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86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道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道路。



背景技术:

无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材料对于水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水是引起路面结构损坏甚至是早期损坏的主因。但是路面结构材料的组成特点,特别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是无法阻止水分由道路表面通过路面结构中的空隙进入到结构层内部的,即使是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规范要求的设计空隙率最高可达5%。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虽然结构本身的材料组成特点使得其具有致密的特点,但为了便于伸缩而设置的各种接缝,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是水由道路表面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途径。钻芯结果显示,使用一定年限的道路,即使没有达到设计年限,无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都会出现面层破碎或者基层破碎的情况。结构层的破碎,使得水分进入路面结构并通过路面结构进入路基,更加容易。

根据规范要求,路基土应处于干燥或者中湿状态,路基土中水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上部路面结构进入;一种是由地下水进入。无论是规范还是设计,对于路基防止地下水的影响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防止措施,规范规定了各个地区的临界水位高度,即地下水位至路床底部的距离,以避免路基土因地下水上升进入其中而强度受损,最终影响到其上的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对于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如下:新建道路在规划时满足临界高度要求;旧路改造当临界高度不满足规范要求时,设置碎石垫层;当地下水位位于路床标高以上时,采用隔水措施。

相比于对地下水对路基土所产生影响的重视,无论是规范还是设计,对于由路面结构进入路基的水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上部来水进入路基,使得路基强度降低,并会加速缺乏稳固基础的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

有鉴于此,需要在现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路基设计进行完善,不仅要限制地下水对于路基的不利影响,也要限制由路面结构至上而下垂直进入路基的水对路基的不利影响。而在前者相对较为完善的今天,后一种思路无疑将会对解决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道路,其不改变现有的路面结构设计体系,只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完善。比较容易实施,不必增加新型构件,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常规材料,增加的造价有限。所增加的材料既起到了排水和防水的作用,同时又兼顾增强路面结构强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道路,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于路基上的防水层、垫层、排水层和路面结构层,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顶部设置密闭的盖板,排水盲沟靠近道路一侧于所述排水层所在高度设置进水格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水格栅高度与排水层相等,进水格栅底部与排水层底部齐平,进水格栅顶部与排水层顶部齐平。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水层包括防水土工布。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垫层包括中粗砂垫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层包括碎石排水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水盲沟纵坡同道路纵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水盲沟内铺设碎石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碎石层顶部低于垫层5c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水盲沟接入市政雨水管道或者排水边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路面结构层下方铺设防水层,水分经路面结构层之后被防水层阻隔,并经路面结构层下方的排水层排出,路面顶部的水分不会垂直进入路基土,从而避免路基强度降低以及因缺乏稳固基础而使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此外,本实用新型在防水层和排水层间设置垫层,垫层将防水层和排水层相分隔,避免排水层压实的过程中影响其下的防水层的完整性,可以保证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现有的路面结构设计体系,只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完善。比较容易实施,不必增加新型构件,所采用的材料都是常规材料,增加的造价有限。所增加的材料既起到了排水和防水的作用,同时又兼顾增强路面结构强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道路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道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盲沟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道路,包括由下到上依次铺设于路基11上的防水层1、垫层2、排水层3和路面结构层,路面结构层包括面层4和基层5,所述防水层1包括防水土工布。所述垫层2包括中粗砂垫层。所述排水层3包括碎石排水层。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盲沟6,排水盲沟6纵坡同道路纵坡,排水盲沟6接入市政雨水管道7或者排水边沟。排水盲沟6内铺设碎石层。碎石层8顶部低于垫层5cm。排水盲沟6顶部设置密闭的盖板9,注意盖板9与排水盲沟6之间要密封,防止小粒径的颗粒进入,堵塞排水盲沟6,排水盲沟6靠近道路一侧于所述排水层3所在高度设置进水格栅10,所述进水格栅10高度与排水层3相等,进水格栅10底部与排水层3底部齐平,进水格栅10顶部与排水层3顶部齐平。

本实用新型设计思路如下:

1.路面结构层底部设置碎石排水层。如果说受制于路面结构材料组成的特点,水分由上而下进入路面结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阻止其发生的,那么水分进入路面结构之后再垂直进入路基土,是有条件被阻止的,防水土工布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防水土工布的设置位置。不能在路面结构层底部设置防水土工布,由于防水土工布紧贴路面结构层,积聚在土工布上的水分虽然无法进入路基,对路基是有利的,但是由于这部分水分缺乏排除途径,使得路面结构下部的一部分长期受到水的浸泡,而强度受损。虽然解决了路基的问题却带来了新的问题。

既然必须在路基土和路面结构之间设置防水层,又不能直接在路面结构底部直接铺设,唯一的方案是防水层与路面结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应设置排水层,使得由路面结构垂直下来的水分可以接着在排水层内部下渗,不至于对其上的路面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2.在碎石排水层下面设置中粗砂垫层,在垫层下设置防水土工布。不能在碎石排水层的底部直接铺设防水土工布,因为碎石尖锐而坚硬的棱角会使得其在压实过程中刺破防水土工布,进而影响防水效果,甚至使防水功能失效。因此,应在碎石排水层下设置中粗砂垫层,由于其不像碎石那样有尖锐的棱角,形状圆润,因此在压实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下的防水土工布的完整性,可以保证防水效果。

3.在道路边缘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纵坡同道路纵坡,排水盲沟内部填大粒径碎石,碎石的顶面低于垫层5cm,在排水盲沟靠近路面结构一侧,设置进水格栅,其高度与碎石排水层相等,底部与碎石层底部齐平,顶部与碎石层顶部齐平。在盲沟的顶部设置密闭的盖板。

4.在合适的位置,将排水盲沟的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或者排水边沟。

本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点如下:

1)该方案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路面结构。

2)仅在路面结构层底部设置碎石排水层、中粗砂垫层和防水土工布,就可以防止水分由上至下进入路基土,在设计理论上更加完善。

3)排水盲沟的设置简便易行,通过排水盲沟将路面结构的下渗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或边沟,使得道路范围内的雨水的去处,都有相应的途径,路表径流的雨水流入收入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或者流入排水边沟;通过路面结构下渗的雨水通过盲沟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或边沟。使得设计更加具有合理性。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