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6909阅读:12239来源:国知局
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路面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为了达到相关规范有关路面摩擦系数的技术标准要求,需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成麻面或形成一定规格的刻槽,这样就会达到路面的摩擦系数技术标准,目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路面的麻面或刻槽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施工,一种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整平完后,强度没有形成之前用毛刷或钢刷在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形成麻面或刻槽,还有一种做法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形成后,使用专门的刻槽机械在路面的表面形成刻槽简称“硬刻槽”,采用前一种方法施工时,使用毛刷在水泥混凝土表面形成的麻面,摩擦系数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利于行车的安全,也达不到路面的验收标准,如使用钢刷形成刻槽时,施工过程刷齿很容易把混凝土中的碎石或沙粒勾出,使局部产生较严重的坑槽和麻面,路面通车后形成坑槽和麻面的部位短时间内就会毁坏,还得进行维修。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硬刻槽”施工时,由于刻槽机的锯片更换频繁,致使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工程成本增加幅度较大,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其能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过程中预埋入条形片体,在路面铺设完成后,将条形片体去除并修整后直接形成路面刻槽,施工简单,使用方便;托举固定住条形片体的刻槽网还能够提高水泥缓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铺设路面基层;

步骤二、在所述路面基层上铺设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之后在需要刻槽的部分路段上依序铺设刻槽网,所述刻槽网的下端面上设置的多个凸起插入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中;

步骤三、匀力滚压所述刻槽网,使得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部分水泥自所述刻槽网的孔隙内突出,突出高度小于所述刻槽网的上端面上的条状片体的高度;

步骤四、待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在所述刻槽网的上端面上均匀喷涂一层PVC胶黏剂,且所述条状片体处不喷涂PVC胶黏剂;

步骤五、喷涂PVC胶黏剂5-15min后,在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上铺设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使得第二层混凝土层的弧度与所述刻槽网上端面的条状片体的高度相适应;

步骤六、待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去除刻槽网上的条状片体,形成路面刻槽;

步骤七、用混凝土打磨机对步骤六中的路面刻槽处进行打磨修整,之后用水冲洗,使成型的所述路面刻槽准确清晰;

其中,刻槽网包括网状本体,其为由PVC材质的片体冲压形成的网状结构,且所述网状结构的下端面上设置多个凸起,凸起的长度为2-5cm;所述刻槽网还包括多个长条形容置槽,其一体成型在所述网状本体的上端面上;条状片体,其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多个长条形容置槽内,且所述条状片体的宽度与任一条长条形容置槽的深度相适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不超过22cm;且在铺设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时,对其进行连续的振捣、整平、抹面施工作业,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

所述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5cm。

优选的是,所述刻槽网的孔隙为规则的多边形孔,且孔隙的面积为5-15cm2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根据路面刻槽的布置需要使用多个首尾可相互衔接的刻槽网依次铺设在第一水泥混凝土层上,其中多个首尾可相互衔接的刻槽网上的多个条形容置槽首尾相互衔接,且嵌入其中的条状片体的一端分别依次嵌入与其相邻的条形容置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长条形容置槽的横切面为矩形或者等腰梯形结构,且等腰梯形的上底边长度小于下底边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长条形容置槽的槽口宽为5~7mm,槽底宽为2~5mm,槽深为4~8mm;相邻两条长条形容置槽之间的间距为20-40mm。

优选的是,还包括:条形凸起,其分别设置在条状片体的两个侧壁上;以及

条状容置槽,其一体成型于长条形容置槽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条形凸起相互咬合。

优选的是,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八、对第二水泥混凝土层形成的路面缺刻及周边喷洒JR-01混凝土水泥地面墙面硬化剂。

优选的是,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九、在第一层混凝土层初凝后清除干净施工缝内的泥砂等杂物,之后进行封缝施工,封缝剂为聚氯乙烯胶泥或沥青玛蹄脂。

优选的是,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施工时正对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施工缝预留施工缝,在第二层混凝土层初凝后清除干净施工缝内的泥砂等杂物,并采用所述封缝剂进行封缝施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步骤二中、在刚铺设好的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上直接铺设刻槽网,使得刻槽网直接与湿润的第一层水泥缓凝土层紧密接触,并且刻槽网通过多个凸起插入固定至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内,避免刻槽网移位;之后通过步骤三中匀力将刻槽网部分压入第一水泥层中;此时,为了施工方便省力,刻槽网的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的经纬线的宽度小于2mm,长条形容置槽的底部的宽度小于4mm,刻槽网的网状本体可以采用PVC材质或者钢丝材质,不仅方便的铺设了条形片体,而且提高了水泥缓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待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刻槽网被多个凸起和嵌入刻槽网的孔隙中的水泥牢牢固定住,并且也提高了第一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在第一水泥缓凝土层和刻槽网的表面喷涂PVC胶黏剂,使得第二水泥混凝土层能够更好的与第一水泥缓凝土层和刻槽网的表面粘结固定,避免分层;铺设完第二水泥混凝土层后,将铺设有刻槽网的部分路面铺设、修平,以条形片体不被第二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覆盖为准则,方便后期去除条形片体;另外,由于条形片体嵌入式设置在多个长条形容置槽内,去除条形片体的时候,也不会沾粘其周边的水泥混凝土颗粒,保护路面完整,施工效果好,仅需要对明显突出与所述第二水泥混凝土层的多个长条形容置槽的开口边沿进行打磨处理即可;并且由于刻槽网是施工之前机械切割,浇筑成型,其上的多个条形容置槽可以组合拼接成多种形状的图案,丰富路面刻槽的形状,扩展其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过程中预埋入条形片体,在路面铺设完成后,将条形片体去除并修整后直接形成路面刻槽,施工简单,使用方便;托举固定住条形片体的刻槽网还能够提高水泥缓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刻槽网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刻槽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刻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铺设路面基层;

步骤二、在所述路面基层上铺设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之后在需要刻槽的部分路段上依序铺设刻槽网,所述刻槽网的下端面上设置的多个凸起插入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中;

步骤三、匀力滚压所述刻槽网,使得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部分水泥自所述刻槽网的孔隙内突出,突出高度小于所述刻槽网的上端面上的条状片体的高度;

步骤四、待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在所述刻槽网的上端面上均匀喷涂一层PVC胶黏剂,且所述条状片体处不喷涂PVC胶黏剂;

步骤五、喷涂PVC胶黏剂5-15min后,在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上铺设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使得第二层混凝土层的弧度与所述刻槽网上端面的条状片体的高度相适应;

步骤六、待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去除刻槽网上的条状片体,形成路面刻槽;

步骤七、用混凝土打磨机对步骤六中的路面刻槽处进行打磨修整,之后用水冲洗,使成型的所述路面刻槽准确清晰;

其中,刻槽网包括网状本体10,其为由PVC材质的片体冲压形成的网状结构,且所述网状结构的下端面上设置多个凸起101,凸起的长度为2-5cm;所述刻槽网还包括多个长条形容置槽102,其一体成型在所述网状本体的上端面上;条状片体103,其可拆卸的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多个长条形容置槽内,且所述条状片体的宽度与任一条长条形容置槽的深度相适应。

在上述方案中,在步骤二中、在刚铺设好的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上直接铺设刻槽网,使得刻槽网直接与湿润的第一层水泥缓凝土层紧密接触,并且刻槽网通过多个凸起插入固定至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内,避免刻槽网移位;之后通过步骤三中匀力将刻槽网部分压入第一水泥层中;此时,为了施工方便省力,刻槽网的纵横交错的网格结构的经纬线104的宽度小于2mm,长条形容置槽的底部的宽度小于4mm,刻槽网的网状本体可以采用PVC材质或者钢丝材质,不仅方便的铺设了条形片体,而且提高了水泥缓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待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初凝后,刻槽网被多个凸起和嵌入刻槽网的孔隙中的水泥牢牢固定住,并且也提高了第一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粗糙度;在第一水泥缓凝土层和刻槽网的表面喷涂PVC胶黏剂,使得第二水泥混凝土层能够更好的与第一水泥缓凝土层和刻槽网的表面粘结固定,避免分层;铺设完第二水泥混凝土层后,将铺设有刻槽网的部分路面铺设、修平,以条形片体不被第二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覆盖为准则,方便后期去除条形片体;另外,由于条形片体嵌入式设置在多个长条形容置槽内,去除条形片体的时候,也不会沾粘其周边的水泥混凝土颗粒,保护路面完整,施工效果好,仅需要对明显突出与所述第二水泥混凝土层的多个长条形容置槽的开口边沿进行打磨处理即可;并且由于刻槽网是施工之前机械切割,浇筑成型,其上的多个条形容置槽可以组合拼接成多种形状的图案,比如图2中的相互平行的刻槽,或者如图4中呈正方形的刻槽,丰富路面刻槽的形状,扩展其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过程中预埋入条形片体,在路面铺设完成后,将条形片体去除并修整后直接形成路面刻槽,施工简单,使用方便;托举固定住条形片体的刻槽网还能够提高水泥缓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不超过22cm;且在铺设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时,对其进行连续的振捣、整平、抹面施工作业,如需中断,应设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

所述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5cm。

在本方案中,在铺设第一混凝土层时,适时设置施工缝,并且完整的一层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在施工时不能中断,以保证第一水泥混凝土层的初凝度一致,保证路面强度一致。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刻槽网的孔隙为规则的多边形孔,且孔隙的面积为5-15cm2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根据路面刻槽的布置需要使用多个首尾可相互衔接的刻槽网依次铺设在第一水泥混凝土层上,其中多个首尾可相互衔接的刻槽网上的多个条形容置槽首尾相互衔接,且嵌入其中的条状片体的一端分别依次嵌入与其相邻的条形容置槽内。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长条形容置槽的横切面为矩形或者等腰梯形结构,且等腰梯形的上底边长度小于下底边长度。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长条形容置槽的槽口宽为5~7mm,槽底宽为2~5mm,槽深为4~8mm;相邻两条长条形容置槽之间的间距为20-40mm。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条形凸起,其分别设置在条状片体的两个侧壁上;以及

条状容置槽,其一体成型于长条形容置槽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条形凸起相互咬合。

在本方案中,条形凸起和条状容置槽相互咬合,以使得条状片体被可拆卸的固定在长条形容置槽内,另外,为了去除条状片体方便,一般条形凸起的高度不易超过2mm,在一定的外力牵引下,即可脱离长条形容置槽,形成路面刻槽。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八、对第二水泥混凝土层形成的路面缺刻及周边喷洒JR-01混凝土水泥地面墙面硬化剂。JR-01混凝土水泥地面墙面硬化剂的施工简便,只需喷洒和涂刷在路面上即可实现混凝土路面理想的耐磨、增硬以及增亮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九、在第一层混凝土层初凝后清除干净施工缝内的泥砂等杂物,之后进行封缝施工,封缝剂为聚氯乙烯胶泥或沥青玛蹄脂。封缝工作在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在封缝为胀缝时,应在缝壁内涂一薄层冷底子油,封填料要填充实,夏天应与第一水泥混凝土层表面齐平,冬天宜稍低于第一水泥混凝土层,常用的封缝剂有两大类,即:加热施工式封缝料常温施工式封缝料主要有聚氨脂封缝胶、聚硫脂封缝胶以及氯丁橡胶类、乳化沥青橡胶类等常温施工式封缝料。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第二层水泥混凝土层施工时正对第一层水泥混凝土层的施工缝预留施工缝,在第二层混凝土层初凝后清除干净施工缝内的泥砂等杂物,并采用所述封缝剂进行封缝施工。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说明书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