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排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17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力排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装置,用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医药、矿山、建筑、酿造等各行各业清除污水池、污泥池、沉降罐内的污水、污泥、污物。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9824523PX,申请日为1998年10月16日,实用新型名称为“负压排污器”。该排污器主要由依次密封相接的扩散管、混合管、纳泥室等组成,扩散管呈锥形,其大端与排泥管相接,纳泥室的另一端与助排管相接,助排管向纳泥室内腔延伸,在纳泥室的内腔中部设置有一助排喷嘴,助排喷嘴与混合管同轴位置,相互对应,助排喷嘴的另一端与助排管相接,在纳泥室的外形上接有四个纳泥管,四个纳泥管在同一水平面均布向四周延伸,纳泥管一端与纳泥室相通,纳泥管的另一端接有喇叭口。该排污器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力排污器,该排污器不仅能自动即时、有效排污,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液力排污器包括喷射管1、吸污管2、喷嘴3,喷嘴3的喷射端伸入到喷射管1的吸入腔内,喷嘴3的另一端位于喷射管1外,与动力液输入管固定连接,喷嘴3与喷射管1固定连接,吸污管组2包括2-6根吸污管,每一吸污管的一端装在喷射管1的吸入腔所在的管壁上,并与喷射管1的吸入腔相通,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的最小过流面积为各吸污管过流面积之和的1.3-4倍,喷嘴3、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且其吸入腔和喷射腔相通,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为由大变小的曲线回转空腔和由小变大的双曲线回转空腔组成一体,所述的每一吸污管内的流速为0.5-1.3为/秒,喷嘴3的出口段内的圆锥形空腔的母线与喷射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5°,喷嘴3的喷射速度为13-38米/秒,喷嘴3的出口端的过流面积与喷射管1内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之比为0.08-0.3,喷嘴3的出口端到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距离为喷口内径的3-8倍,喷射管1的吸入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为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的13-26倍。
1、吸入腔过流面积与各吸污管过流面积之和应取适当的比例。在相同的喷射流速下,吸入腔太大,吸入真空度会降低,对吸入污泥不利;吸入腔太小,腔内污泥的流速太快,会增加吸入过程的沿程损耗。通常两面积之比值取1.3~4为宜。被吸入介质粘度大、浓度大时,吸入腔面积与各吸污管面积之和的比值宜靠上限取值。
2、吸污管的管内流速的选取,应根据污水池或污泥池、沉降罐底部污泥的粘度、浓度等介质特性确定,通常选0.5~1.3米/秒为宜;粘度大、浓度大时管内流速应选低,反之可适当选高。
3、喷嘴内腔变径锥面锥度的取值影响喷嘴的长短和节流压力,也影响喷射管的吸入腔长短。综合考虑宜选10°~25°的近似中间值为宜。
4、喷射流速太低在吸入腔中形成的负压或真空度降低;流速太高,吸入腔内负压或真空度虽可提高但对动力液的压力和排量要求也相应提高。综合考虑,流速应在13~38米/秒内选取。对易吸入介质可取低限,吸入难度大的可适当取大喷射流速。
5、当需要排除池底或罐底污泥时,动力液经喷嘴3和喷射管1,由于喷嘴变径作用,对动力液产生节流,使动力液压力降低,流速增大,将压能转变为速度能,从而在喷射管内形成低压腔,对沉积于池底或罐底的污泥产生抽吸作用,将池底或罐底污泥由吸污管组2吸入喷射管1的吸入腔内,并与动力液混合,经喷射管1的喷射腔后,再由排污管线排出罐外。
6、采用液力排污器排污时,如遇池或罐内污泥粘度太大或沉淀性太强,吸排泥困难时,可将池或罐外排污管的阀门关闭,迫使动力液通过喷嘴3、喷射管1和吸污管2对池底或罐底进行反冲洗,降低吸污管2的吸入端附近介质粘度和沉淀性,便于打开排污管阀门后吸排污泥、污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液力排污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2、采用本实用新型排泥,增加了池底或罐底污泥的排出压差,降低了沉积污泥的粘度,增大了污泥的排出速度,保证了池底或罐底污泥能自动即时有效地排出;3、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减少清池或清罐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污泥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大量的人工费用,提高池内或罐内水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喷射管;2——吸污管组;3——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液力排污器包括喷射管1、吸污管组2和喷嘴3。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依次为直线段、二次曲线段或三次曲线段,双曲线段光滑连接后的绕同轴回转得到的空腔,直线段的绕轴回转形成的空腔为吸入腔。二次曲线段或三次曲线段,双曲线段光滑连接后绕轴回转形成的空腔为喷射腔。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在油田地面工程中清除沉降罐内污泥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为充分发挥排污器作用,本实施例设计要求动力液进入喷嘴时压力为0.4~0.6MPa,且一份动力液的喷射效果应带走三份污泥或污浊介质。据此,根据该沉降罐内污泥污水介质性状和现场工艺条件,该液力排污器特征参数取值如下选取4根吸污管,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的过流面积取各吸污管的过流面积之和的2倍,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做成由大逐渐变小的曲线回转空腔和由小逐渐变大的双曲线回转空腔并为一体,吸污管内的流速取0.9米/秒,喷嘴3的出口段内的圆锥形空腔的母线与喷射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取15°,喷嘴3的喷射速度取31米/秒,喷嘴3的出口端的过流面积与喷射管1内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之比取0.1,喷嘴3的出口端到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距离取喷口内径的3.5倍,喷射管1的吸入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取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的20倍。
按以上设计思路和取值生产安装运行的液力排污器在油田现场运行取得了满意的运行效果。
对于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即使同一用户、不同的池或罐的被输介质其物理性状和现场工艺条件都有差异。根据实践,这些差异均可在维持液力排污器结构基本不变,而仅仅变其喷嘴直径、吸污管径、调整喷嘴至喷射管最小截面的距离、调整喷嘴喷射流速等方式来实现。至于每小时输送的污泥量,除了可调整上述结构参数外,还可通过增减液力排污器的台数或改变液力排污器的大小来实现,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液力排污器,包括喷射管(1)、吸污管组(2)、喷嘴(3),喷嘴(3)的喷射端伸入到喷射管(1)的吸入腔内,喷嘴(3)的另一端位于喷射管(1)外,与动力液输入管固定连接,喷嘴(3)与喷射管(1)固定连接,吸污管组(2)包括2-6根吸污管,每一吸污管的一端装在喷射管(1)的吸入腔所在的管壁上,并与喷射管(1)的吸入腔相通;其特征在于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的最小过流面积为各吸污管过流面积之和的1.3-4倍,喷嘴(3)、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的中心线在同一轴线上,且其吸入腔和喷射腔相通;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和喷射腔为由大逐渐变小的曲线回转空腔和由小逐渐变大的双曲线回转空腔组成一体,所述的每一吸污管内的流速为0.5-1.3米/秒,喷嘴(3)的出口段内的圆锥形空腔的母线与喷射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25°,喷嘴(3)的喷射速度为13-38米/秒,喷嘴(3)的出口端的过流面积与喷射管(1)内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之比为0.08-0.3,喷嘴(3)的出口端到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距离为喷口内径的3-8倍,喷射管(1)的吸入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为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的13-26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排污器,其特征在于选取4根吸污管,喷射管(1)内的吸入腔的过流面积取各吸污管的过流面积之和的2倍,吸污管内的流速取0.9米/秒,喷嘴(3)的出口段内的圆锥形空腔的母线与喷射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取15°,喷嘴(3)的喷射速度取31米/秒,喷嘴(3)的出口端的过流面积与喷射管(1)内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之比取0.1,喷嘴3的出口端到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距离取喷口内径的3.5倍,喷射管(1)的吸入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取喷射管(1)的喷射腔的最小断面的过流面积的20倍。
专利摘要一种液力排污器涉及排污装置,解决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喷射管、吸污管组、喷嘴。喷射管有吸入腔和喷射腔,该喷射腔为由大变小的曲线回转空腔和由小逐渐变大的双曲线回转空腔组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装置安放在盛液罐或池的底部。动力液经喷嘴、喷射管后,将压力能转变为速度能,对沉积于盛液罐或池底的污水或污泥产生抽吸作用,使盛液罐或池底污水或污泥能自动即时有效地排出,改善其水质,减少污水或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费用,该排污器结构极为简单、成本低。
文档编号E03F3/04GK2863262SQ200520009810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志民 申请人:陈志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