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桥梁缝隙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64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桥梁缝隙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量的激增,各种车辆重载、超载现象严重,桥梁路面结构也出现了破损、剥落等病害现象。由于公路桥梁路面的破损、剥落等问题会影响整个道路的交通及运输的安全,桥梁路面施工日渐频繁。桥梁施工处理过程中,有时候需要针对这些缝隙进行清理处理,同时需要实现填缝,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合适的装置,方便改善其使用效果,便于根据需要实现多功能清理和施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桥梁缝隙清理装置,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装置,方便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桥梁缝隙清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储物腔,第一支撑柱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左侧安装有液压器,液压器下部连接有液压伸缩柱,液压伸缩柱下部安装有挤压块;储物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柱和展示支撑板,第二支撑柱右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固定设置有工具存放腔;展示支撑板设置有多个信息张贴板,展示支撑板右侧固定安装有物料储存腔,物料储存腔设置有隔离支撑板,隔离支撑板上部安装有物料放置腔;工具存放腔上部设置有底部支撑板,底部支撑板上部固定安装有储液腔,储液腔上部连接有进液管,储液腔左侧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左侧固定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设置有抽液泵,抽液泵下部安装有出液管,出液管下部设置有出液腔,出液腔下部安装有多个喷涂管。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地,进液管设置有阀门开关。

进一步地,底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轮。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桥梁缝隙进行清理处理,并便于针对缝隙修补时的修补原料进行挤压处理,改善了桥梁缝隙的清理修补效果,便于根据需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液压器;2、底部支撑板;3、过滤器;4、储液腔;5、供液管;6、挤压块;7、液压伸缩柱;8、支撑杆;9、第一支撑柱;10、移动轮;11、进液管;12、喷涂管;13、储物腔;14、工具存放腔;15、第二支撑板;16、第二支撑柱;17、第一支撑板;18、展示支撑板;19、信息张贴板;20、隔离支撑板;21、物料放置腔;22、物料储存腔;23、底板;24、出液腔;25、抽液泵;26、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多功能桥梁缝隙清理装置,包括底板23,底板2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柱9和储物腔13,第一支撑柱9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左侧安装有液压器1,液压器1下部连接有液压伸缩柱7,液压伸缩柱7下部安装有挤压块6;储物腔1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6和展示支撑板18,第二支撑柱16右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板17,第一支撑板17上部固定设置有工具存放腔14;展示支撑板18设置有多个信息张贴板19,展示支撑板18右侧固定安装有物料储存腔22,物料储存腔22设置有隔离支撑板20,隔离支撑板20上部安装有物料放置腔21;工具存放腔14上部设置有底部支撑板2,底部支撑板2上部固定安装有储液腔4,储液腔4上部连接有进液管11,储液腔4左侧设置有过滤器3,过滤器3左侧固定连接有供液管5,供液管5下部设置有抽液泵25,抽液泵25下部安装有出液管26,出液管26下部设置有出液腔24,出液腔下部安装有多个喷涂管12。第一支撑柱9与第二支撑柱16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5。进液管11设置有阀门开关。底板23下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轮10。

该实用新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将需要储放的清理工具放在工具存放腔14内,利用信息张贴板19展示相关施工处理信息,一些必要的施工填缝原料放置在物料放置腔21内,方便使用。进液管11接通外部管道,打开进液管11上的阀门开关,桥梁缝隙清理处理剂从进液管11进入储液腔4中进行储存。需要针对施工材料进行处理时,予以添加桥梁缝隙清理处理剂时,储液腔4中的桥梁缝隙清理处理剂经过滤器3过滤后,从供液管5进入抽液泵25,再从出液管26进入出液腔24后从喷涂管12喷洒出,针对桥梁缝隙进行冲刷清理处理。需要填缝处理时,将用于填缝的原料放置在桥梁缝隙上后,予以压平处理,启动液压器1,挤压块6由液压器1带动液压伸缩柱7平稳下降,将用于填缝的原料进行压平处理。压平处理时,挤压块6由液压器1带动液压伸缩柱7做上升和下降运动,实现来回挤压运动。底板23下方的移动轮10可以带动整个装置移动,便于在不同位置进行清理和挤压施工处理。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