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123阅读:18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与城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超薄磨耗层是广泛应用的超薄混凝土磨耗层之一,特别适合于路面非结构性的开裂、抗滑能力下降、轻微非结构性车辙等路面病害的修复,对于路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先进行结构性病害的处理,然后采用超薄磨耗层加铺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国内使用较多的超薄磨耗层技术多为壳牌公司的专利技术,其结构一般为2~2.5cm的壳牌高粘改性沥青混合料+壳牌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普通沥青路面,混合料级配采用特殊的间断级配,且其施工需用专用的一次性摊铺设备进行。此技术属于壳牌公司核心技术,虽已过了专利保护期,但其核心技术仍不为广大施工企业所掌握,并且其购买价格较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生产简单、造价低廉、性能优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普通沥青路面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界面性能增强层、乳化沥青层和磨耗层;所述界面性能增强层铺设于普通沥青路面上。

所述磨耗层的厚度为2.5cm。

所述乳化沥青层的厚度为1-2mm。

所述界面性能增强层的厚度为1-2mm。

所述界面性能增强层包括界面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生产简单、造价低廉、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界面性能增强层;2、乳化沥青层;3、磨耗层;4、普通沥青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普通沥青路面4以及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界面性能增强层1、乳化沥青层2和磨耗层3;所述界面性能增强层1铺设于普通沥青路面4上。

实施例1

在普通沥青路面4上首先喷洒界面剂,形成一层厚度为1mm的界面性能增强层1,再在界面剂上喷洒一层乳化沥青,形成厚度为1mm的乳化沥青层2,最后在乳化沥青层上铺设2.5cm厚度的磨耗层3;其中,磨耗层1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为间断级配,胶结料为SBS改性沥青,所述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见表1所示。

表1 SBS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检测结果

对比例1

在普通沥青路面上直接铺设厚度为1mm的乳化沥青层,再在乳化沥青层上铺设厚度为2.5cm的磨耗层。其中磨耗层和乳化沥青层的材料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成成型试件,对其进行层间直剪试验,其中粘层油用量为0.8L/m2,竖向荷载为0.2MPa、0.6MPa、0.7MPa,剪切速率为20mm/min,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层间粘结性能结果

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沥青路面上增加了一层由界面剂构成的界面性能增强层,界面剂与普通沥青路面发生化学反应,在原普通沥青路面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或者多分子层,即形成了粘结过渡层,此过渡层可显著降低沥青与原路面之间的两相界面张力及接触角,很大程度山改善粘结条件,显著增强后续粘层油对原路面表面的粘结力,由上述结果可知,界面剂可明显改善界面层的微细观结构,使得层间抗剪强度提高约15%左右,结合有机化学原理,用“双分子层交互作用”机理可以很好的解释界面剂对层间粘结性能的改善,首先界面剂的亲无机基团与普通沥青路面界面形成化学键与单分子层;然后亲有机物基团发生自聚合作用,形成双分子层;最后第二分子层的亲无机物基团与超薄混凝土表面形成化学键。因此,界面剂可以使原路面与超薄层混合料之间形成化学键接,从而界面粘结效果明显得以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性能超薄磨耗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可使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等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具有降低噪音、减小雨天水雾和水膜等特点,与壳牌公司的超薄磨耗层的性能相当,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造价可以显著降低10%左右,具有生产简单、造价低、性能优良的优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