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840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



背景技术:

道岔轨距传统使用液压千斤顶或者拉杆来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操作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以达到调节操作简便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包括调节杆和挂钩,所述调节杆每端均设有一对用于定位道岔钢轨的挂钩,所述挂钩上设有用于调节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杆两端均为螺杆,调节杆上在每个挂钩外侧均设有调节螺母。

所述调节杆在两端螺杆之间为光杆。

所述调节螺母与挂钩之间设有垫片。

所述挂钩上的通孔为光孔。

所述挂钩上设有用于卡住道岔轨底边缘的卡槽。

所述挂钩上在卡槽位置处设有与轨底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平面。

所述挂钩上在卡槽位置处设有用于卡在轨底上表面的卡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工装结构设计合理,道岔钢轨两侧通过一对挂钩定位支撑,通过旋转内外调节螺母即可对轨距进行调整,轨距调节操作简便,效率高,并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装调节道岔轨距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杆、2.调节螺母Ⅰ、3.调节螺母Ⅱ、4.挂钩、401.通孔、402.卡槽、403.支撑平面、404.卡钩、5.道岔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用于调节道岔轨距的工装,包括调节杆1和挂钩4以及调节螺母,其中,调节杆1每端均设有一对用于定位道岔钢轨5的挂钩4,挂钩4上设有用于调节杆穿过的通孔401,调节杆1通过通孔穿过挂钩,挂钩相对调节杆可移动,调节杆1两端均为螺杆,调节杆1上在每个挂钩外侧均设有调节螺母。

调节杆1两端设置的挂钩和调节螺母一样,即在调节杆两端形成定位道岔钢轨底部的结构相同。调节杆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在调节杆在两端螺杆之间为光杆,挂钩上的通孔为光孔。

调节杆1每端通过一对挂钩将一个钢轨的底部定位,位于钢轨内侧的螺母为调节螺母Ⅰ2,位于钢轨外侧的螺母为调节螺母Ⅱ3,调节螺母与挂钩之间设有垫片,便于旋转调节螺母操作。

挂钩4上设有用于卡住道岔轨底边缘的卡槽402,挂钩上在卡槽位置处设有与轨底底面相配合的支撑平面403,挂钩上在卡槽位置处设有用于卡在轨底上表面的卡钩404。上述结构的挂钩卡住钢轨的轨底,并对轨底形成支撑,通过旋转调节螺母移动对应的道岔钢轨,道岔钢轨平移,调节稳定性好。

通过该工装对道岔轨距的调节方法:

将调节杆上两端的挂钩均挂到对应的道岔钢轨的轨底上,调节杆位于轨底下方;

旋紧挂钩外侧的调节螺母,将道岔钢轨定位;

根据需要平移一侧道岔钢轨,将该侧道岔钢轨一侧的调节螺母旋松,再将道岔钢轨另一侧的调节螺母旋紧,在调节螺母和挂钩共同作用下该侧道岔钢轨被平移,从而完成一对道岔钢轨的轨距调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