛网40内开设具有第二开口的分离腔,分离腔的第二开口与加热腔232中第一开口位于同一端,筛孔连通分离腔与加热腔232。筛网40内的烹饪材料基于分离控制机构60的控制于至少部分浸没于水中的第一发芽状态、及全部露出水面的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切换。

如此,当筛网40中的糙米处于第一发芽状态时,糙米浸没于水中加热以保持一定温度,当糙米处于第二发芽状态时,糙米露出水面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由于糙米在第一发芽状态与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反复切换,因此在增加糙米摄氧量的同时保证了糙米具有一定温度,从而有效提高了糙米的发芽率,糙米发芽率的提高增加了糙米饭中γ-氨基丁酸等物质的含量,进而有利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具体地,筛网40活动套装于加热腔323内,并基于分离控制机构60的控制相对内锅体23经第一开口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之前切换。当筛网40处于第一发芽位置时,筛网40内的烹饪材料处于第一发芽状态;当筛网40处于第二发芽位置时,筛网40内的烹饪材料处于第二发芽状态。如此,烹饪器具100通过筛网40在分离控制机构60的控制下相对锅体20于不同发芽位置切换,进而使烹饪材料处于不同发芽状态。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筛网40包括筛网主体41及连接边43,筛网主体41包括筛网底壁及自筛网底壁边缘朝同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筛网侧壁,筛网侧壁环绕筛网底壁的外周并与筛网底壁共同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分离腔,糙米收容于分离腔内。连接边43的一侧连接于筛网侧壁远离加热腔232的底壁一侧,连接边43的另一侧向远离分离腔的方向延伸至内锅体23外以连接分离控制机构60。

分离控制机构60用于对筛网40进行升降控制,使筛网40相对内锅体23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之间往复升降。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控制机构60设于外锅体21与内锅体23之间,包括驱动电机61及传动单元63。驱动电机61固定设于外锅体21的容纳腔212的底部,传动单元63一端连接于筛网40的连接边43,另一端配接于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可驱动传动单元63带动筛网40相对锅体20升降。

进一步地具体在一实施例中,传动单元63为传动齿条,传动齿条沿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相互指向的方向直线延伸。如此,驱动电机61可带动传动齿条沿传动齿条的自身长度方向反复升降,从而带动筛网40反复升降,筛网40相对内锅底壁的最低高度为第一发芽位置,筛网40相对内锅底壁的最高高度为第二发芽位置。可以理解,传动单元63的具体构造不限,可根据需要设置。

如此,基于分离控制机构60的升降控制,当筛网40位于第一发芽位置时,连接边43搭接于内锅体23的内锅侧壁远离内锅底壁一端,筛网40底部相对内锅底壁的距离小于筛网40位于第二发芽位置时筛网40底部相对内锅底壁的距离,水通过筛孔水进入分离腔内,糙米浸泡于水中加热而处于第一发芽状态。当筛网40位于第二发芽位置时,连接边43脱离内锅体23的内锅侧壁,筛网40至少部分移出内锅体23,糙米全部露出水面,暴露在空气中的糙米与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摄取较多的氧气以提高发芽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两组感温器件(图未示),两组感温器件分别位于加热腔232的开口端及加热腔232的底壁,具体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一组感温器件设于盖体朝向锅体20的一侧并位于加热腔232内以测量烹饪产生的蒸汽的温度,另一组感温器件设于内锅底壁朝向外锅底壁的一侧以测量内锅底壁的温度。

上述烹饪器具100,通过在保证糙米与水的混合物的温度的同时,增加糙米发芽过程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饭煲,使得有糙米的发芽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60%-80%,从而在保证糙米饭性能合格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糙米饭中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100具有发芽饭烹饪模式,发芽饭烹饪模式包括发芽阶段及在发芽阶段后执行的煮饭阶段。烹饪器具在发芽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0:加热并维持加热腔232的底壁的温度处于预设发芽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当将糙米放置于筛网40中并将水盛装于内锅体23的加热腔232内后,烹饪器具100调节至第一预设功率p1,外锅体21上的加热器件发热,内锅底壁吸收加热器件产生的热量以使自身温度t1处于预设发芽温度范围(tb1-tb2)内,从而为糙米与水的混合物提供足够热量。具体在一实施例中,tb1优选为45℃-55℃,tb2优选为55℃-65℃。

s120:控制烹饪材料于至少部分浸没于加热腔内水中的第一发芽状态、及全部外露于加热腔内水的第二发芽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当糙米处于第一发芽状态时,糙米浸没于水中加热以保持一定温度;当糙米处于第二发芽状态时,糙米露出水面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1:控制筛网40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二发芽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筛网40可在分离控制机构60的升降控制下于第一发芽位置与第一发芽位置之间往复升降。当筛网40位于第一发芽位置时,筛网40内的糙米处于第一发芽状态,糙米完全或部分浸没于加热腔232内的水中而在水中加热。当筛网40位于第二发芽位置时,糙米处于第二发芽状态,糙米全部露出加热腔232中的水面,从而可充分接触外界空气中的氧气。

s122:当筛网40的升降次数等于预设升降次数后,控制筛网40停留于第一发芽位置。

具体地,当筛网40的升降次数等于预设升降次数n时,发芽阶段结束,糙米浸没在水中,准备进入烹饪阶段。具体在一实施例中,预设升降次数优选为15-18次。可以理解,预设升降次数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2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211:控制筛网40上升至第二发芽位置并在第二发芽位置停留第一预设静止时长。

具体地,筛网40上升至第二发芽位置后,糙米与水分离处于第二发芽状态。糙米在处于第二发芽状态的第一预设静止时长t1时间内,糙米在空气中充分与氧气接触而迅速发芽。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静止时长t1优选为10min-15min。

s1212:控制筛网40下降至第一发芽位置并在第一发芽位置停留第二预设静止时长。

具体地,当糙米在处于第一发芽状态第一预设静止时长t1后,筛网40下降至第一发芽位置,糙米在第二预设静止时长t2内处于在水中加热的第二发芽状态以恢复至一定温度,从而避免糙米因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温度过低而难以发芽。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静止时长t2优选为10min-15min。

烹饪器具100在煮饭阶段的控制方法包括:

s130:在预设烹饪时长内加热烹饪材料。

具体地,电饭煲调节至第二预设功率p2,第二预设功率p2大于第一预设功率p1,以将糙米与水的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当米水混合物沸腾维持预设烹饪时间t3后停止加热,完成整个烹饪过程。具体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烹饪时间t3优选为10min-20min。

上述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方法,包括了发芽阶段与烹饪阶段。在发芽阶段中,通过控制糙米的间断性升降,保证了糙米发芽过程中的温度要求与氧气含量要求,从而有效提高了糙米的发芽率,有效增加了糙米饭中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