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循环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集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消耗也越来越严重,其中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水更是消耗加剧,面临全球性的地下水位下降,尤其是在国内,地下水位下降尤为严重,其次城市内涝、农作物和瓜果干旱的与水分不平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此国家与2015提出“海绵城市计划”,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雨水回收系统。
少有传统的雨水收集装置一般采用将积水器放置在房顶上的方式,这种方式集雨的覆盖面积小,集雨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集雨面积大且简单可靠的新型集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集雨装置,包括雨水收集器和沉淀净化装置,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置顶式集雨器和壁挂式集雨器,所述置顶式集雨器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水箱,所述水箱的顶边布设有向所述第一水箱内凹陷的成喇叭状的集雨槽,所述集雨槽的大直径端朝向上方,所述集雨槽的小直径端连通所述第一水箱内部,所述第一水箱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阀门;所述壁挂式集雨器包括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斜边的外表面布设有袋状集雨槽,所述袋状集雨槽的开口朝向上方,所述袋状集雨槽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通孔;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管道连通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上端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储水池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用于沉淀杂物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池的外沿高度,所述每个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储水池外部的排污阀。
优选的,所述集雨槽的槽内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袋状集雨槽内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和袋状集水槽的入水口处设置有只允许水流向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壁挂式的集雨器和置顶式集雨器相结合,使得增大了雨水的收集面积,其次直角梯形状的第二水箱进一步增大了积水面积,同时壁挂式和置顶式结合还具有为建筑物隔热保暖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顶式集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壁挂式集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集雨装置的实施例,包括雨水收集器,所述雨水收集器包括置顶式集雨器和壁挂式集雨器,所述置顶式集雨器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水箱1,所述第一水箱1的顶边布设有向所述水箱内凹陷的成喇叭状的集雨槽2,所述集雨槽2的大直径端朝向上方,所述集雨槽2的小直径端连通所述水箱1内部,所述集雨槽2的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集雨槽2的入水口即小直径端设置有只允许水流流向所述第一水箱1的单向阀,所述第一水箱1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第一阀门;所述壁挂式集雨器包括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第二水箱4,所述第二水箱4的斜边的外表面布设有袋状集雨槽3,所述袋状集雨槽3的开口朝向上方,所述袋状集雨槽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水箱4的通孔,所述袋状集雨槽3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袋状集雨槽3的入水口设置有只允许水流流向所述第一水箱1的单向阀;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4通过管道连通储水池,所述储水池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用于沉淀杂物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之间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高度低于所述储水池的外沿高度,所述每个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通向所述储水池外部的排污阀7。
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最优实施例,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任何劣化或者等同变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