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441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



背景技术:

进入现代后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特别是中国,今年来国家给与优惠政策,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城市逐渐出现了停车难,停车场少,停车收费贵的情况,但是停车场的建设缺遭遇很多障碍,首先地面停车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所以一般很少建设停车场,而地下停车场造价贵,一般是楼盘或建筑在施工的时候进行建设而不会再进行市政建设,所以城市中需要一个适用于能随时施工不扰民,施工难度小,能临时改建的停车建筑,而且还要特别适应现有中国阶段下老小区没有停车车库、停车车位,也没有地下停车车库,在花费最少的费用下建设好一个方便、安全的车库;

适用于克服上述缺点的情况,现有技术有井式停车库,和建设在地面的升降式多层停车场是最适合老式小区改造和在已经建设好的建筑群中进行再改造制作出停车场的,如专利号为cn201120016585.8,名称为一种新型井式停车场,一种新型井式停车场,在地下部分别建筑左右两排多层货架式停车位,地上部分也可以加设多层货架式停车位。地下左右两排多层货架式停车位中间设有吊盘移动升降主框架导轨,该导轨上设有吊盘移动升降主框架,吊盘移动升降主框架上端设有吊盘升降驱动装置,中间的吊盘框架设有多层车辆输送装置框架和多层车辆输送装置,下端设有吊盘移动升降主框架驱动装置。车辆输送液压升降装置可带动车辆输送升降托板和车辆输送升降托盘上升和下降完成车辆的进出。车辆进出停车场发动机都是在完全停止状态,可大幅度节约燃油和减少尾气的排放。它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环保、节能、低碳概念的新技术和新方式,这种直井式的停车建筑虽然能克服前述的缺点,但是又形成了新的困难,比如排水、排风、越向下建设造价就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造价适合,排风、排水能力优秀,适合大量建设,建设方法成熟,能模块化大量建设。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包括地上主体和地下主体,地上主体和地下主体由进车升降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进车升降装置在地上主体的入口处设置进车升降口(1),进车升降口处设置限位车棚(2),进车升降口处还设置有进车引导车道(3),进车引导车道连接地上行车道;所述地下主体包括构建体(4),构建体内设置l形状或梯形功能体(5),所述构建体包括外包体(6)和递降空井(7),所述外包体呈方形,由水泥面层(8)、填杂土层(9)、粉质粘土层(10)、圆砂砾层(11)、强风化粉岩层(12)、中风化粉岩层(13)、框架钢筋混凝土垫底层(14)组成,水泥面层至于最上层,水泥面层下方依次为填杂土层、粉质粘土层、圆砂砾层、强风化粉岩层、中风化粉岩层底层最后由框架钢筋混凝土垫底层封底;所述递降空井呈椭圆形或上弧弧度大,下弧弧度小的类似高顶的椭圆截面结构,其结构包括超前大管棚支护层(15)、注浆小导管层(16)、模块喷射圆砼层(17)、复合防水板层、内构建防水钢筋混领土砼层,超前大管棚支护层下方依次为注浆小导管层、模块喷射圆砼层、复合防水板层,最后由内构建防水钢筋混领土砼层封底(18);所述递降空井内包括有进车升降口(19)、进车升降装置(20)、进车升降井(21)、斜向停车井(22)、行走检修道(23),进车升降口设置在递降空井的入口段和出口段的进车升降井内,进车升降口内设置进车升降装置,进车升降装置末端向递降空井内倾斜延伸设置斜向停车井,斜向停车井的两端设置行走检修道,行走检修道内设置阶梯停车坪(24),阶梯停车坪中间设置斜向运车坡道或车辆前进车道,斜向停车井与斜向停车井的对称终端部设置人行楼梯或外出电梯间,外出电梯间旁还设置通风装置井;

所述进车升降装置包括吊臂和吊臂下方设置的车载台,所述车载台包括底泄力板、上载车板,底泄力板和上载车板上下平行设置,底泄力板设置若干液压柱,液压柱朝向上载车板笔直设置,所述上载车板前端和尾端或前、后、左、右等距离设置有弹簧泄力柱;所述上载车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横吊柱,横吊柱形状为凹字符形状,下凹的部分设置有车载板槽,车载板槽内设置车载板,所述横吊柱的车载板槽内壁中设置硬质橡胶垫,车载板设置在硬质橡胶垫上;对称液压柱位置车载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内设置橡胶缓冲块;所述吊臂连接在横吊柱上;所述液压柱在底泄力板呈若干行平行设置,每个液压柱到达任一方向最近临近的另一液压柱的距离都相等;所述硬质橡胶垫设置在车载板槽内壁的下端或上下两端或全车载板槽内一圈设置;所述底泄力板上还设置有液压柱定位板;

所述进车升降井包括顶部围护模组(25)、井支撑模组(26)、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27)、地基固定模组(28),所述顶部围护模组建设在地面层,包括围护框架(29)、砌衬框架(30)、出入口(31),围护框架内设置砌衬框架,砌衬框架内设置横向设置的两道平行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两道平行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为出入口,围护框架顶端设置顶冠梁。

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建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设主模组框架,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暗挖法、明挖法和盖挖法。其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范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构筑物情况等周边环境要求,综合考虑而定。应尽可能采用施工难度小、投资省的明挖结构型式;当交通不允许长期占道、扰民程度较小时,可采用暗挖法结构型式或盖挖法结构形式,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工程位于居民楼中间的空地处,本着安全、最小程度的影响周边居民为目的进行工法分析;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主通道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入口处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主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暗挖通道超前预支护采用“φ108大管棚加φ42小导管”,开挖时对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砼,二次衬砌采用c30防水钢筋砼,抗渗等级为p8。

步骤2建设升降井,升降井的基坑的围护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卸载所产生的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在道路或立交桥施工一般为明挖,在居民点或楼房底部建设为暗挖,本工程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圆砾,适宜的围护结构类型有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咬合桩、地下连续墙;

外包体内部的停车洞身是采用crd工法分4部分部按上下台阶进行施工并设临时仰拱和支撑;

在方形的外包体建设中其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方,地下连续墙是在挖槽机挖成的狭长充满护壁泥浆的槽段中,现浇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平面形墙,各幅墙体之间用锁结管或钢筋、钢板塔接,连成整体。并且在外包建设完毕后对构建体采用水泥小导管注浆工艺建设,在建设完成后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前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工艺;

完成(2)随开挖随支护,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和施作钢拱架及临时支撑。

(3)进行地表沉降和塌方测试,增加梁柱或支撑物,多加网格箱应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加强对拱脚的处理,及时安设拱脚锚杆,及时施作仰拱。

(4)浇筑防水层和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体顶部连接有以施工方法采用钻孔灌注桩架制作的咬合桩防陷柱(32)和同样方法制作的支撑柱(33)。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停车井最大埋深3.5~4m的要求,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纵坡按10%进行设计。同时,考虑施工方面的要求,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处考虑2m左右的埋深,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运车坡道或车辆前进车道下设置有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讯一般设置管沟。根据各自管线的技术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管线埋设一般如下:雨水管道:不小于1m;污水管道:不小于2m;给水管道:dn150~dn200(0.8m~1.0m),dn200~dn300(1.0m~1.5m),dn400~dn500(1.5m~2.0m),dn600~dn1200(2.0m~2.5m)。

作为优选所述递降空井为曲墙拱形断面,限宽6.45m,限高4.0m。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停车坪为双层,所述递降空井为曲墙拱形断面,隧道限宽4.3m,限高5.82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进车和出车,也可以自由的让使用者自行开车进行出入,作为调度能比现有技术都方便,结合了数种现有技术的优点,以及克服了原本存在的地下井式停车建筑的缺点,能进一步的利用建设的各种土壤层进行吸水和吸收地下车库中的水的湿气,安全性能比较强,利用圆弧形的相互结合的和多层支撑的主体结构,能达到本身就埋身浅的情况下,在承受4-6层建筑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的保存自身和上层建筑的正常结构安全性,非常方便的出库和入库系统由地面运输系统将车辆转移至地下停车场内的可升降平台,再由可升降平台通过车位运输系统将车辆放置停车位;出库:车辆通过车位运输系统转移至可升降平台,再由可升降平台将车辆提升至车棚口,最后由地面运输系统将车辆放置地面;钻孔咬合桩是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围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桩心相互咬合,与传统桩心相切桩相比,可省去桩体背后的止水帷幕和25%的钢筋工程量。工采用全套管钻进,干式成孔,施工速度快,无泥浆污染,尤其适用于建筑物包围的狭小场地施工;。其对各种土层的适应性强、无挤土效应、无震害、无噪音、承载力较高等优点。缺点是泥浆废液污染环境,且对周边操作空间要求较高。并且利用本方法制作咬合桩;其优点是结构刚度大,整体性、防渗性和耐久性好,可作为永久主体结构;施工速度相对较快,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对周边地基扰动小;适用于多种地层条件和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缺点:机械机架高,设备大,造价高。

步骤3建设斜向停车井,采用浅埋暗挖法,暗挖地段全部用crd工法进行施工;在施工前,须对地下水进行处理,采取洞内轻型井点配以洞外管径降水方式较少水头压力;管棚施作前,应在开挖工作面处安设受力拱架,管棚在顶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图;

图2构建体正面解剖图;

图3升降机结构图;

图4升降机防震结构结构图;

图5施工浇筑图;

图6升降井施工结构图;

图7立交桥立体交通停车实施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作为优选具体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包括地上主体和地下主体,地上主体和地下主体由进车升降装置进行连接,所述进车升降装置在地上主体的入口处设置进车升降口(1),进车升降口处设置限位车棚(2),进车升降口处还设置有进车引导车道(3),进车引导车道连接地上行车道;所述地下主体包括构建体(4),构建体内设置l形状或梯形功能体(5),所述构建体包括外包体(6)和递降空井(7),所述外包体呈方形,由水泥面层(8)、填杂土层(9)、粉质粘土层(10)、圆砂砾层(11)、强风化粉岩层(12)、中风化粉岩层(13)、框架钢筋混凝土垫底层(14)组成,水泥面层至于最上层,水泥面层下方依次为填杂土层、粉质粘土层、圆砂砾层、强风化粉岩层、中风化粉岩层底层最后由框架钢筋混凝土垫底层封底;所述递降空井呈椭圆形或上弧弧度大,下弧弧度小的类似高顶的椭圆截面结构,其结构包括超前大管棚支护层(15)、注浆小导管层(16)、模块喷射圆砼层(17)、复合防水板层(101)、内构建防水钢筋混领土砼层(18),超前大管棚支护层下方依次为注浆小导管层、模块喷射圆砼层、复合防水板层,最后由内构建防水钢筋混领土砼层(18)封底;所述递降空井内包括有进车升降口(19)、进车升降装置(20)、进车升降井(21)、斜向停车井(22)、行走检修道(23),进车升降口设置在递降空井的入口段和出口段的进车升降井内,进车升降口内设置进车升降装置,进车升降装置末端向递降空井内倾斜延伸设置斜向停车井,斜向停车井的两端设置行走检修道,行走检修道内设置阶梯停车坪(24),阶梯停车坪中间设置斜向运车坡道或车辆前进车道,斜向停车井与斜向停车井的对称终端部设置人行楼梯或外出电梯间,外出电梯间旁还设置通风装置井;

所述进车升降装置包括吊臂和吊臂下方设置的车载台,所述车载台包括底泄力板、上载车板,底泄力板和上载车板上下平行设置,底泄力板设置若干液压柱,液压柱朝向上载车板笔直设置,所述上载车板前端和尾端或前、后、左、右等距离设置有弹簧泄力柱;所述上载车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横吊柱,横吊柱形状为凹字符形状,下凹的部分设置有车载板槽,车载板槽内设置车载板,所述横吊柱的车载板槽内壁中设置硬质橡胶垫,车载板设置在硬质橡胶垫上;对称液压柱位置车载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内设置橡胶缓冲块;所述吊臂连接在横吊柱上;所述液压柱在底泄力板呈若干行平行设置,每个液压柱到达任一方向最近临近的另一液压柱的距离都相等;所述硬质橡胶垫设置在车载板槽内壁的下端或上下两端或全车载板槽内一圈设置;所述底泄力板上还设置有液压柱定位板;

所述进车升降井包括顶部围护模组(25)、井支撑模组(26)、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27)、地基固定模组(28),所述顶部围护模组建设在地面层,包括围护框架(29)、砌衬框架(30)、出入口,围护框架内设置砌衬框架,砌衬框架内设置横向设置的两道平行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两道平行壁钢混支撑结构模组为出入口,围护框架顶端设置顶冠梁。

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建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设主模组框架,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暗挖法、明挖法和盖挖法。其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工程范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构筑物情况等周边环境要求,综合考虑而定。应尽可能采用施工难度小、投资省的明挖结构型式;当交通不允许长期占道、扰民程度较小时,可采用暗挖法结构型式或盖挖法结构形式,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工程位于居民楼中间的空地处,本着安全、最小程度的影响周边居民为目的进行工法分析。因此,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主通道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入口处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主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暗挖通道超前预支护采用“φ108大管棚加φ42小导管”,开挖时对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初期支护采用c25喷射砼,二次衬砌采用c30防水钢筋砼,抗渗等级为p8;

步骤2建设升降井,升降井的基坑的围护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卸载所产生的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基坑的围护结构形式应尽量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施工安全、造价合理、工期短、符合环保要求、利于文明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道路或立交桥施工一般为明挖,在居民点或楼房底部建设为暗挖,本工程开挖影响范围内土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圆砾,适宜的围护结构类型有钻孔灌注桩加止水帷幕、咬合桩、地下连续墙;

外包体内部的停车洞身是采用crd工法分4部分部按上下台阶进行施工并设临时仰拱和支撑;

在方形的外包体建设中其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方,地下连续墙是在挖槽机挖成的狭长充满护壁泥浆的槽段中,现浇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平面形墙,各幅墙体之间用锁结管或钢筋、钢板塔接,连成整体;

并且在外包体建设完毕后对构建体采用水泥小导管注浆工艺建设,在建设完成后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前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如未达到要求,应进行补孔注浆工艺;

随开挖随支护,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和施作钢拱架及临时支撑;并同时进行地表沉降和塌方测试,增加梁柱或支撑物,多加网格箱应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加强对拱脚的处理,及时安设拱脚锚杆,及时施作仰拱。

上述建设完成后最后进行浇筑防水层和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外包体顶部连接有以施工方法采用钻孔灌注桩架制作的咬合桩防陷柱(32)和同样方法制作的支撑柱(33)。钻孔咬合桩是在柱列式钻孔灌注桩围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桩心相互咬合,与传统桩心相切桩相比,可省去桩体背后的止水帷幕和25%的钢筋工程量。工采用全套管钻进,干式成孔,施工速度快,无泥浆污染,尤其适用于建筑物包围的狭小场地施工。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停车井最大埋深3.5~4m的要求,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的纵坡按10%进行设计。同时,考虑施工方面的要求,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处考虑2m左右的埋深,

作为优选所述斜向运车坡道或车辆前进车道下设置有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讯一般设置管沟。根据各自管线的技术要求及本地区的气候、水文特点,管线埋设一般如下:雨水管道:不小于1m;污水管道:不小于2m;给水管道:dn150~dn200(0.8m~1.0m),dn200~dn300(1.0m~1.5m),dn400~dn500(1.5m~2.0m),dn600~dn1200(2.0m~2.5m)。

作为优选所述递降空井为曲墙拱形断面,限宽6.45m,限高4.0m。

作为优选所述阶梯停车坪为双层,所述递降空井为曲墙拱形断面,隧道限宽4.3m,限高5.82m。

立体交通实施方法:如图7所示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立交桥的引桥下方设置本发明。

本发明的停车实施方法是如图1所示,车体从入口进入后进过岗亭后后方的停车柱就回升起,阻拦其他继续前进的车辆,进入后车轮会停在升降机上,有升降机直接进行升降运动,进入底部后车辆在没设置自动分配运输台的情况下,可自行移动,或安装自动分配运输台,进行自动分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