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8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管道防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使用的管道防逆装置的结构有存水弯式、翻盖式等。存水弯式防逆结构只能防止轻度臭味逆反,不能防逆水和虫害;翻盖式防逆结构因为密封件均为硬性材料而导致密封性不好,防逆味效果差。故现有的管道防逆装置防逆水、防逆味和防虫害的效果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管道防逆装置的缺陷,设计一种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其特殊之处是在倒凹槽双层·管的内管上端安装有上细下粗的圆管变接,内管内壁下部一侧凸起一水平唇形环,内管另一侧内壁下端向内水平延伸再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一平台,平台的上表面低于唇形环下缘,平台上凸起数个开口朝向对侧的倒“L”柱,盖阀内有支撑板,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边缘低于唇形环下缘,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可以向下打开,盖阀后端的倒“L”孔和与平台连为一体的倒“L”柱配合将盖阀的后端固定住,盖阀处于封闭状态。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与洗手盆、洗菜盆排水管连接,当装置内水的重量超过软体材料做成的盖阀的支撑力时,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向下打开,污水通过后,盖阀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位处于封闭状态。当管道中有逆水和逆味时,在逆反力作用下内有支撑板的盖阀与唇形环下缘接触更紧、关闭更严。将本实用新型去掉圆管变接,装上作为地漏使用的篦子架和篦子就成为盖阀式防逆地漏。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逆水、逆味和逆反虫害都不能通过阻止逆反的盖阀,提高了管道防逆水、防逆味和防虫害效果,保证了室内环境的卫生洁净。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并作摘要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阀的俯视图。在图中,I、圆管变接,2、倒凹槽双层管,3、盖阀倒“L”孔,4、倒“L”柱,5、平台,6、盖阀,7、支撑板,8、唇形环,9、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在倒凹槽双层管2的内管9上端安装有上细下粗的圆管变接1,内有支撑板7的盖阀6未固定的前半部分边缘低于唇形环8的下缘,盖阀6后端的倒“L”孔3和与平台5连为一体的倒“L”柱4相配合将盖阀6的后端固定于平台5上,整个盖阀处于封闭状态。[0010]将本实用新型与洗手盆、洗菜盆排水管连接后,当流入水的重量超过软体材料做成的盖阀6的支撑力时,盖阀6未固定的前半部分向下打开,污水通过后,盖阀6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位处于封闭状态。当管道中有污水或臭气逆反时,由于盖阀6的后端被固定在平台5上,而唇形环8在盖阀6的上面,盖阀6未固定的前半部分边缘在逆反力作用下与唇形环8下缘接触更紧,盖阀6关闭更严。管道中的逆行虫害不能打开盖阀6而通过。本实用新型去掉圆管变接1,装上用作地漏使用的篦子架和 篦子就成为自动盖式防逆地漏。
权利要求1.一种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其特征是在倒凹槽双层管的内管上端安装有上细下粗的圆管变接,内管内壁下部一侧凸起一水平唇形环,内管另一侧内壁下端向内水平延伸再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一平台,平台的上表面低于唇形环下缘,平台上凸起数个开口朝向对侧的倒“L”柱,盖阀内有支撑板,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边缘低于唇形环下缘,盖阀未固定的 前半部分可以向下打开,盖阀后端的倒“L”孔和与平台连为一体的倒“L”柱配合将盖阀的后端固定住,盖阀处于封闭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盖阀式管道防逆装置,其特殊之处是在倒凹槽双层管的内管上端安装有上细下粗的圆管变接,内管内壁下部一侧凸起一水平唇形环,内管另一侧内壁下端向内水平延伸再向下垂直延伸形成一平台,平台的上表面低于唇形环下缘,平台上凸起数个开口朝向对侧的倒“L”柱,盖阀内有支撑板,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边缘抵于唇形环下缘,盖阀未固定的前半部分可以向下打开,盖阀后端的倒“L”孔和与平台连为一体的倒“L”柱配合将盖阀的后端固定住,盖阀处于封闭状态。采用该实用新型,逆水、逆味和虫害均被阻挡于管道中而不能进入室内,保证了室内环境的卫生洁净。
文档编号E03C1/298GK202577497SQ2011205092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孙争鸣, 王春峰, 修长泽, 兰旭世, 姜成堃, 赵桂娟, 崔凤娟 申请人:孙争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