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6446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湿陷性黄土是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属于特殊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研究湿陷性黄土是在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前的重要工作,以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湿陷系数来判断黄土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从而确定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轻松测量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结容器、加压装置、测量装置、透水板及薄型滤纸,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并可向透水板施加压力,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测量土壤沉降量,所述透水板设置在固结容器内部,所述薄型滤纸设置在透水板下方。
[0005]进一步,所述加压装置为液压缸、气缸或千斤顶。
[0006]进一步,所述测量装置为传感器或百分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的土样进行检测,以减少土样在实验室中因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测量偏差;测量精度高,原位检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可对地基的湿陷性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包括固结容器1、加压装置2、测量装置3、透水板4及薄型滤纸5;所述加压装置2设置在透水板4上方并可向透水板4施加向下压力,所述测量装置3设置在透水板4的上方,所述透水板4设置在固结容器I内部,所述薄型滤纸5设置在待测土样的上方透水板4的下方。
[0012]具体的,选取一定体积的待测土层的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放在固结容器I内,试样上依次放上薄型滤纸5和透水板4,安装好测量装置3。通过加压装置2向透水板4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使土壤样品与仪器上下各部件之间接触,将测量装置的数值归零。然后逐级的通过加压装置2向透水板4施加压力,最后一级压力按取土深度而定。施加压力后每隔一段时间读取一下测量装置的数值,直到数值稳定不再变化为止。向固结容器中注入纯水,纯水通过透水板4渗透到土壤样品中,每隔一段时间读取测量装置的数值,直到数值稳定为止。通过浸水前后两个稳定数值的数值差和土壤样品原始高度之比计算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为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测量土壤样品的沉降量;当然,采用百分表或其他精确测量距离的设备可同样实现此目的。
[0014]本实施例中的加压装置2为千斤顶;当然,采用液压缸、气缸或其他具有压力作用的设备可同样实现此目的。
[001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结容器、加压装置、测量装置、透水板及薄型滤纸,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并可向透水板施加压力,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测量土壤沉降量,所述透水板设置在固结容器内部,所述薄型滤纸设置在透水板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装置为液压缸、气缸或千斤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为传感器或百分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湿陷性黄土的原位检测装置,包括固结容器、加压装置、测量装置、透水板及薄型滤纸,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并可向透水板施加压力,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透水板上方测量土壤沉降量,所述透水板设置在固结容器内部,所述薄型滤纸设置在透水板下方;该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现场的土样进行检测,以减少土样在实验室中因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测量偏差;测量精度高,原位检测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可对地基的湿陷性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IPC分类】E02D1/02
【公开号】CN205276238
【申请号】CN201521090471
【发明人】轩俊杰, 李朝晖, 杜耀辉
【申请人】西北民族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