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24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装载检测作业人员和检测装置来检测拱桥的裂痕、强度等安全性的问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拱桥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施工人员、监工人员和后期维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拱桥的安全性能不应存在不足之处,以便确保其可以在设定范围内有效承载所要承受的负重。

目前,人们往往使用检测装置对目标拱桥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装置通常包括能够在拱桥底部上随着拱桥走向进行移动的行走车,以及通过悬挂构件悬挂在行走车的下方的车体。行走车在固定的悬挂轨道上行走,以带动车体行走。然而,由于行走车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促使车体进行摆动,使得行走车的移动速度受到严重制约。若行走车的移动速度过快,可导致车体的摆动幅度过大,尤其是在行走车启动、急刹急停、突遇强风、突然断电等引起车体摆幅过大或剧烈摆动等特殊情况会引起车体剧烈摆动,这给车体内的检测作业人员和检测器材带来巨大的坠落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及时缓冲车体的摆动,吸收在行走车启动、行走车急停、大风吹拂等特殊情况下车体受到瞬时冲击而摆动的能量,以提高装载在车体内的检测作业人员和检测器材的安全。

该检测装置包括:行走车;通过悬挂构件悬挂在行走车的下方的车体;以及设置在行走车与车体之间的阻尼机构。其中,当车体受到瞬时冲击而相对于所述车体摆动时,所述阻尼机构能对摆动的车体进行缓冲。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机构包括间隔式交叉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第 一和第二阻尼器均包括缸筒和活塞杆。其中,行走车和车体中的一个可转动式连接于缸筒的侧壁,行走车和车体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式连接于活塞杆的自由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缸筒的侧壁通过关节轴承与行走车和车体中的一个相连,并且关节轴承焊接在缸筒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位于不同的竖直平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行走车和车体同时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一阻尼器与竖直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等于第二阻尼器与竖直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二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为45°-13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分别位于悬挂构件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摆动的车体恢复到竖直位置时,第一阻尼器作用在车体上的水平分力能够与第二阻尼器作用在车体上的水平分力相抵消。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尼器为双出杆式粘滞阻尼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悬挂构件为笔直的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与行走车相铰接,而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拱桥的检测装置利用阻尼机构对摆动的车体进行缓冲,以降低车体的摆动幅度。与此同时,阻尼机构还能够防止车体在摆动过程中撞击附近的物体或部件,例如行走车。由此,提高了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拱桥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制造容易,组装方便,使用安全,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行走车和车体均位于竖直位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车体位于竖直位置,而行走车离开了竖直位置。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行走车2和车体7均位于竖直位置;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此时车体7位于竖直位置,而行走车2并不位于竖直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叙述的可转动式的连接包括普通铰接和球形连接;在图1或图2中,方向V代表竖直方向,方向L代表水平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检测装置10包括行走车2、车体7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行走车2和车体7的悬挂构件8。悬挂构件8用于将车体7悬挂于行走车2的下方。悬挂构件8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行走车2,而另一端固定或可转动地连接于车体。在本实施例中,悬挂构件8包括摆动杆。摆动杆的一端铰接于行走车2,摆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螺栓连接等常规固定方式)于车体7。这种悬挂构件8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简单,使得悬挂构件8的制造难度得以降低,进而可以降低悬挂构件8的制造成本。

行走车2上设置有悬挂轮、链轮以及链轮驱动机构。拱桥底部(通常为拱底)设置有悬挂轨道1,并且沿悬挂轨道1设置有平行于悬挂轨道1的链条。行走车2通过悬挂在悬挂轨道1上的悬挂轮而悬挂在悬挂在拱桥底部上,并能沿着拱桥的走向(与导轨的布置方向大致相同)进行顺畅移动。行走车2的链轮的轴线与悬挂轮的轴线平行,链轮与链条相互啮合。链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链轮旋转以带动行走车2沿悬挂轨道1行走。链轮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传动连接于减速器,减速器传动连接于链轮。通过减速器增大电机输出的转矩来驱动链轮转动。

车体7构造成上部开口的箱体或吊篮。车体7用于装载检测器材和检测作业人员。其中,悬挂构件8能够允许车体7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摆动。也就是说,车体7可在图1中进行朝左或朝右的摆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检测装置10还包括设在行走车2与车体7之间的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包括间隔式交叉的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可以是粘滞阻尼器。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均包括缸筒31、活塞和活塞杆32。缸筒31包括筒体以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端盖。筒体呈大致的圆筒结构,两个端盖盖合在筒体的两端。两个端盖的中部均设置有供活塞杆32通过的通孔。活塞杆32从这两个通孔中穿过使得活塞杆32与缸体31同轴。这两个通孔中均设置有密封件(例如密封环)以使得端盖与活塞杆32密封配合。 活塞设置在缸筒31内并将缸筒31的内腔分隔为两个腔室。这两个腔室内容纳粘滞流体,例如二甲基硅油。活塞上设置有连通两个腔室的通道。活塞杆32还贯穿活塞,并与活塞固定连接。其中,行走车2和车体7中的一个可转动式连接于缸筒31的侧壁,行走车2和车体7中的另一个可转动式连接于活塞杆32的自由端。由于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两者相互交叉并且间隔开,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均能够有效地缓冲车体7摆动,并吸收车体7摆动的能量。尤其是,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能保证其具有很大的行程。通常,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的行程可以达到其安装距离(即车体7在最大设计摆幅时,第一阻尼器3或第二阻尼器6分别在车体7和行走车2上的支点的最小距离)的3倍以上,能充分满足车体7的大幅度摆动的要求,特别适用于对拱桥的拱底的检查。

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为车体7的摆动提供阻力,阻力的大小与车体7的摆动速度呈正相关。车体7摆动的速度越大,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提供的阻力越大,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吸收的摆动能量的能力越大。当移动的行走车2通过悬挂构件8带动车体7随着行走车2进行移动时,行走车2能够促使车体7在竖直平面内进行缓慢摆动,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的内部所产生的阻力较小,车体7能顺利摆动。但是,当车体7受到瞬时冲击时,例如在行走车启动、急刹急停、突遇强风、突然断电等引起车体7的摆动速度过快时,阻尼机构能够对摆动的车体7进行缓冲,同时大幅度吸收车体7摆动的能量。由此可知,本实施的阻尼机构能够缓冲的车体7的剧烈摆动,使得车体7的剧烈摆动幅度得以大大缩减,难以发生人或物从车体7内坠落的事故。与此同时,阻尼机构还能够防止车体7在摆动过程中撞击附近的物体或部件(例如行走车2),进而保证车体7的安全。由此,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如图1和图2所示,缸筒31的侧壁通过关节轴承5与行走车2和车体7中的一个相连,并且关节轴承5焊接在缸筒31上。在阻尼器的安装过程中,首先把各阻尼器的活塞杆32的端部连接在行走车2上,其次把关节轴承5固定在车体7上,最后把缸筒31焊接到关节轴承5上。在焊接之前,装配人员容易快速地调整各阻尼器的角度,以便把各阻尼器调整预设角度后再进行焊接固定,整个调整过程非常简单,可大幅度地提高装配人员的装配效率。与以往阻尼器的连接方式相比,本实施的阻尼器的连接方式可降低对阻尼器的尺寸以及型号的要求。

为了增强各阻尼器对车体7的作用,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可设置在不同的竖直平面内。由于车体7在竖直平面内做摆动,并且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对车体7的作用力也位于竖直平面内,因此各阻尼器能够对车体7进行充分的作用。进一步地,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可分别位于悬挂构件8的两侧,以便保证车体7的受力较为均匀,使得悬挂构件8不用承受不必要的扭矩,由此有效提高悬挂构件8及连接关节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当行走车2和车体7同时处于竖直位置时,第一阻尼器3与竖直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一夹角A1等于第二阻尼器6与竖直方向之间所形成的第二夹角A2。第一夹角A1和第二夹角A2的取值范围优选为45°-135°。由于第一夹角A1与第二夹角A2相等,使得第一阻尼器3作用在车体7上的水平分力能够与第二阻尼器6作用在车体7上的水平分力相抵消,从而保证车体7在匀速水平运动过程中始终能够位于竖直位置,保证车体7能准确对拱桥进行检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阻尼机构构造成当摆动到其他位置的车体7恢复到竖直位置时,第一阻尼器3作用在车体7上的水平分力始终能够与第二阻尼器6作用在车体7上的水平分力相抵消。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车体7容易恢复到竖直位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车体7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阻尼器3和第二阻尼器6优选为双出杆式粘滞阻尼器,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阻尼器的使用寿命并延长阻尼器的行程。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拱桥的检测装置10能够及时缓冲车体7的摆动,以提高车体7的所承载的检测作业人员和检测器材的安全。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