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桥变道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24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桥变道式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交桥,特别涉及一种直桥变道式立交桥。
中国专利CN1389627公布了一种包括设在路口各道路上的S型桥、直行桥、双道S型桥,所述的S型桥或双道S型桥为俯视呈S型的桥,它架设于纵向道路横向道路进入路口之前靠中心线的右车道与靠中心线的左车道之间,所述的直行桥架设于纵向道路进出路口的两端。该方案虽然解决了路口的全互通问题,但在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经济性上并不是最佳状况。如该方案用了7条标准桥*及一条下穿式隧道。在变道措施上采用的是S型桥,在CN1215112、CN1164597、CN1105084、CN1135554公布的数种运用变道机制设计的立交桥虽都极富创意,但无一不是采用S型桥,该型桥对车辆的安全行驶有隐患,其因是对立交桥而言追求的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通过,在速度快、桥道窄的情况下车辆的连续两次转弯的确是一种安全隐患,由其是当这种连续两次转弯的S型桥出现在下坡时。
在十字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的顺向道内侧,中心处16、17至终点与左转桥5、6的下坡1/2坡长处连为一体,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逆向道内侧;该桥为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桥,两条1/2通过高度的变道地堑14、15起点位于远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下穿两桥并列中心处16、17后完成变道,终点止于近路口处各自逆向道中间道;该地堑与中心处16、17交叉处为道路的通过高度;但桥的高度和地堑的深度并不局限于各1/2只要满足两者之和为通过高度而不限其比例,在横向道路(主干道)路口交叉处设置有双线跨线桥9,它与4条直桥变道引桥1、2、3、4连为一体,引桥2、4的起点置于各自顺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变道,终点为引桥1、3止于各自逆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还原变道;在横向道路上还设置有两条左转桥5、6起点置于各自逆向道内侧,终点止于纵向道路逆向道中间道,该桥至起点起至双线跨线桥9之前一段与引桥2、4连为一体。非机动车及行人道10、11、12、13为下穿式隧道置于路口下方呈X型贯通道路4个对角方向。行人梯步18非机动车道19。


图1是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和车辆流向图。
图2是实施例1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平面示意和车辆流向图。
图4是实施例2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2的非机动车、行人道平面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一种无桥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的平面示意和车辆流向图。
图中虚划线为车道线,虚点线为被桥遮掩的车道线,箭头表示车道功能及车辆流动方向。疏密线表示地堑由浅入深最密处为最深处。图7可兼作图1的局部剖图,以利看清桥下的车辆方向。
实施例1参看图1、2、5在十字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的顺向道内侧,中心处16、17至终点与左转桥5、6的下坡1/2坡长处连为一体,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逆向道内侧;该桥为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桥,两条1/2通过高度的变道地堑14、15起点位于远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下穿两桥并列中心处16、17后完成变道终点止于近路口处各自逆向道中间道;该地堑与中心处16、17交叉处为道路的通过高度;但桥的高度和地堑的深度并不局限于各1/2只要满足两者之和为通过高度而不限其比例,在横向道路(主干道)路口交叉处设置有双线跨线桥9,它与4条直桥变道引桥1、2、3、4连为一体,引桥2、4的起点置于各自顺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变道,终点为引桥1、3止于各自逆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还原变道;在横向道路上还设置有两条左转桥5、6起点置于各自逆向道内侧,终点止于纵向道路逆向道中间道,该桥至起点起至双线跨线桥9之前一段与引桥2、4连为一体,非机动车行人道10、11、12、13为下穿式隧道,设置于道路交叉口地面下方呈X型贯通路口4个对角方向,非机动车道19置中间,行人梯步18置于非机动车两边。
它的车辆流向如图1箭头所示1、纵向道的右行车直接右转完成右转弯。
2、直行车穿过双线跨线桥9偏左驶入直桥变道桥8完成变道,下桥后完成还原变道直行完成。
3、左转车经1/2通过高度的地堑14穿过两桥并例中心17后完成变道驶入逆向道中间道回到地面,偏左穿过双线跨线桥9进入横向道路逆向道中间道,完成还原变道及左转弯。
4、横向道路右转车直接右转完成右转弯。
5、直行车下穿引桥1,驶入引桥4直行,在直行中完成变道,通过引桥3后还原变道完成直行。
6、左行车下穿引桥1后完成变道,驶入左转桥6后,直接左转完成还原变道及左转弯。
本图为双向全对称,另两个方向的车流方向与上述完全一致。实施例2参看图3、4在十字路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的顺向道路内侧,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的逆向道内侧,它不与左转桥5、6连体,纵向道路顺行道左转车从地面道路上下穿直桥变道桥7、8中心进入各自逆向道内侧而实施变道。从图3与图2的对比中可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差别仅在于直桥变道桥7、8是一条高架桥,它不与左转桥5、6连体,1/2通过高度路堑14、15因此取消,其余结构与车辆流向都与实施例1一至,故不累述。
由于地堑的采用使桥的高度仪为1/2通过高度,由于桥的纵坡短因此可将坡度加到6%,因此桥的长度将减少2/3,该方案的标准桥数量为4条,由于高度低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架桥,其表现形式仅为路堤而已,只在与路堑交叉处才有一段几米或几十米的跨桥。经简略计算本实施例的挖方约5200m3,而一条双线跨线下穿式隧道的挖方约6300m3,用不到1条双线跨线下穿式隧道的挖方而节约3条桥又由于地堑对边墙的支护比隧道简单得多,因而该实施例是本发明中最为经济的一种直桥变道式立交桥的建造方法,没有选为最佳实施方案1是因为它在解决机非分离上欠佳。
在横向道路上设置有一双线跨线下穿式隧道25,两条左转桥5、6起点置于各自顺向道中间道与隧道25起点平行,终点止于纵向道路各自逆向道中间道,它的车辆流向与实施例1的差别仅在于横向道路的直行车走下穿式隧道直行。在道路的纵向设置有两条下穿式非机动车行人过街隧道26、27,在道路交叉口上方对角线设置有非机动车行人过街天桥28,其中心处与左转桥5、6中心处并列并以此为依托而不再设中心桥墩。
本实施例优化的设计使整座立效桥只用 条标准桥把变道式立交桥的优势发挥至极至。在只用一条双线跨线下穿式隧道和两条各1/3标准桥长的1/2通过高度地堑的前题下,本实施例所用桥数之少以达极限。并能彻底解决机非分离。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克服了CN1389627方案采用S型桥和在有7条桥的情况下还有一条下穿式隧道的不足之处。采用直桥变道使车辆在桥上避免了重复转弯而提高了安全性和通过速度,优化的设计使之在6/6相交6/6车道时仅用6条标准桥。
2、采用两条只有1/2通过高度的路堑而少用一条桥,提升了立交桥的经济性。
3、当全部采用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桥和1/2通过高度地堑时它的经济性最好。
4、省去了向外延伸的匝道而不占地,在城市空间相对拥挤的环境下不对道路四周的建筑物拆迁。
5、不用下穿式隧道提高了立交桥的工程经济性。因相对于桥而言,下穿式隧道工程大、工期长、造价高。
6、由于整座桥为地上单层结构,可很方便地在交叉路口下方设置非机动车、行人道,彻底解决机非分离,对城市繁华路口尤为重要。
7、道路的四个方向均可实现调头。
8、由于单层结构,因此可很方便地将所有桥梁以下穿式隧道代替而成为没有桥的立交桥!仅管下穿式隧道的造价高于桥梁,但它能适应某些特定环境比如道路四周是文物级古建筑。该路段又是商业繁华区或交通要道,如建高架桥有碍四周人文景观,此种情况下没有桥的立交桥不失为两全之策。
9、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可使本发明仅用 条桥,而实现全互通,并能彻底解决机非分离。
*所渭标准桥,是本文引入的一条定义,意即假设桥的通过高度为5米,以4%的坡度计,其引桥长度为125米,桥的总长度2×125米=250米为一标准桥长,以此衡量各方案中桥的数量多寡,有的方案桥数虽少但很长或很高,将桥的长度定量比较,以权衡各方案的工程经济性。比如本发明中从图1上看只有5条桥(4条+2个半条桥),但引桥1、3很长,各为半条标准桥长合计为一条桥,因此本发明为6条标准桥。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十字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的顺向道内侧,中心处16、17至终点与左转桥5、6的下坡1/2坡长处连为一体,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逆向道内侧;该桥为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桥,两条1/2通过高度的变道地堑14、15起点位于远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下穿两桥并列中心处16、17后完成变道终点止于近路口处各自逆向道中间道;该地堑与中心处16、17交叉处为道路的通过高度;但桥的高度和地堑的深度并不局限于各1/2只要满足两者之和为通过高度而不限其比例,在横向道路(主干道)路口交叉处设置有双线跨线桥9,它与4条直桥变道引桥1、2、3、4连为一体,引桥2、4的起点置于各自顺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变道,终点为引桥1、3止于各自逆向道内侧在直行中完成还原变道;在横向道路上还设置有两条左转桥5、6起点置于各自逆向道内侧,终点止于纵向道路逆向道中间道,该桥至起点起至双线跨线桥9之前一段与引桥2、4连为一体,非机动车行人道10、11、12、13为下穿式隧道,设置于道路交叉口地面下方呈X型贯通路口4个对角方向,非机动车道19置中间,行人梯步18置于非机动车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十字路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的顺向道路内侧,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的逆向道内侧,它不与左转桥5、6连体,纵向道路顺行道左转车从地面道路上下穿直桥变道桥7、8中心进入各自逆向道内侧而实施变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的直桥变道方法,同样适用于地下单层交通网络系统,其特征是地平面以上没有构造物,在十字相交道路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直道变道的下穿式隧道7、8,其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逆向道内侧,在横向道路上原桥1、2、3、4、5、6、9被下穿式隧道取代,在车辆交汇处用地面平桥20、21、22、23、24跨接于隧道两岸而构成的地下单层全互通立交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十字相交道路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直桥变道桥7、8,其起点与左转桥5、6的终点平行,除顺向边道与逆向边道和与桥7、8并列的一段直行道外均为1/2通过高度地堑,横向道路上只有从纵向道路来的两条左转道与左转桥5、6并列的一段为1/2通过高度地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其特征是在十字相交的纵向道路上设置有两条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直桥变道桥7、8,起点位于近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终点止于远路口处各自逆向道内侧,其中心处16、17与从横向道路来的左转桥5、6下坡的1/2坡长处对齐;两条1/2通过高度的地堑14、15起点位于远路口处各自顺向道内侧,下穿两桥并列中心处16、17后终点止于近路口处各自逆向道中间道回到地面而完成变道;在横向道路上设置有一双线跨线下穿式隧道25,两条左转桥5、6起点置于各自顺向道中间道与隧道25起点平行,终点止于纵向道路各自逆向道中间道,它的车辆流向与实施例1的差别仅在于横向道路的直行车走下穿式隧道直行。在道路的纵向设置有两条下穿式非机动车行人过街隧道26、27,在道路交叉口上方对角线设置有非机动车行人过街天桥28,其中心处与左转桥5、6中心处并列并以此为依托而不再设中心桥墩。
6.根据权利要求1、2、3、4、5之一所述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其特征是所设计建造的直桥变道式立交桥而不限道路的车道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直桥变道式立交桥包括有设在相交道路纵向的两条1/2通过高度的低高度直桥变道桥,2条1/2通过高度的地堑和在横向道上设置的双线跨线桥以及它的4条直桥变道引桥和两条左转桥,由于采用直桥变道避免了车辆在速度快桥面窄的情况下的连续两次转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通过速度,没有向外延伸的匝道而不占地在城市空间相对拥挤的情况下不对道路四周的建筑拆迁,在交叉路口下方设置下穿式非机动车行人道彻底解决机非分离,因简洁的单层结构从而可将所有桥以下穿式隧道代替而成为一座没有桥的奇妙的立交桥。它适用于特定的周边环境,在桥隧结合方案时仅用文档编号E01C1/04GK1445413SQ0311742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张宁 申请人:张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