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283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炸食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食品油炸设备根据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食品浸泡在高温油中进行炸制,第二类是食品在无油或少油的设备内进行烘烤,第三类是以淋洒方式对食品进行省油炸制。
[0003]食品浸泡炸制采用的传统方式炸制,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食用油,耗油率高,能耗利用率高,其炸制的食品香脆可口,受到传统食客欢迎。
[0004]利用无油或少油烘烤方式制作食品的设备,常见的是空气炸锅,其制作油炸食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高温将食品烤熟。这种设备在制作食品时的热效率较浸泡炸制式设备差,同功率同容量下浸泡炸制比烘烤式制作能耗要低,而且这种方式做出的食品含油量最低,口感较差,已经偏离了油炸食品的本质,但其烤制的食品含油量低符合健康饮食需求。
[0005]省油炸制方式通过是将少量食用油加热后,从锅体提升到炸篮顶部,并通过顶部设置的分流板淋洒至炸篮内放置的食品,对炸篮内的食品进行炸制。食品炸制后多余油脂回流到锅内。回流到锅内的油脂会再次被加热提升至炸篮顶部,经分流板流至炸篮进行食品的炸制,如此循环直至将炸篮内的食品炸制成熟。这种方式具有用油少,热效率最高,用时耗油最少,能耗利用率也最高,炸制的食品较浸泡炸制式含油低,同时还保留了食品浸泡炸制香脆可口的口感需求,满足了口感与健康平衡搭配,受到新一代追求健康饮食用户喜爱。
[0006]目前省油炸制方式的油炸锅大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以实现设计初衷。中国专利CN 201861474 U公开了一种油炸锅,包括锅体和锅盖,在锅体底部设有加热体,在锅体内设有抽油装置。该抽油装置又包括抽油管和动力装置,抽油管连接在动力装置下端的输出端上,动力装置固定连接在锅体上。抽油管底部的进油口靠近锅体的底部,出油口设置抽油管侧部并靠近抽油管顶部。在锅体内设置有食品篮,在食品篮上方设有分油板。分油板高度与抽油管的出油口相对应,分油板设置有斜置面。在斜置面均匀分布若干分油孔。该种油炸锅实现食品炸制的方式是通过分油板滴漏加热后的油脂。在炸制食品时,有的位置上的食品无法得到油脂的滴淋,存在食品炸制时受热不均的现象,制作出的炸制食品容易颜色不均、口感不一。而且,由于分油板滴漏装置设置在食品篮上方,需要移除食品篮才能取出其中的食品,在操作上极为不便,并存在分油板结构复杂难以清洗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油炸锅设计不合理以及部分零部件难以清洗的缺点。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炸食品加工装置,包括外壳体、栗管、电机及与所述外壳体相配合的上盖;所述外壳体具有底和壁,所述外壳体的底上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上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支撑有锅体,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炸篮;所述栗管的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炸篮的上方,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锅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由所述电机驱动而旋转的增压叶片;所述锅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栗管的周围设置有加热元件。
[0009]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凹区域,所述加热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下凹区域中。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锅体的表面包含有具有高度差的两部分,所述两部分中较低的部分对应于所述锅体的底部的所述下凹区域。
[0011]优选地,所述栗管的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锅体的所述下凹区域的底部位置。
[0012]优选地,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吸油叶片以及安装所述增压叶片和所述吸油叶片的主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主轴驱动所述增压叶片和所述吸油叶片旋转。
[0013]优选地,所述主轴套设在所述栗管中。
[0014]优选地,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及所述锅体,与所述炸篮连接。
[0015]优选地,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锅体及外壳体之间的支撑件。
[0016]优选地,所述锅体的底部和/或所述栗管的周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17]优选地,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栗管的第一开口处的喷嘴,所述喷嘴设置有分流导向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在作业时全自动运行,是一款节油、高效的全自动装置。通过加热少量食用油,再用油栗将加热后的食用油直接喷淋在炸篮内盛放的食物上,经炸篮旋转工作确保了炸篮内的食物都能够被加热后的食用油充分喷淋到位,炸制出的食品均匀、口感好。
[0019]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表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整机剖视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中的加热元件及温度传感器的构造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工作原理情形下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5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的整机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炸食品加工装置主要包括有外壳体70、栗管120、电机108和与外壳体70相配合的上盖10。外壳体70中设置有驱动器60、支撑板50、锅体40以及炸篮30。外壳体70具有底和壁,驱动器60设置在外壳体70的底上。驱动器60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板50以及承载在支撑板50上的锅体40,与设置在锅体40内的炸篮30可拆卸地连接。炸篮30在驱动器60的驱动作用下,在锅体40内旋转。炸篮30的底部开设有孔,从而炸篮30中的油脂可以滴落到锅体40中。炸篮30的底部可以开设多个孔,这些孔典型地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炸篮30的底部,这样炸篮30中的油脂可以快速地通过这些孔滴落到锅体40中。
[0029]为避免炸篮30跟随驱动器60 —起旋转引起锅体40的倾斜,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锅体40和外壳体70之间还设置有支撑件20。该支撑件20可以是环形件,也可以是具有开口的环形件(或者说完整的环形件上去掉一截)。借助于外壳体70,支撑件20保证了炸篮30旋转时锅体40在外壳体70中的稳定性,不会出现锅体40因炸篮30的旋转而在外壳体70中倾倒或者歪斜。
[0030]锅体40的底部和栗管120的周围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加热元件91,用于对锅体40中的油脂进行加热,以及工作中对栗管120的油脂进行加热和/或保温。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91可以仅设置在锅体40的底部,或者仅设置在栗管120的周围。
[0031]如图1所示,锅体40的底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2,用于检测锅体40中的油脂的温度。加热元件91和温度传感器92均位于锅体40中。当然,加热元件91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加工装置的加热时机会有略微的差别。比如,加热元件91仅设置在锅体40的底部,则开机后可以先启动加热元件91对锅体40中的油脂进行加热。待油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启动电机108以抽取锅体40中的油脂,使得油脂在锅体40及栗管120形成的流通环境内进行流动循环,可以在加热锅体40内的油脂的同时或者待油脂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启动驱动器60驱动炸篮30进行旋转。
[0032]如果加热元件91仅设置在栗管120的周围,则开机启动加热元件91进行加热的同时或者稍后,最好应立即启动电机108以抽取锅体40中的油脂,使得油脂在锅体40及栗管120形成的流通环境内进行流动循环,利用油脂带走栗管120处由加热元件91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积聚在栗管120周围而导致影响装置内部构造危险。
[0033]对于如图3所示的加热元件91设置在锅体40的底部和栗管120的周围的方式,启动加热元件91以及电机108的时机也可以灵活设置。比如,可以同时启动加热元件91以及电机108,也可以稍先启动加热元件91而在较短的时间内随机启动电机108。加热元件91和电机108同时启动,可以保证栗管120等构件不会因加热元件91产生的热量而受影响;二者先后启动,可以在保证装置中各构件不受或者尽量少受加热元件91产生的热量的影响的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34]锅体40底部设置有下凹区域,从炸篮30中滴落的油脂能快速积聚在此下凹区域。配合于锅体40的底部这种部分下凹的结构,图2所示,承载锅体40的支撑板50,朝向锅体40的上表面也分为两部分。支撑板50的这两部分之间具有高度差,其中较低的部分对应于锅体40底部的下凹区域,较高的部分对应于锅体40底部的其他部分。如图2所示,加热元件91位于锅体40底部的部分,设置在锅体40的下凹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