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轨放散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811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卡轨放散滚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轨放散滚筒,尤其涉及一种能提高无缝线路应力放散质量,使长钢轨放散均匀,且具有轨距卡控功能的卡轨放散滚筒。



背景技术:

在铺设铁路长轨的时候,需要将长轨放置于滚筒上,以使钢轨的摩擦力尽可能地减少,以降低对钢轨及扣件的损害,并且使钢轨可自由伸缩。然而,现有的滚筒只有应力放散功能,无轨距卡控功能,并且滚筒的水平滚轴数量少,无法较大地减少轨底摩擦阻力,保证长钢轨自由伸缩的能力有限,放散不够均匀,放散工效较低,辅助应力放散的质量尚可提高。另外,现有的滚筒的滚轴的承载力较低,只有1200kg/个-3500kg/个,放散滚筒安装后,工程车过车非常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无缝线路应力放散质量,使长钢轨放散均匀,且具有轨距卡控功能的卡轨放散滚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轨放散滚筒包括滚筒座及多个第一滚轴,所述滚筒座具有横向座及中心轴呈竖向地固定于所述横向座一端的轨距卡环,所述横向座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滚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上,且所述第一滚轴的中心轴水平地枢接于所述横向座上,以滚动地承载钢轨;所述轨距卡环开设有供轨枕螺栓穿过的通孔,以实现轨距卡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横向座上设置多个第一滚轴,使这些第一滚轴承载钢轨,从而可以尽可以减少轨底的摩擦阻力,极大地提高钢轨的应力放散效果及自由伸缩的能力,并且,通过在所述横向座的一端固定轨距卡环,通过在所述轨距卡环上设置供轨枕螺栓穿过的通孔,从而可以使滚筒实现轨距卡控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钢轨的铺设。

较佳地,所述卡轨放散滚筒还包括第二滚轴,所述轨距卡环靠近所述横向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滚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且所述第二滚轴的中心轴竖直地枢接于所述轨距卡环。通过设置呈竖直的第二滚轴,可以进一步减少钢轨的摩擦阻力,提高应力放散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滚轴的数量为3个。

较佳地,所述轨距卡环呈圆环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滚轴为一体成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卡轨放散滚筒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轨放散滚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卡轨放散滚筒100包括滚筒座1、三个第一滚轴2及一个第二滚轴3,所述滚筒座1具有横向座11及中心轴呈竖向地固定于所述横向座11一端的轨距卡环12,所述横向座11上开设有三个第一安装位13,三个所述第一滚轴2分别设置于三个所述第一安装位13上,且所述第一滚轴2的中心轴水平地枢接于所述横向座11上,以滚动地承载钢轨。所述轨距卡环12呈圆环结构,所述轨距卡环12开设有供轨枕螺栓穿过的通孔14,以实现轨距卡控,保证轨道尺寸结构,减少轨距调整工作量,有利于提前开通线路,保证行车安全。所述轨距卡环12靠近所述横向座11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安装位15,所述第二滚轴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15,且所述第二滚轴3的中心轴竖直地枢接于所述轨距卡环12。通过设置呈竖直的第二滚轴3,可以进一步减少钢轨的摩擦阻力,提高应力放散效果。

所述第一滚轴2及第二滚轴3为整体铸造结构,且本实用新型的滚筒选用Q235A型钢制成,以增加滚筒的力学强度,提高滚筒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滚轴的承载能力至少达到60000kg/个。

本实用新型卡轨放散滚筒100在作业(换轨或放散)前,先松卸扣件,安装放散滚筒,轨距卡环12套住轨枕的螺栓,所述滚筒座1平行于钢轨且垂直轨枕安装。此时卡轨放散滚筒100只起轨距卡控作用。待重载工程车通过(或换轨作业完成),将卡轨放散滚筒100旋转90度至平行轨枕且垂直钢轨的状态,使其承载于钢轨下方。此时该卡轨放散滚筒100起到轨距卡控兼减摩放散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横向座11上设置多个第一滚轴2,使这些第一滚轴2承载钢轨,从而可以尽可以减少轨底的摩擦阻力,极大地提高钢轨的应力放散效果及自由伸缩的能力,并且,通过在所述横向座11的一端固定轨距卡环12,通过在所述轨距卡环12上设置供轨枕螺栓穿过的通孔14,从而可以使滚筒实现轨距卡控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钢轨的铺设,另外,通过对所述滚轴及所述滚筒座1的材料及结构的改进,使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防止重载工程车对其损害,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