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9927发布日期:2019-03-22 20:4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



背景技术:

防洪墙是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企业、沿江河、海岸区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挡水建筑物,又称防汛墙,防洪墙的作用与堤相同,由于城市沿江一带有交通要道,建筑群密集,有时因已建工程的限制,或因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或因土源所限,只得采用防洪墙,以减少占地和拆迁。

目前,现有刚性防洪墙在设计制造时,一般都是提前更具使用地的具体情况,加工生产出来的一体式结构,而随着天气气候的变化,通常需要根据水流的情况对防洪墙的角度进行调节,这就导致现有刚性防洪墙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解决了现有刚性防洪墙便于调节角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其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底部铰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穿插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部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正面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正面贯穿所述滑槽,且所述滑块的正面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的右侧铰接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交接有供力板,且所述供力板的背面与所述连接块的正面焊接,所述连接杆的左端焊接有支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焊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块左侧的下部铰接有压杆,所述底板顶部前方的右侧均匀开设有卡槽,所述通槽内腔的右侧连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的顶部穿插有定位杆,所述丝杆外侧的右侧环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右端依次贯穿所述通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底板,且所述丝杆的右端焊接有转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右侧铰接,且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位于所述支撑板从上到下的五分之二处。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所述滑块均为扇形,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内腔卡接,且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

优选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内腔均为锯齿型,且所述卡块的底部插入所述卡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底端插入所述定位槽的内腔,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底板之间螺纹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定位槽、定位杆和支撑板的使用,使得反向转动定位杆并让其与定位槽脱离,再转动转柄,丝杆跟随转柄转动并通过螺纹套和连接块带动支撑板的底端移动,当螺纹套向左侧移动时,挡水板会被逐渐扶正,当螺纹套向右侧移动时,挡水板会被逐渐放平,在调节到合适角度之后,正向转动定位杆并让其插入定位槽内腔,即可对挡水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该刚性防洪墙挡水板角度便于调节的优点。

通过弹簧、卡块和卡槽的使用,使得当挡水板位置调节完成之后,弹簧的弹力能够始终让卡块插入卡槽的内腔,此时,挡水板在挡水时,会受到冲击,而冲击力会通过挡水板对支撑板的底部施加向右侧的作用力,此时,通过卡块右侧与卡槽内壁右侧之间的作用力,卡块能够进一步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有效固定,降低冲击力对螺纹套与丝杆的磨损,防止螺纹套与丝杆滑丝,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该刚性防洪墙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支杆和压杆,使得在调节挡水板角度时,需要先将卡块与卡槽脱离,这样连接块才能够跟随螺纹套移动,而向上拉动卡块时,卡块带动连接杆和支杆旋转并通过连接杆压缩弹簧,当卡块与卡槽分离时,支杆的顶部在竖直方向正好位于压杆的下方,使用者只需将压杆向前方转动并让其位于支杆的上方时,压杆的底部与支杆的顶部搭接,可以有效让卡块保持与卡槽分离的状态,之后,可以对挡水板角度进行调节,而调节完成之后,直接将压杆向后方转动并让其与支杆脱离,此时,被压缩的弹簧会自动带动卡块插入对应位置的卡槽内,因此,在调节挡水板角度时,不需要为了使卡块与卡槽分离始终向上拉着卡块,更加便于操作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挡水板;2:底板;3:通槽;4:丝杆;5:螺纹套;6:连接块;7:支撑板;8:滑槽;9:滑块;10:连接杆;11:弹簧;12:供力板;13:支杆;14:卡块;15:压杆;16:限位槽;17:定位杆;18:定位槽;19:转柄;2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刚性防洪墙,其包括:挡水板1,挡水板1的底部铰接有底板2,底板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3,通槽3的内腔穿插有丝杆4,丝杆4的右端依次贯穿通槽3、限位槽16与底板2,且丝杆4的右端焊接有转柄19,丝杆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螺纹套5的顶部焊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端与支撑板7的右侧铰接,且支撑板7的顶端位于支撑板7从上到下的五分之二处,支撑板7正面的左侧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9,滑槽8与滑块9均为扇形,滑块9与滑槽8的内腔卡接,且滑块9可在滑槽8的内腔滑动,滑块9的正面贯穿滑槽8,且滑块9的正面焊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顶部的右侧铰接有两个弹簧11,弹簧11的顶部交接有供力板12,且供力板12的背面与连接块6的正面焊接,连接杆10的左端焊接有支杆13,连接杆10的右端焊接有卡块14,卡块14与卡槽20内腔均为锯齿型,且卡块14的底部插入卡槽20的内腔,连接块6左侧的下部铰接有压杆15,通过设置支杆13和压杆15,使得在调节挡水板1角度时,需要先将卡块14与卡槽20脱离,这样连接块6才能够跟随螺纹套5移动,而向上拉动卡块14时,卡块14带动连接杆10和支杆13旋转并通过连接杆10压缩弹簧11,当卡块14与卡槽20分离时,支杆13的顶部在竖直方向正好位于压杆15的下方,使用者只需将压杆15向前方转动并让其位于支杆13的上方时,压杆15的底部与支杆13的顶部搭接,可以有效让卡块14保持与卡槽20分离的状态,之后,可以对挡水板1角度进行调节,而调节完成之后,直接将压杆15向后方转动并让其与支杆13脱离,此时,被压缩的弹簧11会自动带动卡块14插入对应位置的卡槽20内,因此,在调节挡水板1角度时,不需要为了使卡块14与卡槽20分离始终向上拉着卡块14,更加便于操作和使用,底板2顶部前方的右侧均匀开设有卡槽20,通过弹簧11、卡块14和卡槽20的使用,使得当挡水板1位置调节完成之后,弹簧11的弹力能够始终让卡块14插入卡槽20的内腔,此时,挡水板1在挡水时,会受到冲击,而冲击力会通过挡水板1对支撑板7的底部施加向右侧的作用力,此时,通过卡块14右侧与卡槽20内壁右侧之间的作用力,卡块14能够进一步对支撑板7的位置进行有效固定,降低冲击力对螺纹套5与丝杆4的磨损,防止螺纹套5与丝杆4滑丝,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该刚性防洪墙的稳定性,通槽3内腔的右侧连通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内壁的顶部穿插有定位杆17,丝杆4外侧的右侧环形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8,定位杆17的底端插入定位槽18的内腔,且定位杆17与底板2之间螺纹连接通过定位槽18、定位杆17和支撑板7的使用,使得反向转动定位杆17并让其与定位槽18脱离,再转动转柄19,丝杆4跟随转柄19转动并通过螺纹套5和连接块6带动支撑板7的底端移动,当螺纹套5向左侧移动时,挡水板1会被逐渐扶正,当螺纹套5向右侧移动时,挡水板1会被逐渐放平,在调节到合适角度之后,正向转动定位杆17并让其插入定位槽18内腔,即可对挡水板1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该刚性防洪墙挡水板1角度便于调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弹簧11的弹力能够始终让卡块14插入卡槽20的内腔,此时,挡水板1在挡水时,会受到冲击,而冲击力会通过挡水板1对支撑板7的底部施加向右侧的作用力,此时,通过卡块14右侧与卡槽20内壁右侧之间的作用力,卡块14能够进一步对支撑板7的位置进行有效固定,降低冲击力对螺纹套5与丝杆4的磨损,防止螺纹套5与丝杆4滑丝,在调节挡水板1角度时,先向上拉动卡块14并让其与卡槽20分离,此时,支杆13的顶部在竖直方向正好位于压杆15的下方,使用者只需将压杆15向前方转动并让其位于支杆13的上方时,压杆15的底部与支杆13的顶部搭接,可以有效让卡块14保持与卡槽20分离的状态,再反向转动定位杆17并让其与定位槽18脱离,之后转动转柄19,丝杆4跟随转柄19转动并通过螺纹套5和连接块6带动支撑板7的底端移动,当螺纹套5向左侧移动时,挡水板1会被逐渐扶正,当螺纹套5向右侧移动时,挡水板1会被逐渐放平,在调节到合适角度之后,正向转动定位杆17并让其插入定位槽18内腔,即可对挡水板1进行固定,最后将压杆15向后方转动并让其与支杆13脱离,此时,被压缩的弹簧11会自动带动卡块14插入对应位置的卡槽20内,进一步对挡水板1进行有效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