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65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环保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当前点源污染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面源污染由于量大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众多研究、实践表明,构建由陆域向水域过渡的缓冲带体系,通过植物体系的综合作用,能有效防止陆域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是截留陆域面源污染物、改善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同时,由于缓冲带是介于河溪和陆域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生境、提供生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营造滨河景观、连接生态廊道等多种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欧美、澳大利亚等利用掌握的缓冲带技术,开展大量的科研与生产实践活动,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做出了贡献。国内主要停留在河岸缓冲区域土地利用、生态护坡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缓冲带技术的研究,实践应用相对较少。缓冲带技术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不能将缓冲区无限放宽;另一方面作为缓冲带重要变量的植物体系、坡度结构等因素又影响着缓冲带各方面功能的发挥。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
>J-U装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其包括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一侧箱壁上设置有配水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二侧箱壁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平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所述第一侧箱壁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对;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箱壁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集水管自所述第一侧箱壁向所述隔板方向阶梯式排布,高度逐步降低。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缓冲槽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用于控制污染的多种植物,植物以2% 20%的坡度种植于土壤。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多种植物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每种植物在所述土壤中形成对应的植物带,所有植物带的长度比例为3:3:3: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草本植物为白花三叶草、狗牙根、黑麦草、紫花苜蓿、紫花地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灌木植物是杞柳、东北女贞、珍珠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四季丁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湿生植物带是水葱、菖蒲、千屈菜、芦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水生植物是香蒲、泽泻、睡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利用模拟装置,可根据需要以不同基质、不同植被、不同坡度等同时开展多种不同条件下的缓冲带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并且模拟装置受干扰因素小,可以在可控条件下进行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和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等现状条件,筛选出合适的缓冲带植被种类,确定适宜的坡度、宽度等,可直接应用于当地的缓冲带实践应用;尤其是利用模拟装置试验结果进行的缓冲带生产建设活 动,不仅能提高污染物削减效率,还能避免建设的盲目性,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


图1为本发明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中缓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中缓冲装置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中带有植物之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其包括支架1,并且所述支架I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2,所述缓冲箱体2的第一侧箱壁3上设置有配水板4,所述配水板4与所述第一侧箱壁3为活动连接,所述配水板4可以翻转扣合在所述缓冲箱体2上,靠近所述缓冲箱体2的第二侧箱壁5处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与所述第二侧箱壁5相平行,所述隔板6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5,所述第一侧箱壁3与所述第二侧箱壁5相对;所述隔板6与所述第二侧箱壁5形成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6与所述第一侧箱壁3形成缓冲槽8,所述缓冲槽8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9,集水管9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9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 10,所述第一侧箱壁3与所述配水板4为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集水管9自所述第一侧箱壁3向所述隔板6方向阶梯式排布,高度逐步降低。并且所述缓冲槽8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用于控制污染的多种植物,植物以2 % 20 %的坡度种植于土壤。在本发明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多种植物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每种植物在所述土壤中形成对应的植物带,所有各植物带的长度比例为3:3:3:1。其中,所述草本植物为白花三叶草、狗牙根、黑麦草、紫花苜蓿、紫花地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灌木植物是杞柳、东北女贞、珍珠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四季丁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湿生植物带是水葱、菖蒲、千屈菜、芦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水生植物是香蒲、泽泻、睡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为了更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中缓冲装置,如图4所示的,以下列举本发明具体的使用方法。先在所述缓冲槽8中以预定坡度填充土壤,土壤坡面底端与所述隔板6平齐,将土壤相对密实度调整至与研究区相近,将植物材料以常规方式栽植于土壤中;
然后调整所述配水板4的坡度,以某测试水的水力负荷均匀向所述缓冲槽8内布水,表面径流流入所述集水槽7中,其余水入渗至土壤,水中部分污染物则会被土壤截留;
然后在所述某水力负荷停留时间下运转稳定后,以入水量减去所述集水槽7中的径流量,可得到渗入土壤中的涵养水量;
然后土壤中的水通过带有通孔的所述集水管9流至所述取样口 10,从各所述取样口 10收集水样进行检测,比较出水与入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获得某测试水在某一土壤坡度、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对水中污染物的截留效率;
最后本发明的缓冲装置使用完毕 后,将植物材料及土壤取出,余水可从所述集水槽7底部的排水口排出。将配水板I翻转盖于所述缓冲箱体2上方,节省了本发明闲置时占用的空间。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一侧箱壁上设置有配水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二侧箱壁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平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所述第一侧箱壁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对;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箱壁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水管自所述第一侧箱壁向所述隔板方向阶梯式排布,高度逐步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内填充有土壤,所述土壤内种植有用于控制污染的多种植物,植物以2% 20%的坡度种植于土壤。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植物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每种植物在所述土壤中形成对应的植物带,所有各植物带的长度比例为3:3:3:1。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为白花三叶草、狗牙根、黑麦草、紫花苜蓿、紫花地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植物是杞柳、东北女贞、珍珠绣线菊、金山绣线菊、四季丁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带是水葱、菖蒲、千屈菜、芦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 求5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是香蒲、泽泻、睡莲、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面源污染的缓冲装置,其包括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一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一侧箱壁上设置有配水板,靠近所述缓冲箱体的第二侧箱壁处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平行,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侧箱壁,所述第一侧箱壁与所述第二侧箱壁相对;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侧箱壁形成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箱壁形成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布置有多个集水管,集水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集水管的端头上都设置有一取样口。不仅能提高污染物削减效率,还能避免建设的盲目性,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
文档编号E02B1/02GK103145250SQ20131007367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汤洁, 杨波, 李海毅, 李昭阳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