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578阅读:10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施工领域,应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水沟的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



背景技术:

常见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水沟模板结构施工如图1所示。采用此施工方法施工的水沟模板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水沟内吊模板的吊模、模板体系的支撑和连接均需要使用加工的木方来完成,连接结构需要使用大量的铁钉钉牢,既耗费材料,也增加工人劳动量;2、全木模支撑体系施工安装复杂,拉结结构易出现跑模、胀模等质量通病,影响水沟外观质量;3、加固木方与模板通过铁钉连接,拆除时易损坏模板和木方,混凝土浇筑易污染模板和木方,加大了周转材料的消耗和周转材料清理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缺点进行改进,提供施工安装简单快捷,尺寸准确,且周转材料消耗少,人工消耗少,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周转材料表面易于清理的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具有布置在水沟垫层的左侧模和右侧模,左侧模和右侧模均是由内吊模和外模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左侧模和右侧模的内吊模之间均布有若干个支撑内吊模的吊模支架,吊模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对应左侧模和右侧模的内吊模相连接,每个吊模支架的上端均设有拉结件,每个拉结件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固定钩头,固定钩头与一侧外模的外壁钩接,每个拉结件的另一端均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设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连接有一调节另一端端头的固定片,固定片通过调节螺栓固紧后钩接在另一侧外模的外壁上,所述每一个拉结件的中部均设有至少两个与吊模支架连接的连接螺栓;所述左侧外模和右侧外模的外壁下端均设有若干个三角支撑架。

所述每个吊模之间的间距为500mm。

所述每个吊模底部与水沟底部混凝土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便于水沟沟壁和沟底一次浇筑成形,也便于吊模支架的拆除和周转使用。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常见的水沟模板结构施工的安全隐患、质量通病和常见的水沟模板结构容易松动,成本高,施工清理困难的缺点,可根据方案设计和现场实测参数进行水沟模板和支撑结构的快速安装和施工,具有模板和支撑体系成型快,定型尺寸偏差小,整体性好,安全性好和易于保证施工质量的特点,在满足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的同时也便于施工操作和过程监控及模板尺寸调整的施工特点。本技术相对常见的水沟模板结构施工,具有施工操作过程简便、安全、高效、无交叉施工干扰和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的施工特点,具有消除常见水沟施工技术易于产生的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的优点,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水沟垫层,2-内吊模,3-外模,4-吊模支架,5-拉结件,6-固定钩头,7-调节槽,8-调节螺栓,9-固定片,10-连接螺栓,11-三角支撑架,12-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支设的水沟模板,具有布置在水沟垫层1的左侧模和右侧模,左侧模和右侧模均是由内吊模2和外模3构成,在左侧模和右侧模的内吊模之间均布有若干个支撑内吊模的吊模支架4,吊模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相对应左侧模和右侧模的内吊模相连接,每个吊模支架的上端均设有拉结件5,每个拉结件的一端均设有一个固定钩头6,固定钩头与一侧外模的外壁钩接,每个拉结件的另一端均设有调节槽7,调节槽内设有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连接有一调节另一端端头的固定片9,固定片通过调节螺栓固紧后钩接在另一侧外模的外壁上,所述每一个拉结件的中部均设有至少两个与内吊模连接的连接螺栓10;所述左侧外模和右侧外模的外壁下端均设有若干个三角支撑架11;左右两侧内吊模与吊模支架通过两组紧固螺栓12连接;所述每个吊模之间的间距为500mm;所述每个吊模底部与水沟底部混凝土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使用方法:上部拉结件用于拉结水沟外模和连接下部内吊模支撑,该拉结件是一端为固定拉结端头,另一端为可调节移动端头,用以实现不同水沟截面的外模紧固拉结;拉结件中部设有可拆卸的连接螺栓与下部吊模支架连接;吊模支架采用直径10mm的圆钢焊接组成,上部与拉结件连接,两侧内吊模通过四组紧固螺栓与吊模支架固定连接,起到水沟内吊模吊模施工作用;吊模支架与内吊模贴合设置,用于控制水沟内截面尺寸和形状;三角支撑架采用直径12mm二级螺纹钢焊接组成,底部外端延伸,采用钢钉钉入土体进行锚定加固。本技术相对常见的水沟模板结构施工,具有施工操作过程简便、安全、高效、无交叉施工干扰和施工质量易于保证的施工特点,具有消除常见水沟施工技术易于产生的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的优点,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