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通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9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上通行结构包括:固定挡水板、活动板、主支墩、次支墩、支撑杆和驱动装置;

所述固定挡水板固定在所述主支墩下端外侧的迎水面上;

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主支墩的顶部转动连接;或者,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挡水板的顶部或所述主支墩的顶端转动连接;

所述次支墩用于当所述活动板处于水平状态时对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形成支撑;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主支墩上或次支墩的侧面上;

所述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供支撑杆竖直移动的滑槽;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滑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上设置有锁紧装置,用于当支撑杆滑动到所述锁紧装置处时锁紧所述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主支墩的顶部或固定挡水板的顶部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构造粱;

所述次支墩和/或主支墩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构造粱相对应的具有预设深度的构造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板的底部与所述主支墩的顶部转动连接时: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支墩的侧面上;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的邻近固定挡水板的一端的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的底部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主支墩的顶部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活动板邻近固定挡水板的一端的距离小于旋转轴与活动板的另一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坝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挡水板的上端抵接;

所述活动坝板与固定挡水板的抵接处设置有止水带,用于防止碰撞和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挡水板的顶部或所述主支墩的顶端转动连接时: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次支墩的侧面上;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的底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挡水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止水带,用于防止碰撞和摩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通行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由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

所述主支墩、次支墩和固定挡水板均为混凝土结构或者钢板结构或者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或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组合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