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842阅读:1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人行道一般位于车行道外侧,为露天布置,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有行道树,或者侧绿化带。城市用地日益减少,为了节省用地,且满足道路的基本交通功能,行道树或侧绿化带的宽度一般较小(一般小于2m)。近年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各地也在旧路改造和新建道路中增加了非机动车道的内容,其或与机动车道共面,或与人行道共面,从舒适性的角度考虑,非机动车道的铺装一般为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装。

现有的设计思路虽然也在逐渐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无论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舒适性的角度,仍然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行道树或侧绿化带的宽度较窄,使得根系的生长空间必然向人行道和车道延伸,会对路基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近期的技术方案考虑了对于地下水位的补充,有些地方设置了透水砖铺装,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因为仍然普遍采用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没有考虑水从透水砖的下渗,对基层和路基的不利影响;即使没有设置透水砖,雨水仍然会沿着砖之间的缝隙下渗进入基层和路基之中;由于一般设计为露天的人行道,人走在上面难免会有经受日晒雨淋的时段,此时的行走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之所以人行道的设计存在这么多问题,是因为今天的技术方案仍然停留在只关注于满足人行道的基本功能,对于细节包括路面结构的处理不够完善。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如今的人行道本应该具备更多的功能,如果附加的功能能够解决路面结构的问题,那就是两全其美。

今天,无论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存在对现有的人行道设计理念进行提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改变固有的思路,使人行道的功能得到延展,在满足步行的需求之外,增加精神层次的享受,使人们经过一段人行道,身体的感受是舒适的,精神的感受也是愉悦的,不仅仅只能感受到道路两边的风景,人行道本身赋予我们的体验也可以为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其可使舒适性大大提高,使人行道成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在解决舒适性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解决了路面结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包括设在车行道一侧的人行道,人行道在远离车行道的一侧设有若干立柱,立柱沿人行道纵向依次排列,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信息板,信息板在交叉口位置断开形成可供人们通过的间隙,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遮盖住人行道的遮阳棚。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信息板采用电子屏、阅报栏和广告栏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遮阳棚采用透明板或浅色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遮阳棚向人行道外侧的立柱方向倾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为空心立柱,立柱的底部埋入路基土中并与市政雨水管道的连接管相接,立柱的顶部在遮阳棚的边缘设有可使遮阳棚上的雨水流入立柱内的进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在遮阳棚的下方设有座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非机动车道,立柱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立柱的顶部设有遮盖住非机动车道的非机动车道遮阳棚,非机动车道遮阳棚向立柱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取消宽度较窄的行道树或侧绿化带,增大人行道的空间,保留路灯,在满足人行道的基本需求即供行人步行之外,增加了信息板、遮阳棚等设施,不仅提升了舒适性,而且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板了解信息。其可使舒适性大大提高,使人行道成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在解决舒适性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解决了路面结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人行道的基本功能之外,开发出新的功能,新的功能使得舒适性大大提高,使人行道成为一个信息的载体,在解决舒适性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解决了路面结构的问题。本方案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行人的空间,但是造价的增加很有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遮阳棚的人行道,包括设在车行道1一侧的人行道2,人行道2在远离车行道1的一侧设有若干立柱3,将立柱3设置在人行道2的外侧,可以使得人们随时关注路面上的情况,比如公交车的情况。立柱3的高度应满足人行道2的净高要求2.5m。所述立柱3为空心立柱,立柱3的截面可以是各种形状,比如圆形、方形等,立柱3沿人行道2纵向依次排列,立柱3的作用之一是支撑立柱3之间的信息板,信息板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根据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灵活处理。信息板上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电子屏,也可以是传统的阅报栏、广告栏等。信息板在交叉口位置断开,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板之间空隙,或者在交叉口处了解其外侧的情况。立柱3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支撑其上的遮阳棚4,所述立柱3的顶部设有遮盖住人行道2的遮阳棚4,所述遮阳棚4采用透明板或浅色板,可以为人们遮挡一部分阳光,也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遮阳棚4沿道路纵向的坡度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透明或浅色的材质保证了人行道在白天有足够的采光。遮阳棚4使得雨水不会下落至人行道,较好地保护了人行道铺装,由于基层和路基对于水都是敏感的,水的进入将会大大削弱他们的强度和使用功能,因此,遮阳棚不仅大大提高行人的舒适性,也同时保护了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效果。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将大大节省维修费用和总造价。

所述遮阳棚4向人行道2外侧的立柱3方向倾斜。立柱3的底部埋入路基土中并与市政雨水管道8的连接管9相接,立柱3的顶部在遮阳棚4的边缘设有可使遮阳棚4上的雨水流入立柱3内的进水口。立柱3的间距不仅需要考虑遮阳棚4和信息板的荷载,还需要考虑流水量,以及市政雨水管道收水口的位置,立柱4的位置以与收水口接近为原则。

根据情况在遮阳棚4的下方于立柱3之间间断或连续设置座椅5,具有为人们提供休息小憩的功能。在公交车停靠站,座椅5和信息板可以与公交站台的设施相结合。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非机动车道6,即非机动车道6与人行道2共面设置,立柱3位于人行道2和非机动车道6之间,用于区别两者的功能,人行道2位于内侧,非机动车道6位于外侧,如此布置是考虑了行人要适时关注公交车的情况。立柱3的顶部设有遮盖住非机动车道6的非机动车道遮阳棚7,非机动车道遮阳棚7向立柱3方向倾斜。

本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点如下:

1、该方案适用于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面的情况。

2、本技术方案在满足人行道的基本需求即供行人步行之外,增加了信息板、遮阳棚、座椅等设施,不仅提升了舒适性,而且与时代的进步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板了解信息。

3、人行道路面结构的水损坏问题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增加的各种设施,即提高了舒适性,也解决了路面结构的水损坏问题,一箭双雕。

4、造价的增加有限,从道路的寿命周期考虑,减少了养护的费用。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