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315发布日期:2018-11-28 00:2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渐成为人们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近年来陆上风电有了大规模的开发,但其具有许多缺点和限制条件,因此海上风力发电以其独特优势开始进入人们视线。海上风力发电的优点有:海上风能资源储存量大同时也更稳定,海面粗糙度小、海上风湍流强度小、风切边小、开发效率更高,不存在噪音干扰、景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开发。

海上风电运营期的维护工作重中之重,为了方便人员上下平台进行日常生产、维护,每座海上风电平台均设有登船平台及靠船构件。针对各种不同的基础型式,其登靠系统也大径不同。因此各种基础结构的护舷结构型式,需从基础结构特点、自然环境条件、海上施工技术与经验以及经济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单桩基础一般指单根钢管桩基础,其结构特点是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性好。单桩基础因为成本低、施工方便而在国外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欧洲采用单桩基础的比例达70%以上。现国内单桩基础护舷的做法:单桩基础设置橡胶护弦,橡胶护舷可结合“J”形管沿基础向下铺设的保护钢管统一布设,防撞钢柱兼作爬梯下部的支撑构件;导管架基础护舷一般采用双层防撞钢管护舷,外层钢管与橡胶相连;高桩承台基础一般采用橡胶护舷。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主要承受风、浪等水平荷载的作用,其水平承载性能是各种护舷结构能否使用的关键,随着海上风电规模化的开发,风力机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再加上福建省海域风大、浪大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护舷设计还需要考虑船体与护舷的接触方式、水位变化范围、作用于船体和基础靠船构件的反力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能够保护桩基本体,并且便于船舶靠泊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包括上环、下环、安装架以及弹性定位件,所述上环和下环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桩基上,所述上环和下环之间设有多个防撞转筒,所述防撞转筒不接触桩基,所述弹性定位件安装于上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弹性定位件设有四件,沿上环两两相对分布。

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圆环型,所述弹性定位件与桩基设有夹角a,20°≤a≤45°。

所述上环与下环之间设有固定轴,所述防撞转筒安装于固定轴上,所述防撞转筒相对固定轴转动。

所述防撞转筒沿上环、下环环形均匀布设,相邻防撞转筒之间不接触。

所述防撞转筒为椭圆环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弹性定位件定位船舶靠泊的位置,并能够通过弹性定位件和防撞转筒双重作用抵消船舶停靠时的冲击力,保护桩基本体。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弹性定位件倾斜设置,在船舶停靠时能够更好地缓冲船舶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上环;2、下环;3、弹性定位件;4、固定轴;5、桩基;6、防撞转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海上风电桩基的防撞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防撞装置,包括上环1、下环2、安装架以及弹性定位件3,上环1和下环2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桩基5上,上环1和下环2之间设有多个防撞转筒6,防撞转筒6不接触桩基5,弹性定位件3安装于上环1。通过弹性定位件3和防撞转筒6双重作用抵消船舶靠泊时对桩基本体1产生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件3设有四件,沿上环1两两相对分布,弹性定位件3为圆环型,弹性定位件3与桩基5设有夹角a,a为25°,弹性定位件3与防撞转筒6不接触。四件弹性定位件3便于船舶不同方位的停靠,倾斜的设置能够减少风浪对防撞装置造成的阻力,减轻桩基本体1的承受力,此外,倾斜的设置弹性定位件3,能够更好地减缓船舶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上环1与下环2之间设有固定轴4,防撞转筒6安装于固定轴4上,防撞转筒6相对固定轴4转动,防撞转筒6为椭圆环型,减少风浪阻力的同时,便于船舶停靠时收到冲击力而产生变形。

本实施例中,防撞转筒6沿上环1、下环2环形均匀布设,相邻防撞转筒6之间不接触。

本实施例中,弹性定位件3可以为废旧轮胎。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