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73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雪车,具体地,涉及一种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强风冷吹式综合除雪车是依靠强劲的风道出风口的风速以快速清除各种轨道上或机场跑道最顽固的积雪和结冰。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吹雪车,有的风道是固定的,只能以一种状态进行作业。有的虽然能左右转动,但是运动幅度过大,容易造成车辆行驶不稳定。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吹雪车及其吹雪车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吹雪车风道包括了总风道1、支撑架2、外弯道3、旋转机构4、外风道5、升降动力缸8、内风道9、风嘴连接风道10、前风嘴动力缸11、前风嘴12等部件,高压冷风从吹雪车车体100上的风机出口通过总风道I进入外弯道3、外风道5和内风道9,经过水平的风嘴连接风道10,最后从前风嘴12喷出,作用到路面雪地上。作业过程中,若遭遇障碍物或孔洞而需要调整风嘴的高度时,在升降动力缸8的作用下,内风道9、旋转机构4、风嘴连接风道10、前风嘴12以及前风嘴动力缸11等部件可以跟随动力缸升降运动。上升过程中,内风道9逐渐收缩回外风道5内,下降时,内风道9从外风道5内伸出。在旋转机构4的作用下,风嘴连接风道10、前风嘴12以及前风嘴动力缸11可以朝向车辆左右侧旋转。前风嘴12活动安装在风嘴连接风道10的前端,在前风嘴动力缸11作用下可以灵活地调整出风角度。图1所示的吹雪车,通过设置旋转机构4带动风嘴连接风道10和前风嘴12等旋转,作业面积广,但运动幅度不大,不影响车辆运行的稳定性。然而,上述吹雪车存在诸多不足。在吹雪车的作业过程中,由于内风道9与外风道5之间为可伸缩结构,伸缩幅度较大,伸缩过程中内风道9与外风道5之间难以保持同轴度,容易造成卡死等现象。而且单个升降动力缸8布置在风道的一侧,作用力不均衡,加剧造成内风道9与外风道5之间的不同轴,容易使局部接触的部位过快的磨损。通常重达100多公斤的旋转机构4跟随内风道9伸缩,也会加重升降动力缸8的负担。高速冷风还能够从内风道9与外风道5之间的径向环 状间隙中泄露出,影响吹风的风速和风量。因此,吹雪车风道的设计应兼顾效率与清洁度的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路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况来调整出风口的高度、水平角度、垂直角度以及出风口的大小等,风道的状态对工作效率、施工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风道安装和运行稳定、顺畅,满足吹雪作业的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吹雪车风道,该吹雪车风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总风道、弯道、外风道、内风道和风嘴连接风道,所述总风道与吹雪车上的风机出口相连,所述内风道的一端可伸缩地套接于所述外风道内,其中,该吹雪车风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内风道在所述外风道内伸缩移动时保持同轴的同轴保持机构。[0006]优选地,所述同轴保持机构包括导杆和导套,所述导杆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风道上并与所述外风道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所述导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且与所述内风道相连。优选地,所述导杆为多个,该多个导杆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风道的外壁面上。优选地,该吹雪车风道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包括基体部分和能够相对于该基体部分旋转的旋转部分,该基体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弯道,所述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外风道上以带动该外风道相对于所述弯道旋转。优选地,该吹雪车风道包括多个升降动力缸,该多个升降动力缸的各自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风道的外壁面上并沿周向均匀布置,另一端与所述内风道或风嘴连接风道相连。优选地,该吹雪车风道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环绕设置在所述内风道的外壁面上以密封该内风道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风道的内壁面之间的径向环状间隙。优选地,上述风嘴连接风道水平向前伸出,该风嘴连接风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风嘴和后风嘴。优选地,所述前风嘴与所述风嘴连接风道之间套接接合,在所述前风嘴和风嘴连接风道的各自接合端上,该各自接合端的顶部形成为能够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形状,所述前风嘴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于所述风嘴连接风道上;其中,所述吹雪车风道包括前风嘴动力缸,所述前风嘴动力缸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风嘴和风嘴连接风道上以推动所述前风嘴绕该前风嘴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点枢转。优选地,所述前风嘴的前端面上设有风门,该风门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风嘴上以可枢转地打开或遮挡所述前风嘴的前端面的一部分。优选地,该吹雪车风道包括风门动力缸,该风门动力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前风嘴上并且所述风门动力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风门以推动该风门枢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吹雪车风道的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吹雪车车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吹雪车风道,所述吹雪车车体上伸出有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横向支撑部和竖向支撑部,该竖向支撑部向上支撑位于所述吹雪车车体上方的所述总风道,所述横向支撑部的端部形成为环箍,该环箍套装在所述外风道或内风道的外壁面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中,通过设置用于使内风道在外风道内伸缩移动时保持同轴的同轴保持机构,可解决风道上下移动时内、外风道之间容易产生轴向偏差进而造成碰撞、卡死等的情况。风道安装结构稳定,竖向支撑部能够向上支撑位于吹雪车车体上方的总风道,横向支撑部端部的环箍可径向限定内外风道的横向的较大幅度移动,保持作业时的车体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吹雪车及其吹雪车风道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图2中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清楚地示出了前风嘴部分的结构。附图标记说明I 总风道2支撑架3 弯道4旋转机构5 外风道6密封件7 导杆8升降动力缸9 内风道10风嘴连接风道11 前风嘴动力缸 12前风嘴13 风门动力缸14风门15 后风嘴V导套21 横向支撑部22竖向支撑部
100 吹雪车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方位词如“前、后”通常是针对车辆的行驶方向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即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雪车风道,该吹雪车风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总风道1、弯道3、外风道5、内风道9和风嘴连接风道10,总风道I与吹雪车上的风机出口相连,内风道9的一端可伸缩地套接于外风道5内,高压冷风从总风道I中向外流出。此外,该吹雪车风道上还设置用于使内风道9在外风道5内伸缩移动时保持同轴的同轴保持机构。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所述同轴保持机构,以解决风道上下移动时内、外风道之间容易产生轴向偏差,进而造成摩擦、碰撞和卡死等情况。此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同轴保持机构可具有多种结构形式,譬如可以是以下将阐述的导杆导套构件,还可以是例如镶套在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的法兰环弹性构件等,其它结构形式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同轴保持机构设计为包括导杆7和导套7’,并且导杆7固定连接到外风道5上并与外风道5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导套7’可滑动地套设在导杆7上且与内风道9相连。这样,内风道9能够通过相连的导套7’沿导杆7竖直地上下移动,从而在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导杆7保持与外风道5同轴。导杆7可同轴地布置在外风道5内,也可如图2所示的布置在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如图2所示的,当导杆7安装在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时,为了结构平衡,导杆7优选为多个,该多个导杆7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导杆7,不仅布置结构合理,在如下将阐述的在外风道5上安装旋转机构4时,更便于传递旋转力,受力均衡。如前所述,图1中的旋转机构4安装在内风道9上以带动下方的风嘴连接风道10等部件旋转,但旋转机构4重量大,在风道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需要随同内风道9上下移动,从而给升降动力缸8增加了载荷。基于此,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机构4的安装位置上提。该旋转机构4包括基体部分(图2中不可见)和能够相对于该基体部分旋转的旋转部分(即图2或图3中所示的外圈部分),该基体部分固定连接于弯道3,旋转部分则安装在外风道5上以带动该外风道5以及外风道5下方的内风道9和风嘴连接风道10等部件相对于弯道3旋转。其中,外风道5与内风道9之间通过多个导杆7传递旋转力。旋转机构4由于安装在外风道5的上部,从而不再跟随内风道9上下移动,减轻了升降动力缸8的负荷,使得升降运动更为轻便灵活。由于操作灵活,运行稳定,风道旋转和升降时,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均较小。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吹雪车风道上还设置了多个升降动力缸8,以替代图1所示的单个升降动力缸8,该多个升降动力缸8的各自一端固定连接到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并沿周向均匀布置,另一端与内风道9或风嘴连接风道10相连。如图3所示,这样设置两个动力缸9并对称布置在风道两侧,可有效解决因设置单个升降动力缸8而造成的偏载和不同轴问题,上下移动的作用力更为平衡,运行时更平稳。为了解决前述的高压冷风泄露的问题,提高风力和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的吹雪车风道上还设置了密封件6,该密封件6环绕设置在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以密封该内风道9的外壁面与外风道5的内壁面之间的径向环状间隙。密封件6可以是弹性密封圈等常见环状密封件,既要能封堵内、外风道之间的间隙,解决冷风泄漏的问题,又必须不能太影响内、夕卜风道之间的伸缩移动。此外,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吹雪车中,由于仅在水平向前伸出的风嘴连接风道10的前端设置了前风嘴12,前风嘴12可在旋转机构4的带动下沿车辆左右方向往复摆动吹雪。但前风嘴12的扫雪面积有限,而且前风嘴12喷出的高压冷风难以避免地将部分积雪吹往后部堆积,这些吹往前风嘴12后方的积雪容易遭车轮碾压,压实后进行第二次吹雪时难度更大。为此,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设置了如图2所示的后风嘴15,即在风嘴连接风道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风嘴12和后风嘴15。后风嘴15可将前风嘴12向后吹出的雪再次清扫,增加了吹扫面积。前、后风嘴的高度一致,吹扫的方向相同,使得清扫更干净,避免车轮碾雪,可较大幅度地提高作业效率。另外,为增加风嘴的操作灵活性,便于调整角度、风速和出风口大小等。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中以例举的方式展示了前风嘴12的一种连接结构,可达到以上目的。具体地,前风嘴12与风嘴连接风道10之间套接接合,图4中展示了风嘴连接风道10作为内管套设在前风嘴12内,但相反设置也可。在前风嘴12和风嘴连接风道10的各自接合端上,该各自接合端的顶部形成为能够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形状,前风嘴12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于风嘴连接风道10的外壁的底部上。其中,吹雪车风道上还设置了前风嘴动力缸11,前风嘴动力缸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风嘴12和风嘴连接风道10上以推动前风嘴12绕该前风嘴12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点枢转。如图4所示,当前风嘴12的出风口(即前风嘴12的前端面)需要向上调整时,则可操纵前风嘴动力缸11的活塞杆回缩即可,此时拉动前风嘴12更靠近风嘴连接风道10,二者之间的圆弧面重合部分的面积增加。需要向下调整时,则前风嘴动力缸11的活塞杆伸出即可。操作灵活方便,增加作业效果和实用性。而且,前风嘴12的前端面上还优选地设有风门14,该风门14可采用板件,其一端铰接在前风嘴12上以可枢转地打开或遮挡前风嘴12的前端面的一部分。即可调整前风嘴12的出风口的横截面积,通过改变出风口面积以调节出风口处的出风风速,使得出风状态灵活多变,可根据不同的积雪厚度、部件工作状态等情况调整风门14,从而改变出风口风速,以获得相应的风速冲扫力度。进一步地,还可设置风门动力缸13以调节风门14,该风门动力缸13固定安装在前风嘴12上并且风门动力缸13的活塞杆铰接风门14以推动该风门14枢转,如图4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吹雪车风道安装到吹雪车上时,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支撑架2对风道进行支撑,支撑架2握持在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缺乏对总风道I的支撑和对作旋转运动的结构(即图1中的风嘴连接风道10、前风嘴12和前风嘴动力缸11等)的支撑。为此,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吹雪车风道的安装结构,如图2或图3所示。该安装结构包括吹雪车车体1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吹雪车风道,吹雪车车体100上伸出有支撑架2,该支撑架2包括横向支撑部21和竖向支撑部22,该竖向支撑部22向上支撑位于吹雪车车体100上方的总风道1,以使得竖向支撑更牢靠稳固。横向支撑部21的端部形成为环箍,该环箍套装在外风道5或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如图3所示,环箍可由两个半环组成,可调节环箍的直径,从而使参与旋转的外风道5或内风道9获得一定余量的横向移动量,但又不至于移动过大,造成结构不稳,影响车辆运行。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吹雪车风道,该吹雪车风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总风道(I)、弯道(3)、外风道(5)、内风道(9)和风嘴连接风道(10),所述总风道(I)与吹雪车上的风机出口相连,所述内风道(9)的一端可伸缩地套接于所述外风道(5)内,其特征在于,该吹雪车风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内风道(9)在所述外风道(5)内伸缩移动时保持同轴的同轴保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保持机构包括导杆(7)和导套(7’),所述导杆(7)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风道(5)上并与所述外风道(5)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所述导套(7’)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7)上且与所述内风道(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7)为多个,该多个导杆(7)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吹雪车风道包括旋转机构(4),该旋转机构(4)包括基体部分和能够相对于该基体部分旋转的旋转部分,该基体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弯道(3 ),所述旋转部分安装在所述外风道(5 )上以带动该外风道(5 )相对于所述弯道(3)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吹雪车风道包括多个升降动力缸(8),该多个升降动力缸(8)的各自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外风道(5)的外壁面上并沿周向均匀布置,另一端与所述内风道(9)或风嘴连接风道(10)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吹雪车风道包括密封件(6),该密封件(6)环绕设置在所述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以密封该内风道(9)的外壁面与所述外风道(5)的内壁面之间的径向环状间隙。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连接风道(10)水平向前伸出,该风嘴连接风道(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风嘴(12)和后风嘴(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嘴(12)与所述风嘴连接风道(10)之间套接接合,在所述前风嘴(12)和风嘴连接风道(10)的各自接合端上,该各自接合端的顶部形成为能够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形状,所述前风嘴(12)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于所述风嘴连接风道(10)上;其中,所述吹雪车风道包括前风嘴动力缸(11),所述前风嘴动力缸(1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风嘴(12 )和风嘴连接风道(10 )上以推动所述前风嘴(12)绕该前风嘴(12)的接合端的底部铰接点枢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嘴(12)的前端面上设有风门(14),该风门(14)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前风嘴(12)上以可枢转地打开或遮挡所述前风嘴(12)的前端面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雪车风道,其特征在于,该吹雪车风道包括风门动力缸(13),该风门动力缸(13)固定安装在所述前风嘴(12)上并且所述风门动力缸(13)的活塞杆铰接所述风门(14)以推动该风门(14)枢转。
11.吹雪车风道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结构包括吹雪车车体(100)和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吹雪车风道,所述吹雪车车体(100)上伸出有支撑架(2),该支撑架(2)包括横向支撑部(21)和竖向支撑部(22),该竖向支撑部(22)向上支撑位于所述吹雪车车体(100)上方的所述总风道(I ),所述横向支撑部(21)的端部形成为环箍,该环箍套装在所述外风道(5)或内风道(9)的外壁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吹雪车风道及其安装结构,该吹雪车风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总风道(1)、弯道(3)、外风道(5)、内风道(9)和风嘴连接风道(10),总风道与吹雪车上的风机出口相连,内风道的一端可伸缩地套接于外风道内,该吹雪车风道还设有使内风道在外风道内伸缩移动时保持同轴的同轴保持机构。通过该同轴保持机构,可解决风道上下移动时内、外风道之间容易产生轴向偏差进而造成碰撞、卡死等的情况。风道安装结构稳定,竖向支撑部(22)能够向上支撑位于吹雪车车体上方的总风道,横向支撑部(21)端部的环箍可径向限定内、外风道的横向的较大幅度移动,保持作业时的车体稳定性。
文档编号E01H5/04GK202969315SQ20122071151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卜伟, 滕新科, 袁丁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