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963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属于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中国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数十年前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超过了当初设计的运行能力。在我国南方暴雨多发地城市内涝亟待解决。并且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车辆与工业的发展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面源污染。而在旧城排水系统的改造中会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粗放的工作方式将产生大量的扬尘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就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不需拆除现行排污渠,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能力,减少了工作量,避免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及实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现行排污渠上设置雨水溢流堰,引导雨水通过溢流口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由现浇地下管廊基础、现浇地下集流渠、现浇地下管廊路面、预制管廊侧壁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组合而成,预制管廊侧壁上设置第一侧壁灌浆孔和第二侧壁灌浆孔,第一侧壁灌浆孔和第二侧壁灌浆孔用于预制管廊侧壁与土壤之间的灌浆连接,现浇连接缝用于连接预制管廊侧壁和地下综合管廊现浇部分构件,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由第一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三预制地下管廊穹顶拼装而成,预制地下管廊穹顶上设置穹顶灌浆孔,地下综合管廊内设线槽,管路以铺设市政设施管道。

所述现行排污渠上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雨水溢流堰,如图5流量过程示意图所示,当雨量大于旧渠设计流量时,雨水通过雨水溢流堰进入地下管廊。

所述预制管廊侧壁上设置第一侧壁灌浆孔和第二侧壁灌浆孔,在拼装完成后灌浆,固定预制管廊侧壁以及起防水的作用。

所述部分预制管廊侧壁上设置溢流口,使雨水流入地下管廊。

所述现浇地下管廊基础位于预制管廊侧壁下,用于承受地下管廊的预制构件预制管廊侧壁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的自重和上部土压力。

所述现浇地下集流渠位于溢流口所在侧。

所述现浇地下管廊路面设置2%向现浇地下集流渠方向的坡度。

所述现浇连接缝用于连接固定地下管廊现浇构件与预制管廊侧壁。

所述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由三项预制构件:第一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三预制地下管廊穹顶拼装而成,预制地下管廊穹顶上设置穹顶灌浆孔,在拼装完成后灌浆,固定预制地下管廊穹顶以及起防水的作用。

据观测,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分钟)污染物浓度一般都超过平时污水浓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具有高流量、突发性和重污染等特点。如图5流量过程示意图所示,暴雨初期的具有较大流速的雨水进入现行排污渠1后,冲刷其表面,带走污染物;当雨量达到旧渠设计流量,此时较干净的雨水则由雨水溢流堰引导,通过溢流口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实现了雨污分流,以便于后期雨水的处理与利用,并且降低了城市内涝出现的概率。

地下综合管廊的现浇地下管廊基础、现浇地下集流渠、现浇地下管廊路面均由现场支模,浇筑而成,具有整体性好,防水等优点。

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管廊侧壁安装到位后通过第一侧壁灌浆孔和第二侧壁灌浆孔灌浆,使预制管廊侧壁与土壤形成紧密粘结,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地下水渗入等现象出现。预制管廊侧壁通过现浇连接缝与地下综合管廊现浇部分构件连接。

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由三项预制构件:第一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第三预制地下管廊穹顶拼装而成,后经穹顶灌浆孔灌浆,使预制地下管廊穹顶成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部分构件由工厂预制,构件质量有保障,省去了在施工现场繁琐的支模,养护,拆卸工序,减少了施工污染,有优质、省时、高效、环保等优点。(2)本充分利用现行排污渠,降低生产成本,缓解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和生产。(3)本排水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对城市面源污染进行改善,在旧城改造中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施工示意图。

图3是预制管廊侧壁整体示意图。

图4是预制地下管廊穹顶整体示意图。

图5是流量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显而易懂,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及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现行排污渠的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系统,用于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并与现行排污渠1共同工作。预制管廊侧壁3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7按设计尺寸在工厂预制生产、养护,到达一定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在现行排污渠1适当位置钻孔,安装雨水溢流堰2。处理地基,夯实,支模板,浇筑现浇地下管廊基础4、现浇地下集流渠5和现浇地下管廊路面6,养护至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安装预制管廊侧壁3。预制管廊侧壁3到位后,施加临时支撑以固定,从第一侧壁灌浆孔121和第二侧壁灌浆孔122灌浆,使预制管廊侧壁3与土壤形成紧密粘结,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地下水渗入等现象出现。预制管廊侧壁3通过现浇连接缝11与地下综合管廊现浇部分构件连接。第一预制地下管廊穹顶71、第二预制地下管廊穹顶72、第三预制地下管廊穹顶73拼装到位,设临时支撑,从穹顶侧壁灌浆孔13灌浆,使预制地下管廊穹顶7形成整体,并与土壤形成紧密粘结,提高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地下水渗入等现象出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色,这些改进和润色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