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71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城市雨水的收集回用技术主要包括雨水收集与弃流技术、雨水截污与传输技术、雨水蓄存与处理技术,其中,雨水收集与弃流技术是雨水有效利用的关键。在城市中,雨水收集的主要汇流面包括有路面,其中路面雨水的收集效率高,易实现重力流,是良好的回用水源,应该优先收集和利用。但是,初期雨水由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污染严重,在雨水收集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舍弃,然后收集后期较干净的雨水,因此如何摒弃前期雨水收集后期雨水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能够摒弃前期雨水收集后期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箱体分为上部的清水箱和下部的污水箱,所述清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污水箱底部设有排水阀,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清水箱和污水箱的通孔一,所述隔板在通孔一处滑移连接有止水板,所述污水箱侧壁靠近隔板的位置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有钢丝,所述钢丝一端与转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水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与齿轮啮合且与水平面垂直的齿条,所述隔板上设有供齿条穿过的通孔二,所述齿条远离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球,所述浮球与齿轮抵触时,所述止水板完全封闭通孔一。

通过上述方案,箱体被隔板分割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清水箱,下半部分为污水箱,污水箱用于储存前期污染程度较大的雨水,进水口连通道路上的排水管,用于把道路上的雨水导入进箱体内,出水口与清水箱连通,用于排出清水箱内后期的雨水,排水阀设置在污水箱的底部,用于控制污水箱存储雨水的排放,污水箱和清水箱通过通孔一连通,止水板滑移连接在隔板的通孔一处,用于控制通孔一的开闭而阻断清水箱和污水箱的连通,齿轮转动连接在污水箱的侧壁上,转杆与齿轮的轴心固定连接,从而使转杆和齿轮同轴转动,在箱体设有齿轮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且齿条与水平面垂直,浮球固定连接在齿条的底部,止水板的初始状态为完全打开通孔一,道路上的雨水经过进水口进入箱体内,首先到达清水箱内,然后经过通孔一进入污水箱内,随着污水箱内水位的上升,浮球开始利用自身在水中的浮力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由于浮球与齿条固定连接,浮球上升时,齿条会随之上升,而齿条与齿轮是啮合的,齿轮会随着齿条的上升而开始转动,由于转杆与齿轮同轴转动,则转杆开始转动,由于钢丝一端与转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水板固定连接,则转杆转动的同时会开始缠绕钢丝,从而牵引止水板向转杆方向移动,当浮球与齿轮抵触时,止水板完全封闭通孔一,阻断清水箱内的雨水向污水箱内流动,这时便可以开始收集后期较干净的雨水,初期的雨水进入污水箱内被收集,然后经过排水阀可以排放出去,实现了摒弃前期雨水收集后期雨水。

进一步的,所述止水板远离钢丝的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止水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板固定连接,当浮球位于污水箱底部时,所述弹簧牵引着止水板完全打开通孔一。

通过上述方案,弹簧一端与止水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板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对止水板的自动回复,当污水箱内雨水经过排水阀被排放后,浮球位于污水箱的底部,转杆上缠绕的钢丝被释放,这时弹簧便利用自身的回复力牵引着止水板打开通孔一,等待下一次的雨水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上设有钢丝槽。

通过上述方案,在转杆上设有钢丝槽,转杆开始缠绕钢丝时可以对钢丝进行导向,使钢丝缠绕在转杆上一定的范围内,不会使钢丝脱离转杆,从而让转杆较稳定的牵引止水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位于通孔二处远离污水箱设有供齿条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覆盖通孔二。

通过上述方案,滑槽为齿条提供滑动的空间,且滑槽覆盖到通孔二上,封闭通孔二处污水箱和清水箱的连通,当止水板封闭通孔一后,清水箱内的雨水不会通过通孔二进入污水箱内,以防止污水箱内雨水溢出。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向通孔一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当止水板慢慢闭合到通孔一上,通孔一连通清水箱和污水箱的缝隙变小,可能导致前期雨水无法较稳定的通过通孔一流向污水箱,使有一部分雨水来不及流向污水箱就随着出水口排放出去,而把隔板向通孔一倾斜设置,这样前期的雨水都会流向通孔一处,使得前期的雨水较充分的经过通孔一流向污水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通过上述方案,把隔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这个角度既能够对雨水进行导向,又不会使雨水在清水箱内残留较多。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一的周沿设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方案,在通孔一的周沿设有密封圈,当止水板闭合到通孔一上时,通过止水板和密封圈的配合,可以对通孔一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让后期的雨水能够充分的通过出水口排放出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浮球、齿条和齿轮的配合驱动止水板,摒弃了前期的雨水,收集后期的雨水;

2、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止水板的回复;

3、通过滑槽的设置,可以防止雨水通过通孔二进入污水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止水板闭合到通孔一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用于体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隔板;111、通孔一;112、止水板;12、清水箱;13、污水箱;131、排水阀; 2、进水口;21、出水口;3、齿轮;31、转杆;311、钢丝;312、钢丝槽;4、齿条;41、浮球;5、弹簧;6、通孔二;61、滑槽;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有箱体1,在箱体1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把箱体1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清水箱12,下部分为污水箱13。

如图1所示,在清水箱12上设有进水口 2和出水口21,进水口 2连通道路上的排水管,道路上的雨水经过进水口 2进入到箱体1内,出水口21用于排放较干净的后期雨水。

如图2和3所示,在污水箱13的底部设有排水阀131,用于控制污水箱13内雨水的排放。

在隔板11上开设有连通清水箱12和污水箱13的通孔一111,同时把隔板11设置的向通孔一111处倾斜,隔板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隔板11这样设置,既能够对雨水导向又不会使隔板11上残留较多的雨水。

隔板11位于通孔一111处设有与隔板11滑移连接的止水板112,止水板112用于开闭通孔一111而控制雨水的流向,当止水板112打开通孔一111时,雨水就通过通孔一111进入到污水箱13内,当止水板112闭合到通孔一111上后,雨水首先在清水箱12内存储,然后经过出水口21被排放出去。

如图3所示,在污水箱1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齿轮3,齿轮3靠近隔板11设置,同时在箱体1的侧壁上滑移连接有齿条4,齿条4与齿轮3啮合且齿条4与水平面垂直,同时在隔板11上开设有供齿条4穿过的通孔二6,在隔板11位于通孔二6处远离污水箱13的一侧设有滑槽61,滑槽61覆盖通孔二6,以免雨水通过通孔二6进入污水箱13内。

在齿条4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浮球41。

如图4所示,在齿轮3的轴心固定连接有转杆31,转杆31与齿轮3同轴转动,同时在转杆31上设有钢丝311,钢丝311的一端与转杆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水板112固定连接,同时在转杆31上开设有供钢丝311缠绕的钢丝槽312,避免钢丝311脱离转杆31。

在通孔一111的周沿设有密封圈7,配合止水板112封闭通孔一111。

具体实施说明如下:止水板112的初始状态为完全打开通孔一111,浮球41的初始状态为利用自身的重力和齿条4的重力抵靠在污水箱13的底部,排水阀131处于关闭状态,下雨时,道路上的雨水经过排水管通过进水口 2进入箱体1内,雨水首先到达清水箱12内,由于隔板11向通孔一111处倾斜且通孔一111处于打开状态,则雨水会通过通孔一111进入污水箱13内,这时污水箱13内的水位会逐渐上升,浮球41利用自身的浮力开始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由于浮球41与齿条4固定连接,则齿条4会随着浮球41的上升而上升,由于齿条4与浮球41啮合,则齿条4上升的同时会带动齿轮3转动,而转杆31与齿轮3是同轴转动的,则转杆31开始随着齿条4的转动而转动,由于钢丝311一端与转杆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止水板112固定连接,同时转杆31上设有钢丝槽312,则转杆31转动的同时会开始缠绕钢丝311,把钢丝311缠绕进入钢丝槽312内,在转杆31缠绕钢丝311的同时,会带动止水板112向转杆31方向滑动,开始逐渐闭合通孔一111,当浮球41与齿轮3抵触时,止水板112一完全闭合到通孔一111上,这时清水箱12内的雨水无法进入污水箱13,从而从出水口21排放出去,这样就把前期的雨水储存在污水箱13内,让后期较干净的雨水经过出水口21排放出去进行利用。

实施例2: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在止水板112上远离钢丝311的一端设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与止水板1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板11固定连接,用于利用自身的回复力来牵引止水板112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具体实施说明是对上述所有实施例的综述,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内容:打开排水阀131把污水箱13内的雨水排放,这时浮球41开始利用自身的重力和齿条4的重力随着污水箱13内水位的下降而下降,齿条4开始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3逆向转动,同时转杆31也开始随着齿轮3逆向转动,转杆31上缠绕的钢丝311开始逐渐脱离转杆31,由于止水板112的另一端被弹簧5牵引着,则止水板112开始随着钢丝311逐渐脱离转杆31而逐渐向初始位置滑动,当浮球41位于污水箱13底部时,弹簧5牵引着止水板112回复到初始位置,这时止水板112完全打开通孔一1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