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351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专利涉及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高速铁路双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适应地形及地质条件,经常采用桥梁,桥梁的比例一般较高,桥梁结构中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式为主。预制简支箱梁从制造到安装就位,需多次进行提梁作业。目前,双线预制简支箱梁基本采用单箱单室结构,在箱梁顶板设置吊点进行提梁作业,提梁时顶板与腹板相接处易出现混凝土开裂,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多采用加强混凝土保护层控制、加强钢筋配置等措施,效果不甚理想,提梁时混凝土开裂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避免出现混凝土提梁裂纹,以满足高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要求。

本专利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包括:

预制箱梁提梁前,在箱梁的顶板6和底板7间施加体外预应力,使箱梁的顶板6和腹板8连接处混凝土在提梁前处于受压状态,避免提梁时该处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纹。

所述的施加体外预应力的方法包括:

在顶板6和底板7间设置多个张紧机构,张紧机构上端固定于顶板6,下端固定于底板7,向顶板6和底板7间施加体外预应力。

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双头螺柱1、两端配合的螺母以及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

双头螺柱1穿过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在顶板6的顶面与底板7的底面通过螺母固定;

施加体外预应力方法包括:根据箱梁结构的空间计算分析,确定避免混凝土开裂所需的预加力值,按照预加力值选取双头螺柱1与螺母的参数;

从箱梁顶板6的开孔穿入双头螺柱1,从底板7的开孔穿出,并用螺母固定在底板7的底面;

在箱梁顶板6的顶面利用千斤顶对双头螺柱1进行张拉,张拉到位后,拧紧双头螺柱1上端的螺母,拆除千斤顶,施加预压力工序完成。

所述箱梁浇筑前在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内预埋pvc管浇筑后取出pvc管成孔,并设置活动模块,施工完成后在预留孔内灌筑补偿收缩混凝土。

所述的提梁安装结束后,利用千斤顶松开双头螺柱1,拆除张紧机构。

所述的张紧机构设于设在提梁吊孔5靠箱梁结构中心线侧对称设置,且设置的位置避开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2、防落梁挡块预埋套筒3和支座预埋钢板4。

由上述本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在提梁前给箱梁顶板、腹板连接处提供预压力,使得顶板、底板共同受力,从结构受力的角度解决了箱梁顶板、腹板连接处混凝土受拉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提供的提梁加固措施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提供的提梁加固措施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双头螺柱,2、纵向预应力钢束,3、防落梁挡块预埋件,4、支座预埋钢板,5、提梁吊孔,6、顶板,7、底板,8、腹板,9、吊预埋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专利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与2所示,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据预制箱梁结构确定提梁吊孔5的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2的布置、防落梁挡块预埋套筒3的布置以及支座预埋钢板4的布置。使用时通过在提梁吊孔5处加装吊勾进行吊装,还要在梁吊孔5处下方增设吊预埋钢板9,以增加强度,具体的方法包括:

预制箱梁提梁前,在箱梁的顶板6和底板7间施加体外预应力,使箱梁的顶板6和腹板8连接处混凝土在提梁前处于受压状态,避免提梁时该处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纹。

这里的,所述的施加体外预应力的方法包括:

在顶板6和底板7间设置多个张紧机构,多个张紧机构设于设在提梁吊孔5靠箱梁结构中心线侧对称设置,且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数量。且设置的位置避开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2、防落梁挡块预埋套筒3和支座预埋钢板4。张紧机构上端固定于顶板6,下端固定于底板7,向顶板6和底板7间施加体外预应力。具体的,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双头螺柱1、两端配合的螺母以及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的箱梁浇筑前在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内预埋pvc管浇筑后取出pvc管成孔,并设置底模活动模块以提供双头螺柱1在底板7下侧的锚固空间。施工完成后在预留孔内灌筑补偿收缩混凝土。双头螺柱1穿过顶板6和底板7上的开孔,在顶板6的顶面与底板7的底面通过螺母固定。

施加体外预应力方法包括:

(1),根据箱梁结构的空间计算分析,确定避免混凝土开裂所需的预加力值,按照预加力值选取双头螺柱1与螺母的参数;

空间计算分析是常规的结构设计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熟练掌握,主要是确定预加力值供后续千斤顶工作时使用,确定双头螺柱1与螺母的参数,如材料,直径等待,影响强度的参数。

为方便技术人员工作,仅举一例,某预制箱梁根据空间计算分析,确定单个双头螺柱1需施加的预加力为40t。施工时按照1.5倍安全系数选取60t及以上的千斤顶,按照1.5倍安全系数选取承载力60t或更高的双头螺柱1及配套螺母即可(如选用直径32mm、抗拉标准强度830mpa、单根承载力为66.7t的精轧螺纹钢筋及配套螺母)。

(2)、从箱梁顶板6的开孔穿入双头螺柱1,从底板7的开孔穿出,并用螺母固定在底板7的底面;

(3)、在箱梁顶板6的顶面利用千斤顶对双头螺柱1进行张拉,张拉到位后,张拉到位指达到预加力值,拧紧双头螺柱1上端的螺母,拆除千斤顶,施加预压力工序完成。

(4)、所述的提梁安装结束后,利用千斤顶松开双头螺柱1,拆除张紧机构。并在预留孔内灌筑补偿收缩混凝土。

本专利的优点是:

1、本专利采用施加体外预应力的方式,从结构受力角度解决了预制箱梁提梁过程中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效果显著,受外部条件影响小。

2、本专利加固措施所涉及的双头螺柱1为临时构造,施工完成后可拆除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双头螺柱1可回收用于其它永久结构。

3、本专利加固措施涉及的双头螺柱1的布设位置和预加力值按照需要计算确定,可在各种采用顶板提梁的预制箱梁中实施,应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双线预制箱梁提梁加固方法,包括:预制箱梁提梁前,在箱梁的顶板(6)和底板(7)间施加体外预应力,使箱梁的顶板(6)和腹板(8)连接处混凝土在提梁前处于受压状态,避免提梁时该处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纹。在提梁前给箱梁顶板、腹板连接处提供预压力,使得顶板、底板共同受力,从结构受力的角度解决了箱梁顶板、腹板连接处混凝土受拉开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柯;梁志新;胡明;王合希;苏国明;薛红云;刘俊;李莉;田明;王冰;朱勇战;罗支贵;夏文明;毕文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17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