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954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应用及公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是决定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是对路面的最基本要求,车辆在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如果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很小,特别是路面在潮湿状况下,水膜隔阻了轮胎与路面的接触,使摩擦力受到破坏,导致轮胎在高速时在路面产生水漂现象,使汽车制动距离加长,若同时紧急转向或制动,更易测向滑溜,以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保证路面的抗滑性能,我国相关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及验收标准对反映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摩擦系数(或横向力系数)、构造深度均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达到验收要求并交付使用沥青路面是认为可以安全可控的行车路面。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摩擦系数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路表的粗糙度,路表的粗糙度则由路表的细纹理和粗纹理两方面构成。细纹理是指石料表面的纹理(即石料本身的粗度)。而粗纹理则是由面层表面外露的石料之间凹凸不平所形成的纹理,即构造深度,它使轮胎同沥青表层保持有摩擦作用的接触。而当行车速度较高时,对于摩擦系数来说,则由粗纹理起主要作用。车速越高,为获得一定摩擦系数所需要的粗纹理深度就越大。

为了使路面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及耐用性,工程界不停地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如合理的混合料结构、高性能的沥青材料等。但随着日积月累的行车作用,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路面在行车作用下进一步被压实,路面内部的沥青胶浆被挤压到表面,填充粗石料间的凹槽,形成光滑表面,严重时还形成泛油,造成构造深度下降;二是质量缺陷引起的泛油,这常常是因为配合比不合理或工艺控制等原因引起的沥青含量过多,在路面使用初期便引发泛油。

这时,构造深度变小甚至消失,粗糙度严重下降,从而造成抗滑性能不能满足路面行车的安全要求。为了保持路面的行车安全,相关部门不得不进行加铺路面表层来处理。这种做法由于资金投入大、路面结构变化大,因此不较好的处理办法。

考虑到如果有一种设备能将原路面石料间多余沥青胶浆(泛油)清除掉,同时保留路面的粗石料,增加路面的粗糙度,从而恢复路面的抗滑性能,避免了再加铺表面层,这不失为一种简单、经济的做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固定装置、驱动装置、钢丝辊和毛刷辊,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支点连接于汽车前端,所述固定装置底部连接钢丝辊和毛刷辊,所述钢丝辊和毛刷辊并列位于汽车前端,所述固定装置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钢丝辊、毛刷辊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传动轮、皮带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电机位于固定装置上,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轴连接钢丝辊,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轴连接毛刷辊。

优选的: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固定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丝辊包括钢丝,所述钢丝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截面尺寸为0.5-3.0mm。

优选的:所述钢丝辊中钢丝间隔距离为5-20mm;钢丝的长度为3-30cm,所述钢丝辊中钢丝为矩阵或梅花形排列形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提供一种更简单、有效、成本更低的除沥青路面石料间多余的胶浆及路面泛油的设备,取代现有繁琐、成本高的办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2所示的一种恢复沥青路面抗滑性的装置,包括汽车1、固定装置2、驱动装置、钢丝辊3和毛刷辊4,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支点5连接于汽车·前端,所述固定装置2底部连接钢丝辊3和毛刷辊4,所述钢丝辊3和毛刷辊4并列位于汽车1前端,所述固定装置2上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钢丝3辊、毛刷辊4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第一传动轮7、皮带8和第二传动轮9,所述电机6位于固定装置2上,所述电机6通过皮带8与第一传动轮7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7通过皮带8与第二传动轮9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7通过传动轴10连接钢丝辊3,所述第二传动轮9通过传动轴连接毛刷辊4。

包括气缸11,所述气缸11与固定装置2连接。

所述钢丝辊3包括钢丝,所述钢丝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截面尺寸为1.5-6.0mm。

所述钢丝辊3中钢丝间隔距离为5-20mm;钢丝的长度为5-30cm,所述钢丝辊中钢丝为矩阵或梅花形排列形状。

电机高速转动带动钢丝辊及毛刷辊转动,使得钢丝辊与沥青地面12滚动摩擦接触,从而除去沥青地面12上的石料间多余的胶浆或路面泛油,同时保留原路面上的石料结构,除去泛油深度可以通过气缸控制压力来调整钢丝辊与沥青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控制磨除的深度与强度,汽车推动这个装置往前移动,可以使得除去沥青地面的效率更加高,为保证钢丝辊的钢丝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及韧性等使用性能,使用了特定的钢丝及辊的设计,钢丝的性能指标如下:

钢丝辊使用的钢丝性能指标为:1、含碳量不低于0.35%;2、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3、截面尺寸为0.5-3.0mm。

钢丝辊的钢丝分布为:1、钢丝间隔距离为5-20mm;2钢丝的长度为3-30cm;3排列方式:矩阵或梅花形。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刮除沥青路面石料间比较柔软的多余胶浆或泛油,同时碰到坚硬的粗石料的时候,良好的弹性性能会使钢丝从石料的侧边或顶部绕过,不会破坏路面的整体性。

钢丝辊直接与要处理的沥青地面接触,通过钢丝辊的高速转动,钢丝辊上的钢丝就能刷刨去沥青路面石料间多余的胶浆及路面泛油,同时不扰动原来路面的粗石料分布结构,胶浆或泛油粘着沥青一起被磨成小颗粒,通过毛刷辊清除到地面上,后期直接清扫小颗粒就可以。通过对气缸压力的控制,可以控制除沥青泛油的深度及强度,另外整套装置安装在汽车上,可以大大提高除沥青泛油的效率及机动性。

所述汽车包括商用车、乘用车及工程车等(如铲车、挖土机等),并利用其作为动力来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