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30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沙导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水库通常建于半山腰间,其通过截断河川上流或是汇集雨水达到储存
水资源的目的,水库的用途一方面可提供民生用水,另一方面可用于水力发电; 但由于水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下,会造成水库内的水源产生优化现象,加上经 过雨水冲刷后所夹带的土石,亦造成水库底部沈积大量的淤沙,故,需要定期 清理水库内的淤沙,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以目前清理淤沙的方式,主要是在水库泄洪时,使用挖土机将水库底部的 淤沙挖起,再以砂石车清运出去,如此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动力设备及人工 成本,同时花费了不少时间,再者,启用一些动力设备除了浪费金钱,其工程 处理过程亦产生环境的污染。
然而除了水库有淤沙的问题, 一些如湖泊、水池、池塘者,都有淤沙的 问题,其也使用动力设备作为抽出底部的淤沙;如能提供环保自然排放淤沙的 方式,何尝不是贡献出一份维护大自然的力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 装置,该装置能够以环保且自然排放淤沙的方式,可用于湖泊、水池、池塘或 水库等地方,将其底部的淤沙自然排放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 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包括
至少一引流管,该引流管一端接设于沙槽,而另一端向外延伸到导引中枢 内,接着引流管再向上延伸至导引中枢顶端;
至少一疏通管,该疏通管设于导引中枢内,疏通管再由导引中枢底部一端向外延伸出去;
至少一沙槽,该沙槽是置设于池底内,其提供淤沙沉积于内,且该沙槽设 有引流管,使得淤沙流入沙槽后可将引流管填入淤沙;
一导引中枢,该导引中枢为一中空容器,其容置至少一引流管及至少一疏 通管;其中该导引中枢内的引流管及疏通管是呈现垂直方向,且垂直方向的引 流管及疏通管可脱离或结合。
通过由上述构件,组成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该导引中枢结合疏通管 及引流管后,可放置于湖泊、水池、水库或池塘的水面上;并于湖泊、水池、 水库或池塘的底部置设沙槽,再通过由引流管将淤沙流入导引中枢内,疏通管 则可排出淤沙;达到不需要耗费能源动力,且能形成自然导引淤沙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环保,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排放淤沙的过程,不会消耗能源,能够避免因 动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及污染,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2. 产业利用性佳,可用于湖泊、水池、水库或池塘等地方,其结合本实用 新型后,即可形成导引淤沙,将淤沙自然排放出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沙槽的立体结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放淤沙的示意动作之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放淤沙的示意动作之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放淤沙的示意动作之三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引流管10;低位准开口 101;高位准开口 102;垂直方向的 引流管103;引流管的末端104;沙槽11;疏通管20;垂直方向的疏通管201; 疏通管的末端202;导引中枢30;水面31;池塘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实施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包括: 至少 一 引流管10,该引流管10 —端接设于沙槽11,而另 一端向外延伸到导引中枢30内,接着引流管10再向上延伸至导引中枢30顶端;
至少一疏通管20,该疏通管20设于导引中枢30内,疏通管20再由导引中 枢30底部一端向外延伸出去;
至少一沙槽ll,该沙槽11是置设于池底内,其提供淤沙沉积于内,且该沙 槽ll设有引流管10,使得淤沙流入沙槽11后可将引流管IO填入淤沙;
一导引中枢30,该导引中枢30为一中空容器,其容置至少一引流管10及 至少一疏通管20;其中该导引中枢30内的引流管IO及疏通管20是呈现垂直方 向,且垂直方向的引流管103及垂直方向的疏通管2 01可脱离或结合。
其中该导引中枢30结合疏通管及引流管后,可放置于湖泊、水池、水库或 池塘的水面31上。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沙槽的立体结构图,该引流管10置放沙 槽ll处设双向的开口,其开口分别为低位准开口 101及高位准开口 102,沙槽 11内的淤沙是由低位准开口 IOI进入引流管10内,当淤沙超过低位准开口 101 的深度时,淤沙可由高位准开口 102填入引流管10内。
请参阅图3~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放淤沙的示意动作,首先如第 图3所示,先将垂直方向的疏通管201向上脱离,使得导引中枢30内部空气可 由疏通管20释放出去,此时水可通过疏通管20流入至导引中枢30内,待水蓄 积到导引中枢30且内部压力达到平衡时,再将垂直方向的疏通管201归至原位; 再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该引流管的末端104为封闭状,待沙槽ll内的淤沙填 入引流管10后,使得垂直方向的引流管103内部呈现真空状;若将垂直方向的 引流管103向上脱离,则形成一吸力,通过由吸力的牵引下,引流管10内的淤 沙会自动流向导引中枢30内。
更请参阅图5所示,该疏通管的末端202亦为封闭状,若将垂直方向的引 流管103向上脱离,淤沙会流入导引中枢30内,接着再将垂直方向的疏通管201 向上脱离,则导引中枢30内的淤沙会由疏通管20向外排出淤沙。
其中该疏通管20的排放淤沙的压力,是通过由引流管IO及疏通管20的数 量或管径来控制压力大小;引流管10的管径愈小于疏通管20的管径,则排放 淤沙的压力愈大;至少一个疏通管20相对于愈少数量的引流管10,则排放淤沙 的压力也愈大。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如图中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池 塘32使用,该导引中枢30结合疏通管20及引流管10,并在池塘32的底部置
5设沙槽11,再通过由引流管10将淤沙流入导引中枢30内,疏通管20则可排出 淤沙;达到不需要耗费能源动力,且能形成自然导引淤沙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 环保,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排放淤沙的过程,不会消耗能源,能够避免因 动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及污染,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2. 产业利用性佳,可用于湖泊、水池、水库或池塘等地方,其结合本实用 新型后,即可形成导引淤沙,将淤沙自然排放出去。
上述的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例;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出的其它等 效变化或修饰,如尺寸大小、材料选择、或形状变化等,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 用新型所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引流管,该引流管一端接设于沙槽,而另一端向外延伸到导引中枢内,接着引流管再向上延伸至导引中枢顶端;至少一疏通管,该疏通管设于导引中枢内,疏通管再由导引中枢底部一端向外延伸出去;至少一沙槽,该沙槽是置设于池底内,其提供淤沙沉积于内,且该沙槽设有引流管,使得淤沙流入沙槽后将引流管填入淤沙;一导引中枢,该导引中枢为一中空容器,其容置至少一引流管及至少一疏通管;其中该导引中枢内的引流管及疏通管是呈现垂直方向,且垂直方向的引流管及垂直方向的疏通管脱离或结合。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管置,放 沙槽处设双向的开口 ,其开口分别为低位准开口及高位准开口 ,沙槽内的淤沙 是由低位准开口进入引流管内,当淤沙超过低位准开口的深度时,淤沙由高位 准开口填入引流管内。
3.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流管的末 端为封闭状。
4.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疏通管的末 端为封闭状。
5.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中枢结 合疏通管及引流管后,放置于湖泊、水池、水库或池塘的水面上;并在湖泊、水池、水库或池塘的底部置设沙槽,由引流管将淤沙流入导引中枢内,疏通管 则排出淤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动力排沙导引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引流管,该引流管一端接设于沙槽,而另一端向外延伸到导引中枢内;至少一疏通管,该疏通管设于导引中枢内,疏通管再由导引中枢底部一端向外延伸出去;至少一沙槽,该沙槽设有引流管,使得淤沙流入沙槽后可将引流管填入淤沙;一导引中枢,该导引中枢为一中空容器,其容置至少一引流管及至少一疏通管;通过由上述构件组成,以环保且自然排放淤沙的方式,可用于湖泊、水池、池塘或水库等地方,将其底部的淤沙自然排放出去。
文档编号E02B3/02GK201284474SQ20082012495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田评沼 申请人:田评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