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式两栖清淤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78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快拆式两栖清淤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河道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内河、池塘、水库、湖泊、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等场合的快拆式两栖清淤船。



背景技术:

目前的清淤船主要用于大型河流、江海航道的疏浚作业。然,针对城市内河、水库、池塘等水域相对封闭、较小的地方,还没有一种能够兼具操作简便、运输方便、使用安全、环保的清淤设备。此外,现有的清淤船还普遍存在一个技术难题,即无法清理浅水地段的淤泥,这样就造成了岸边和浅滩等处的清淤工作成为一个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其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浅水区清淤难的问题,还节省能耗,节约工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包括船体框架、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上并用以进行清理淤泥工作的清淤装置、以及定位设置于所述船体框架上并能够控制所述清淤装置工作的电控箱,在所述船体框架的底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以清理浅水区淤泥的履带底盘;

还在所述船体框架中定位设置有一用以使得该清淤船整机漂浮于水面上的浮筒组件,所述浮筒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浮筒,该至少两个浮筒均为由钢材质制成的中空结构体,且在每一所述浮筒的内腔中还定位设置有多个隔板,该多个隔板将所述浮筒的内腔划分成多个互不相通的密封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履带底盘具有支撑主体、钢制履带和柱塞马达,其中,所述支撑主体为中空结构体,所述钢制履带绕设于所述支撑主体外侧上,所述柱塞马达定位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上,并能够驱动所述钢制履带动作;

另外在所述船体框架上还定位安装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能够驱动所述柱塞马达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船体框架上还连接有一用以调节该清淤船于不同作业工况下整机浮心的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具有一平衡筒,所述平衡筒为由钢材质制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平衡筒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船体框架摆动;

另外,在所述船体框架的底部上还安装有多个推进器,所述电控箱能够控制该多个推进器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平衡筒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船体框架摆动的结构为:在所述船体框架上还定位安装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能够在所述液压站的驱动下工作,且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还与所述平衡筒相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淤装置具有一用以清理淤泥的清淤机构、一卷扬机构、一缓存容器、一泵、以及一软管,其中,所述清淤机构通过所述卷扬机构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上,且所述清淤机构还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所述缓存容器相对所述清淤机构位置固定,且所述缓存容器上还开设有一与所述清淤机构相对应并用以收集淤泥的收集开口,所述泵定位安装在所述船体框架上,且所述泵还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缓存容器内部相连通,以进行吸取淤泥并排出;

所述电控箱能够控制所述清淤机构、卷扬机构和泵工作,且所述电控箱上还设置有一用以接收外部遥控器信号的无线接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淤机构包括有承载框架、液压马达和清淤组件,其中,所述承载框架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所述液压马达定位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上,且所述液压马达还能够在所述液压站的驱动下工作;所述清淤组件具有一双向螺杆和两段固定设在所述双向螺杆外侧周面上的螺旋叶片,所述双向螺杆横向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双向螺杆的一轴端还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定位连接,且两段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承载框架与所述卷扬机构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的结构为:所述卷扬机构包括有两个传动臂组、一减速电机、两个传动轴和两个卷曲轮,其中,该两传动臂组分别设于所述船体框架的相对两侧外,每一所述传动臂组各具有两个传动臂,且每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两个传动臂的上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船体框架上,每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两个传动臂的下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减速电机定位设置在所述船体框架上,所述减速电机具有两个输出轴端,且所述减速电机的每一输出轴端还各分别通过一联轴器定位连接有一所述传动轴,另外,每一所述传动轴背向所述减速电机的一轴端上各定位套接有一所述卷曲轮,每一所述卷曲轮上还各分别缠绕有钢丝绳,且每一所述钢丝绳还各分别与其相对应的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臂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两个导向轮,该两导向轮分别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框架竖向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上,且同时该两导向轮还分别靠近于所述双向螺杆的轴向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实现该两导向轮分别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框架竖向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上的结构为:在所述承载框架上并分别靠近于所述双向螺杆轴向两端的位置处各开设有一安装孔组,每一安装孔组各由多个呈竖向排列的安装孔组成,每一所述导向轮能够安装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组中的任一安装孔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存容器定位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上,且同时所述缓存容器的收集开口还位于所述清淤组件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清淤船具有以下优点:①通过在船体框架的底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以清理浅水区淤泥的履带底盘,使得该清淤船具有两栖功能,即当在浅水区时就装上该履带底盘,清理浅水区淤泥,而在深水区时就卸下该履带底盘,减轻清淤船负重;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浅水区清淤难的问题,还节省能耗,节约工作成本;此外,采用可拆卸地连接结构,还避免了履带底盘长期浸泡在水中,利于履带底盘的维护和保养,提高了履带底盘的使用寿命。②通过在每一浮筒的内腔中定位设置有多个隔板,该多个隔板将浮筒的内腔划分成多个互不相通的密封舱,这样可保证在突发情况下,当某一个密封舱进水后不影响其他舱室,更不会导致该清淤船整机浮力不足而下沉,大大提高了该清淤船整机的安全性。③该清淤船可实现遥控作业、远程控制,既避免了操作人员进入河道等黑臭现场,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④该清淤船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产生的湍流、气味、损伤硬泥层等缺陷,清理效果好,且环保、使用安全。⑤该清淤船的整机体积小、重量较轻,便于运输,且很好的适应了城市内河等水域相对封闭、较小的场所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船体框架 2——清淤装置

20——清淤机构 21——卷扬机构

22——缓存容器 23——泵

24——软管 200——承载框架

201——液压马达 202——螺旋叶片

203——导向轮 210——传动臂

211——减速电机 212——传动轴

213——卷曲轮 214——钢丝绳

3——电控箱 4——履带底盘

40——支撑主体 41——钢制履带

5——浮筒 50——隔板

6——液压站 7——平衡筒

8——推进器 9——液压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阅附图1和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处于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快拆式两栖清淤船包括船体框架1、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并用以进行清理淤泥工作的清淤装置2、以及定位设置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并能够控制所述清淤装置2工作的电控箱3,在所述船体框架1的底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一用以清理浅水区淤泥的履带底盘4,使得该清淤船具有两栖功能,即:当在浅水区时就装上该履带底盘,清理浅水区淤泥,而在深水区时就卸下该履带底盘,减轻清淤船负重;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浅水区清淤难的问题,还节省能耗,节约工作成本;此外,采用可拆卸地连接结构,还避免了履带底盘长期浸泡在水中,利于履带底盘的维护和保养,提高了履带底盘的使用寿命;

还在所述船体框架1中定位设置有一用以使得该清淤船整机漂浮于水面上的浮筒组件,所述浮筒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浮筒5,该至少两个浮筒5均为由钢材质制成的中空结构体,特别优选为截面为倒梯形的中空结构体,且在每一所述浮筒5的内腔中还定位设置有多个隔板50,该多个隔板50将所述浮筒5的内腔划分成多个互不相通的密封舱,可保证在突发情况下,当某一个密封舱进水后不影响其他舱室,更不会导致该清淤船整机浮力不足而下沉。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履带底盘4具有支撑主体40、钢制履带41和柱塞马达,其中,所述支撑主体40为中空结构体,可以为清淤船提供额外的浮力,不至于因为履带底盘的重量而使清淤船下沉,所述钢制履带41绕设于所述支撑主体40外侧上,所述柱塞马达定位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40上,并能够驱动所述钢制履带41动作(即行走);

另外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还定位安装有液压站6,所述液压站6能够驱动所述柱塞马达工作;另外,所述液压站6还受所述电控箱3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还连接有一用以调节该清淤船于不同作业工况下整机浮心的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具有一平衡筒7,所述平衡筒7为由钢材质制成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平衡筒7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船体框架1摆动,从而改变该至少两个浮筒的排水体积,达到调整该清淤船于不同作业工况下整机浮心的目的;

另外,在所述船体框架1的底部上还安装有多个推进器8,所述电控箱3能够控制该多个推进器8工作,从而实现清淤船航行功能,其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详述。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平衡筒7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船体框架1摆动的结构为: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还定位安装有液压油缸9,所述液压油缸9能够在所述液压站6的驱动下工作,且所述液压油缸9的活塞杆还与所述平衡筒7相铰接,即通过液压站控制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动作来改变所述平衡筒的摆动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清淤装置2具有一用以清理淤泥的清淤机构20、一卷扬机构21、一缓存容器22、一泵23、以及一软管24,其中,所述清淤机构20通过所述卷扬机构21连接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且所述清淤机构20还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21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1,所述缓存容器22相对所述清淤机构20位置固定,且所述缓存容器22上还开设有一与所述清淤机构20相对应并用以收集淤泥的收集开口,所述泵23优选采用转子泵,所述泵23定位安装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且所述泵23还通过所述软管24与所述缓存容器22内部相连通,以进行吸取淤泥并排出;

所述电控箱3能够控制所述清淤机构20、卷扬机构21和泵23工作,且所述电控箱3上还设置有一用以接收外部遥控器信号的无线接收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淤机构20包括有承载框架200、液压马达201和清淤组件,其中,所述承载框架200与所述卷扬机构21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21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1;所述液压马达201定位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200上,且所述液压马达201还能够在所述液压站6的驱动下工作;所述清淤组件具有一双向螺杆(图中未示出)和两段固定设在所述双向螺杆外侧周面上的螺旋叶片202,所述双向螺杆横向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200上,所述双向螺杆的一轴端还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液压马达201的输出轴定位连接,且两段所述螺旋叶片202的螺旋方向相反,即两段所述螺旋叶片202的旋向相反。当所述液压马达201驱动双向螺杆旋转时,两段不同旋向的螺旋叶片202推动淤泥向双向螺杆中部移动、挤压浓缩,并进入所述缓存容器22中。该清淤机构在清理淤泥时柔和,既不会产生湍流,又不会损伤硬泥层。

更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承载框架200与所述卷扬机构21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卷扬机构21的带动下靠近和远离于所述船体框架1的结构为:所述卷扬机构21包括有两个传动臂组、一减速电机211、两个传动轴212和两个卷曲轮213,其中,该两传动臂组分别设于所述船体框架1的相对两侧外,每一所述传动臂组各具有两个传动臂210,且每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两个传动臂210的上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船体框架1上,每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两个传动臂210的下端均分别铰接于所述承载框架200上;所述减速电机211定位设置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所述减速电机211具有两个输出轴端,且所述减速电机211的每一输出轴端还各分别通过一联轴器定位连接有一所述传动轴212,另外,每一所述传动轴212背向所述减速电机211的一轴端上各定位套接有一所述卷曲轮213,每一所述卷曲轮213上还各分别缠绕有钢丝绳214,且每一所述钢丝绳214还各分别与其相对应的一所述传动臂组中的至少一个传动臂210相连接。即两个卷曲轮213在减速电机211的带动下缠绕和放松钢丝绳214,进而实现清淤机构20的提升和下降。此外,在所述船体框架1上还定位设置有多个轴承座,用以承接该两传动轴212。

进一步优选的,还设有两个导向轮203,该两导向轮203分别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框架200竖向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200上,且同时该两导向轮203还分别靠近于所述双向螺杆的轴向两端。该两导向轮相对所述承载框架的竖向位置可调,进而可实现每一导向轮外轮廓与螺旋叶片外轮廓间的相对高度能够调节,通过调整导向轮的竖向位置,可得到不同的高度差H(即为导向轮外轮廓与螺旋叶片外轮廓间的高度差),该高度差H用于控制清淤安全余量,当高度差H为0,表示可能清淤作业会伤及硬泥层,如在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作业,当高度差H为0时,双向螺杆会剐蹭沉淀池底部水泥层或密封层,这样是不被允许的;只有当高度差H>0时,清淤作业不会实现100%的清理,会留有一定淤泥余量来保证底部需要保护的硬泥或沉淀池密封层、水泥底不被破坏。

更进一步优选的,实现该两导向轮203分别能够相对所述承载框架200竖向位置可调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200上的结构为:在所述承载框架200上并分别靠近于所述双向螺杆轴向两端的位置处各开设有一安装孔组,每一安装孔组各由多个呈竖向排列的安装孔组成,每一所述导向轮203能够安装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安装孔组中的任一安装孔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缓存容器22定位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200上,且同时所述缓存容器22的收集开口还位于所述清淤组件的后方。此外,为了避免大的杂物,如瓶子、破鞋、树枝等进入清淤组件,还可在所述承载框架200的前侧上还安装有一格栅。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拆式两栖清淤船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浅水区清淤难的问题,还节省能耗,节约工作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