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577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与码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船舶越来越向大型化、综合化、高速化发展,船舶靠泊对码头的撞击力也随着船舶的发展而增大,因此船舶靠泊使会出现更多的意外状况,如果船舶操作不当或者超过码头规定的靠泊速度时,系泊船舶撞坏码头和靠船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部分新码头或老码头改造时,出现了一些具有自主动力的船舶离靠泊装置,但这些船舶离靠泊装置也多为固定的形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6603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靠岸减压装置,用于使船舶缓缓向码头靠岸,减小了船舶靠岸时对码头的撞击力,保证了码头的安全性。但在一些海况较差的情况下,船舶不仅会给靠泊装置一个纵向压力,还会因为船舶随海浪起伏给靠泊装置一个横向力,很容易导致靠泊装置和船舷表面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在海况较差的情况下靠泊装置容易受到靠泊船舶横向力与纵向力的作用而导致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码头上,所述底座万向铰接有若干液压缸,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导向机构,所述液压缸与导向机构均连接有用于与船舷接触的接触层,所述接触层设有滚动装置。

所述滚动装置为万向球。

所述液压缸、导向机构与接触层之间设有缓冲层。

所述缓冲层为弹性垫。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一号支撑杆与二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与二号支撑杆插接配合,所述一号支撑杆的一端与缓冲层相连,所述二号支撑杆的一端与底座相连。

所述二号支撑杆内部设有与一号支撑杆连接的弹簧。

所述码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导轨,所述底座固定在导轨上,所述导轨两端设有带动底座水平移动的动力机构。

还包括为所述液压缸提高动力的液压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油泵、回油箱,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包括进油口、回油口、一号油口、二号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油泵连通,所述回油口与回油箱连通,所述一号油口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二号油口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

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油口与油泵之间依次设有一号单向阀、电磁调压阀,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与电磁调压阀动作。

所述回油口与回油箱之间依次设有二号单向阀、电磁节流阀,所述控制中心控制所述电磁节流阀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缸万向铰接和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当接触层与船舷贴合后,横向力均有导向机构承受,液压缸的缸体与液压杆不受船舶横向力的作用,保证液压缸寿命,而滚动装置与船舷为滚动摩擦可减小接触层与船舷摩擦阻力,保证接触层与船舷不会相互磨损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舶停靠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

底座1、液压缸2、导向机构3、一号支撑杆31、二号支撑杆32、弹簧33、缓冲层4、滚动装置6、导轨7、动力机构8、液压回路9、三位四通电磁阀91、油泵92、回油箱93、一号单向阀94、电磁调压阀95、二号单向阀96、电磁节流阀97、压力传感器10、控制中心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固定在码头上,所述底座1万向铰接有若干液压缸2,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导向机构3,所述液压缸2与导向机构3均连接有用于与船舷接触的接触层5,所述接触层5设有滚动装置6。通过液压缸2万向铰接和导向机构3可以保证当接触层5与船舷贴合后,横向力均有导向机构3承受,液压缸2的缸体与液压杆不受船舶横向力的作用,保证液压缸2寿命,而滚动装置6与船舷为滚动摩擦可减小接触层与船舷摩擦阻力,保证接触层与船舷不会相互磨损而损坏。

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接触层5上设有若干万向球6。万向球6滚动灵活,可以在船舷上灵活滑动,在接触层5与船舷贴合,接触层5受到横向力的情况下竟可能的减小与船舷的摩擦。

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液压缸2、导向机构3与接触层5之间设有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为弹性垫。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当船舷与接触层贴合时,提供足够的缓冲,避免船舷的损坏。

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机构3包括一号支撑杆31与二号支撑杆32,所述一号支撑杆31与二号支撑杆32插接配合,所述一号支撑杆31的一端与缓冲层4相连,所述二号支撑杆32的一端与底座1相连,所述二号支撑杆32内部设有与一号支撑杆31连接的弹簧33。给液压缸2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无论船舶离靠岸,均可以让液压缸2的载荷变小。

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码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导轨7,所述底座1固定在导轨7上,所述导轨7两端设有带动底座水平移动的动力机构8。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可在导轨上7移动调节相互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船舶靠泊。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为所述液压缸2提高动力的液压回路9,所述液压回路9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91、油泵92、回油箱93,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91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一号油口A、二号油口B,所述进油口P与油泵92连通,所述回油口T与回油箱93连通,所述一号油口A与液压缸2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二号油口B与液压缸2的无杆腔连通。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液压缸2的无杆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10,所述进油口P与油泵92之间依次设有一号单向阀94、电磁调压阀95,所述压力传感器10的信号传输至控制中心11,所述控制中心11控制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91与电磁调压阀95动作。船舶离靠岸时,利用压力传感器10来检测船舶对防撞减震装置的横向作用力,通过控制中心11控制电磁调压阀95,来调节液压缸2的压力,以适应不同吨位、不同横向作用力的船舶安全泊位。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回油口T与回油箱93之间依次设有二号单向阀96、电磁节流阀97,所述控制中心11控制所述电磁节流阀97动作。电磁节流阀97与电磁调压阀95共同作用,使液压回路9的进油和回油回路都用于控制,通过流量、压力两个条件的控制,使船舶停靠岸更稳定、可靠。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