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8884发布日期:2019-02-22 22:3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



背景技术:

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仍在延续着机械化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严重等现象的粗放式生产建造模式。因此,我国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以此来解决传统建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传统现浇工艺相比,最大特点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六化上: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其主要优势体现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保障施工安全、提升经济效益以及低碳低能耗、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现有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中的管道支撑装置均是采用在管廊的两侧壁上预埋槽道,当需要调整相邻管道支撑装置之间的距离时,需先将螺栓从螺栓孔中脱落,然后人工移动至相应的位置且固定;移动过程存在人工用力不同,存在管道支撑装置从管廊的侧壁上滑落而伤害人员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中的管道支撑装置采用人工方式调节,而存在滑落而伤害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包括底板,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两块侧板,两块侧板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底板垂直;

所述两块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框体内侧壁和第二框体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滑槽,每一个滑槽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垂直,每一个滑槽内设置有若干隔板,且若干隔板将滑槽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有管道支撑装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管道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区域下方底面固定连接的气缸,气缸的活塞头上固定连接有滑轮,滑轮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气缸外套设有弹性充气袋,弹性充气袋连通有第一打气筒,弹性充气袋一端与气缸的活塞头固定连接,弹性充气袋的另一端与气缸的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区域上方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连通有第二打气筒。

进一步限定,第一框体上表面和第二框体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网,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网,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均与第二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下表面和第二框体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钢筋网,第三钢筋网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与其面向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四钢筋网,所述第一框体和其面向的侧板均与第四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与其面向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五钢筋网,所述第二框体与其面向的侧板均与第五钢筋网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滑槽,且用隔板将滑槽分隔成若干区域,对该区域内的管道支撑装置的位置进行调节,达到调节相邻两个管道支撑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的放置;当管道支撑装置不小心滑落时,会被该区域内下方的隔板挡住而不会伤害人员。

2.采用气缸来调节支撑板在其相应区域内的位置,避免了人工调节且能够使得支撑板固定于滑槽内,提高了调节效率;设置弹性充气袋和气囊,避免滑槽内积灰,便于管道支撑装置能够顺利在滑槽内移动;第一打气筒用于对弹性充气袋充气,第二打气筒用于对气囊补充气体,避免弹性充气袋内和气囊内的气体量过少而不能将滑槽填满。

3.设置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第三钢筋网、第四钢筋网以及第五钢筋网用于该管廊现场安装时,浇筑混凝土,使得受施工过程中的因素影响产生的质量通病彻底消失。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槽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管道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第一框体;3-第二框体;4-隔板;5-管道支撑装置;51-支撑板;501-气囊;502-第二打气筒;503-气缸;504-弹性充气袋;505-滑轮;6-侧板;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叠合装配式集成预制管廊,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两块侧板6,两块侧板6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底板1垂直;

所述两块侧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框体2内侧壁和第二框体3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滑槽7,每一个滑槽7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每一个滑槽7内设置有若干隔板4,且若干隔板4将滑槽7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有管道支撑装置5。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调节每一个管道支撑装置5在其所在区域内的位置时,只需将管道支撑装置5沿滑槽7滑动到相应的位置且固定即可,隔板4能够支撑滑落的管道支撑装置5,避免管道支撑装置5滑落至滑槽7的最下端伤害人员。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管道支撑装置5包括与所述区域下方底面固定连接的气缸503,气缸503的活塞头上固定连接有滑轮505,滑轮505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1,所述气缸503外套设有弹性充气袋504,弹性充气袋504连通有第一打气筒506,弹性充气袋504一端与气缸503的活塞头固定连接,弹性充气袋504的另一端与气缸503的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区域上方固定连接有气囊501,气囊501连通有第二打气筒502。

如图1-3所示,当需要将支撑板51向上调节时,首先放掉气囊501内气体,启动气缸503,气缸503的活塞头带动滑轮505沿着滑槽7向上移动,滑轮505带动支撑板51沿着滑槽7向上移动,气缸503的活塞头带动弹性充气袋504与其连接的一端向上移动,弹性充气袋504被拉长,通过第一打气筒506向弹性充气袋504内打气,使得弹性充气袋504体积变大且填满活塞头以下的该区域内的滑槽部分,支撑板51停止向上移动时,第二打气筒502向气囊501内充入气体且填满活塞头以上的该区域内的滑槽7部分。

当需要将支撑板51向下调节时,首先放掉弹性充气袋504内气体,启动气缸503,气缸503的活塞头带动滑轮505沿着滑槽7向下移动,滑轮505带动支撑板51沿着滑槽7向下移动,气缸503的活塞头带动弹性充气袋504与其连接的一端向下移动,停止气缸503的移动时,通过第二打气筒502向气囊501内充入气体,使得气囊501体积变大且填满活塞头以上的该区域内的滑槽7部分,通过第一打气筒506向弹性充气袋504内充入气体,使得弹性充气袋504体积变大且填满活塞头以下的该区域内的滑槽部分,最终使得滑槽7内没有积灰,便于滑轮顺利移动。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框体2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框体3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钢筋网,所述第一框体2和所述第二框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钢筋网,所述第一框体2和所述第二框体3均与第二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2下表面和所述第二框体3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钢筋网,第三钢筋网与所述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2与其面向的所述侧板6之间设置有第四钢筋网,所述第一框体2和其面向的所述侧板6均与第四钢筋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3与其面向的所述侧板6之间设置有第五钢筋网,所述第二框体3与其面向的所述侧板6均与第五钢筋网固定连接。

如图1-3所示,第一钢筋网、第二钢筋网、第三钢筋网、第四钢筋网以及第五钢筋网用于现场安装该管廊时,进行现场浇筑,使得受施工过程中的因素影响产生的质量通病彻底消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