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容器分配饮料的装置和方法_2

文档序号:8546893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第二容纳装置105是固定的。
[0039]具体地说,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装置104可例如通过本领域本身已知的马达或其它任何移动装置M沿着蜗杆114移动。或者,装置104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移动,例如杆和由该杆驱动的曲柄机构(如在EP 1757212中所述)。第一容纳装置104具有容纳容器103的至少一部分的底座109。具体地说,底座109成形成包围容器103的主体(即容器的底部,相对于凸缘103a的表面)以及侧表面。用于进给泡制水的导管106与容纳容器103的底座109流体连接。
[0040]另一方面,第二容纳装置105是固定的,并具有支承容器103的穿孔板125A,该穿孔板适于支撑容器并允许泡制液体通过。导管7与机器的饮料分配系统连接。
[0041]优选地,用于刺穿容器的刺穿装置也设置在组件I上,可以仅用于进水或饮料流出;在替换实施例中,容器103的大小被设置成与刺穿装置互不干扰。
[0042]在图8至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组件201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9可见,容器203是封闭的类型,并具有入口侧203b,该入口侧可,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一装置204上的合适的装置216刺穿。以本领域已知的方式,在容器203的出口侧设有在压力作用下可向外弯曲的膜208,以被置于第二容纳装置205上的装置220撕开。通过入口侧或底部203b进给泡制液体。如上所述,在替换实施例中,可在水进入容器的入口侧设有开口。
[0043]第一容纳装置204大体上与第一容纳装置104是相同的,除了第一容纳装置204具有刺穿装置216 ;还在这实施例中,将泡制液体从容纳装置204的上侧(即从导管206)进给到第二容纳装置205,其中设有连接到饮料分配系统的导管207。
[0044]第二容纳装置205是固定的,并具有用于容器203的凸缘203a的支承墙或边缘210。当加压的泡制液体被放入容器203时,膜208弯曲并以已知的方式在刺穿装置220上被撕开。如前所述,第二容纳装置205设有用于分配饮料的导管207。
[0045]在图11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泡制液体的进给以与之前两个实施例所示的方式相反的方式进行,即从凸缘303a进给到底部303b。
[0046]具体地说,水通过第二容纳装置305的导管307进给到容纳在第一容纳装置304的底座309中的容器303。饮料然后从置于第一容纳装置304中的导管306分配。
[0047]第一容纳装置304与前述容纳装置104和204非常相似。
[0048]具体地说,第一容纳装置304与上述容纳装置的差别大体上在于刺穿元件316的构造基于个别容器303的形状来实现,以及在这实施例中,导管306用于分配饮料,而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导管106、206用作进给泡制液体的管道。
[0049]第二容纳装置305的整体结构是在本领域已知的,举例来说可从专利PCT/IB2009/055976和PCT/EP05/53294得知,并且它不是本发明的目的。简而言之,第二容纳装置305可穿过置于容纳装置305的板325A上的对应孔相对于刺穿装置320轴向移动,该刺穿装置320能够开启容器303。板325A放在围绕刺穿装置320的中空圆筒325B上面。用于排放水的排水孔22a(图4a)优选地设置在中空圆筒325B的侧表面上。
[0050]根据本发明,入口 22b (图4b)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并且优选地在与排水孔22a相对的位置上。开口 22b允许空气进入第二容纳装置5内,并结合同一容纳装置的倾斜设计,从而协助将过剩的液体经开口 22a排出,这将在下文作详细叙述。
[0051]置于刺穿装置320下面并与该刺穿装置成一体的衬垫321适于与开口 22a、22b配入口 ο
[0052]从上文的叙述可以推断出,第一容纳装置4、104、204和304的结构在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例中大体上保持不变。在图15中示出第一通用的容纳装置4,其与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引导装置2兼容,该引导装置2将容器3保持在上述位于第一容纳装置4和第二容纳装置5之间的中间位置中。
[0053]具体地说,各种容纳装置的可能的变型已通过附图强调出来。
[0054]用于进给/排放水/饮料的导管6在图中以虚线表示。导管6进入底座9内的出口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根据饮料的泡制方式而变化。导管6通常以公知的方式放置成与底座9的内部流体连通,以允许根据水本身的流向进给水或使饮料流出。
[0055]刺穿装置16也以虚线表示,因为如上所述,它们可以不存在。
[0056]最后,通用的第二容纳装置5的上部分以简化的形式和虚线示出,相反,第二容纳装置5的形状根据在组件I中使用的容器的类型而改变。
[0057]如图15中以实线示出的其它特征对所有实施例来说都是通用的。
[0058]具体地说,有可能注意的是,第一容纳装置4具有用于在饮料分配结束后将容器3移离底座9的取出装置26。该取出装置26可与第一装置4相对于第二装置5移动,并且它们可进一步相对于第一容纳装置4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取出装置26成形成杆或柱塞26,该杆或柱塞26可在第一容纳装置4的侧表面上的底座内轴向移动。通常,弹性装置27将柱塞26相对于其本身的底座向外推,即推向相对于底座9的边缘9a伸出的位置。柱塞26的操作将在下文关于组件I的操作的专题中说明清楚;明显的是,取出装置26的形状和操作在所有实施例中大致相同。
[0059]一般来说,本发明涵盖容纳装置的所有可能的实施例,以及用于进给水和分配饮料的装置的所有可能的实施例,它们均设有根据本发明的引导件2和柱塞26。
[0060]从容器凸缘进给泡制流体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图11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还可设有排放装置,用于在饮料分配结束后将遗留在容器3、303中的废弃泡制液体排出容器。该排放装置利用容纳装置的倾斜设计,从而允许在泡制结束后利用重力移除废弃液体。
[0061]图2、图4和图11至图14示出了这种排放装置22a、22b、12的可能的实施例。
[0062]具体地说,第二容纳装置305可设有多个用于排放废弃水的排水孔22a。此外,如图4b和图11至图14的实施例所示,优选地在与排水孔22a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额外的入口22bο该入口 22b适于将空气引入第二容纳装置305,以便协助将泡制液体排出并避免在容器303和第二容纳装置305之间出现持久的“真空效应”。
[0063]如图2所示,优选地设有滑道12,其适于允许饮料和之前经由排水孔22a从中空圆筒25b排出的过剩的泡制液体流出。
[0064]也可以使用其它装置来替代孔22a,举例来说可使用具有非平坦形状和具有多个凸纹的衬垫,以便当容器3的凸缘在装置4和5之间被挤压时保持密封性,而不被挤压时(例如在饮料的泡制和分配步骤结束后),凸纹的脊部使凸缘相对于衬垫的其余部分升起,并允许空气在凸缘和垫片之间通过。
[0065]参照图2至图4和图16至图21,现在将叙述根据本发明的组件I的操作,特别指柱塞26的操作。这种柱塞26的操作适用于所有上述实施例。
[0066]容器3最初被插入框架13的开口 28。通过将门23关闭,推动装置24将容器3沿着引导装置2推送入组件I。如图2和图4所示,容器3a在引导装置2的成形为“U”形或不对称“U”形的型材构件2a内滑动(也见图20和图21的放大图);引导装置2容纳凸缘的一部分,并且将该凸缘相对于第二容纳装置升起。与此同时,如果存在在上一次分配过程中使用过的旧容器3’,凸缘3a压靠该旧容器,使旧容器从分配区域排出。事实上,已耗尽的旧容器3’并不在引导装置2内,而是位于低于引导装置2的、靠在第二容纳装置5之上的位置,这将在下文更好地叙述。在容器3插入型材构件2a和在型材构件内滑动步骤中,容器3使引导装置2张开,例如以作用在从该引导装置2伸出的部分2b上。接着,凸缘3a继续它的沿引导装置2的行程,直到它到达凹陷部分2c,以便协助引导装置2围绕容器3闭合。容器3然后位于如图15所示的位置,即随着凸缘3a保持在引导装置2的型材构件2a中,容器3在较第二容纳装置5高的位置中,并与该第二容纳装置隔开。与此同时,容器3位于低于第一容纳装置4的位置。
[0067]—旦容器3如图15所示定好位,第一容纳装置4例如通过移动装置M朝向装置5下降,各自开始下降。
[0068]在下降过程中,容纳装置4与引导装置2接合,并使引导装置2张开。容器3然后从引导装置2和型材构件2a释放,并且依靠重力作用下降至第二容纳装置5上。第一容纳装置继续它们的下降,柱塞26与凸缘3a接触,而容器3的被容纳主体开始插入底座9中,如图16所示。
[0069]接下来,第一容纳装置4继续其自身的下降,而靠在第二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