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529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山地地区由于平场往往存在大量松散回填土,特别是新近回填土区,欠固结的填土沉降产生的附加应力对锚索极为不利、甚至造成锚索失效。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明确规定,“填方锚杆(索)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方土体沉降造成的杆(索)附加应力过大。高度较大的新填方边坡不宜采用锚杆(索)挡墙方案”,因此,传统的锚固结构在松散回填区应用往往受到明显限制。

传统的锚固结构,在施工成孔过程中,松散回填土中土体可能会垮塌,导致填土后期沉降对锚索直接产生附加应力、大大降低锚固结构的寿命。

另外,在山区填方边坡坡顶存在建(构)筑物时,为控制边坡变形往往需要采用抗滑桩加预应力锚索结构。预应力锚索自由段往往需要穿越松散回填土,且长度较长,成孔施工困难,因此在松散回填区锚索能否成孔决定了边坡支挡方案的选型,并直接影响项目实施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期对预应力锚索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的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包括预应力锚以及工程体;工程体包括竖直设置的抗滑桩、固定设置在抗滑桩内的锚墩、在岩石区域开设的岩石段锚孔、在松散填土区域开设的松散填土锚孔;岩石段锚孔与松散填土锚孔联通、且在一条直线上;松散填土锚孔穿过锚墩、且与外界联通,工程体还包括套管,套管设置在松散填土锚孔内、且套管的前端插入岩石段锚孔;预应力锚穿过套管插入岩石段锚孔;预应力锚与岩石段锚孔之间填充有注入水泥;预应力锚的头部与锚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预应力锚包括尾部呈圆锥形的导向帽、两层锚索、至少一个一期注浆管、以及锚头,锚头包括锚具;锚索的后段为锚固段,各锚索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帽、锚具固定连接;锚具抵持锚墩从而使预应力锚的头部与锚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预应力锚还包括隔离支架、整体呈环形的架线环;隔离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设置有中心孔、以及绕支架主体中心均布的固定槽;各钢绞线以及各一期注浆管均穿过架线环、中心孔;外层各钢绞线分别设置在固定槽内;支架主体的中心到外层钢绞线边缘的距离为大半径 D,架线环的中心到架线环内壁的距离为小半径E,大半径D大于小半径E。

进一步地,套管为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套管的头部还固定设置有若干环形的网片、且各网片均镶嵌在锚墩内。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套管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锚墩整体呈方台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成孔过程中,将套管插入松散填土锚孔,由套管对松散填土区域的土体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防止成孔过程中土体垮塌,使施工受到不利影响;2、可避免松散填土区域的土体在后期沉降、对预应力锚直接产生附加应力,对预应力锚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剖视的简图。

图2是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剖视的简图。图5中,预应力锚1未画出。

预应力锚1;导向帽11;钢绞线12;一期注浆管13;隔离支架14;支架主体141;中心孔142;固定槽143;架线环15;止浆塞16;二期注浆管 161;锚头17;锚具171;垫板172;网罩173;锚固段18;工程体2;抗滑桩21;锚墩22;岩石段锚孔23;松散填土锚孔24;注入水泥25;套管 26;网片261;待施工体3;岩石区域31;松散填土区域32;大半径D;小半径E。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5,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常适用于山地松散回填区,但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情形。

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其包括预应力锚1以及工程体2。

预应力锚1包括尾部呈圆锥形的导向帽11、两层(靠近导向帽11的轴心的钢绞线12为内层的钢绞线12、远离导向帽11的轴心的钢绞线12为外层的钢绞线12)钢绞线12、至少一个一期注浆管13、以及锚头17,锚头 17包括锚具171。

钢绞线12的后段为锚固段18(即位于岩石段锚孔23内的一段),各钢绞线12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帽11、锚具171固定连接。

预应力锚1还可以包括隔离支架14、整体呈环形的架线环15;隔离支架14包括支架主体141,支架主体141设置有中心孔142、以及绕支架主体141中心均布的固定槽143;各钢绞线12以及各一期注浆管13均穿过架线环15、中心孔142;外层各钢绞线12分别设置在固定槽143内;支架主体141的中心到外层钢绞线12边缘的距离为大半径D,架线环15的中心到架线环15内壁的距离为小半径E,大半径D大于小半径E。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的预应力锚。

工程体2包括竖直设置的抗滑桩21、固定设置在抗滑桩21内的锚墩 22、在岩石区域31开设的岩石段锚孔23、在松散填土区域32开设的松散填土锚孔24。

岩石段锚孔23与松散填土锚孔24联通、且在一条直线上;松散填土锚孔24穿过锚墩22、且与外界联通。

工程体2还包括套管26,套管26设置在松散填土锚孔24内、且套管 26的前端插入岩石段锚孔23。

预应力锚1穿过套管26插入岩石段锚孔23;预应力锚1与岩石段锚孔 23之间填充有注入水泥25;预应力锚1的头部与锚墩22固定连接。比如,预应力锚1包括尾部呈圆锥形的导向帽11、两层(靠近导向帽11的轴心的钢绞线12为内层的钢绞线12、远离导向帽11的轴心的钢绞线12为外层的钢绞线12)钢绞线12、至少一个一期注浆管13、以及锚头17,锚头17包括锚具171;钢绞线12的后段为锚固段18(即位于岩石段锚孔23内的一段),各钢绞线12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帽11、锚具171固定连接;锚具171 抵持锚墩22从而使预应力锚1的头部与锚墩2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施工的位置(比如山地松散回填区且存在破裂面34的位置)开孔(即成孔),在成孔过程中(即在岩石区域31开设的岩石段锚孔23过程中,以及在松散填土区域32开设的松散填土锚孔24过程中),将套管26 插入松散填土锚孔24,由套管26对松散填土区域32的土体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防止成孔过程中土体垮塌(岩石段锚孔23为不会垮塌的岩石体,所以不需要设置套管26),使施工受到不利影响。

将预应力锚1插入岩石段锚孔23以及松散填土锚孔24中,并向岩石段锚孔23以及松散填土锚孔24中填充水泥浆,待注入水泥25硬化既完成施工。

套管26永久埋松散填土锚孔24中对预应力锚1进行保护,由于套管 26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避免松散填土区域32的土体在后期沉降、对预应力锚1直接产生附加应力,对预应力锚1的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地松散回填区抗沉陷预应力锚固结构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后期对预应力锚1进行防护。

套管26的前端插入岩石段锚孔23中。可以使套管26将松散填土区域 32的土体在后期沉降所产生的部分应力直接传递给岩石层,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施工后期对预应力锚1的防护效果。

优选地,套管26为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套管26的头部还固定设置(比如焊接)有若干环形的网片 261、且各网片261均镶嵌在锚墩22内。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套管26的支撑强度。

优选地,锚墩22整体呈方台形。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