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及其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06724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及其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及其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音小、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等优越性,因此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沥青路面建成后由于交通荷载、环境因素和路面材料及结构的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缝隙并扩展。缝隙形成后,雨水通过缝隙进入基层,形成动水对结构层形成冲刷,最终导致路面产生龟裂、坑槽等现象。缝隙的出现不仅对路面的连续性和平整度产生破坏,影响路面的美观性和行车舒适性,而且容易造成水份侵蚀路基而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亦增加了路面的养护保养工作及费用。

针对上述问题,公布号为cn1055071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其中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结构包括表面刨毛的混凝土路面面板、断板缝隙两侧成对设置且沿断板缝隙延伸方向分布的多对植筋孔、竖直插设并粘接固定在植筋孔中的钢筋以及浇筑固定在混凝土路面面板上的钢纤维混凝土罩面;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刨毛;步骤2、钻设多对植筋孔;步骤3、向所述植筋孔内灌入建筑胶并竖直植入钢筋;步骤4、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形成钢纤维混凝土罩面,最终形成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结构。

但是上述方案若出现断板缝隙的损坏情况,需要在混凝土路面上浇注钢纤维混凝土形成钢纤维混凝土罩面,而钢纤维混凝土罩面在24-48小时后拆模,洒水覆膜养护至28天后成型钢纤维混凝土罩面,其现场处理工艺繁杂,修复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及其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修复破损路面缝隙速度快,以大幅度减少封闭交通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包括沥青路面面层,所述沥青路面面层上受损有断板缝隙,所述断板缝隙两侧成对设置有多对植筋孔,所述植筋孔沿所述断板缝隙延伸方向分布,且所述植筋孔内竖直插设有钢筋,所述断板缝隙上开有填缝槽,所述填缝槽位于两侧植筋孔之间,所述填缝槽内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沥青修补件,所述沥青修补件的上表面覆盖有密封薄膜,所述断板缝隙与沥青修补件之间填充满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沥青路面面层受损出现断板缝隙时,在断板缝隙两侧成对穿设植筋孔并插设钢筋,其钢筋的锚固作用提高了修复部位的水平抗剪能力和竖向抗拉能力,能够抑制甚至阻止断板缝隙的扩展,其次在两侧植筋孔之间开填缝槽,将成型固态沥青修补件直接挤压进开槽处进行修补,进而密封断板缝隙后,填充满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使再次铺设的沥青路面粘合紧密,得以快速修复破损的路面缝隙,以大幅度减少封闭的交通时间,推迟路面大修养护的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填缝槽的水平宽度为断板缝隙的最大宽度,所述填缝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断板缝隙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路面状况和现场受损缝隙的实际测定情况严格确定填缝槽的断面宽度、深度及深宽比等工艺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修补件的宽度比填缝槽的水平宽度大0.5-1.5mm,且其高度等于或大于填缝槽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填缝槽的设定基础上,预制的沥青修补件宽度要大填缝槽的水平宽度0.5-1.5mm,其高度要等于或大于填缝槽的深度,以满足嵌入、挤压、密实、粘结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修补件包括最外层的沥青包覆层,所述沥青包覆层内开有沿沥青修补件长度方向设置的形变空腔,所述形变空腔内设有与其内壁紧密抵接的橡胶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外层的沥青包覆层加热后可与填缝槽挤压粘接,其内部设置的形变空腔呈局部中空的状态以增加沥青修补件的灵活性,并且在形变空腔内放置橡胶条可以使沥青修补件具备一定弹性,便于嵌入密实。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的顶部不高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的上表面,所述植筋孔的深度大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钢筋通过建筑胶粘接固定在所述植筋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植筋孔的深度,且用建筑胶将钢筋粘接固定在植筋孔中,保证受损沥青路面面层修复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承载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受损的沥青路面面层,在断板缝隙两侧成对钻设多对植筋孔,多对植筋孔沿断板缝隙延伸方向分布,控制打孔孔径为30-50mm,打孔深度为45-50mm;

步骤二、向植筋孔内竖直植入钢筋并灌入建筑胶封盖好,钢筋的顶部不高于沥青路面面层的上表面;

步骤三、在建筑胶在自然环境下固化后,沿着断板缝隙走向,在断板缝隙上开通填缝槽;

步骤四、制备沥青修补件,其设置的宽度比填缝槽的水平宽度大0.5-1.5mm,且高度等于或大于填缝槽的深度;

步骤五、使用电动刷与吹风机对断板缝隙进行清洁处理,扫除断板缝隙中沙土与瓦砾,随后用洒水车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冲洗,将灰尘砂砾冲刷干净后,自然晾干;

步骤六、用沥青路面加热机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加热,其次将制备的沥青修补件挤压压入填缝槽中,使得沥青修补件与沥青路面面层等高;

步骤七、在沥青修补件的上表面覆盖密封薄膜,使密封薄膜完全覆盖断板缝隙;

步骤八、将真空泵进气口一侧插入至覆盖密封薄膜后的断板缝隙一端,启动真空泵,开始抽气,其次在断板缝隙的另一端将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慢慢注入断板缝隙,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在真空吸力作用下流入,将断板缝隙与沥青修补件的空隙填满;

步骤九、用11-13t的双钢轮压路机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压实,随后待其静置固化20-24h,即可完成对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复过程中,用沥青路面加热机对沥青路面面层进行加热,并挤压沥青修补件进开槽处,同时在填缝槽表面覆盖密封薄膜后,插入真空泵的导气管,从而真空吸力作用使得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能够填满断板缝隙与沥青修补件之间的空隙,保证了受损路面修复的质量,从而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成对分布的所述植筋孔在所述断板缝隙两侧等距分布且成对的所述植筋孔之间的距离为0.5-1倍的沥青路面面层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植筋孔等距设置,并根据沥青路面面层的厚度控制打孔孔径及打孔深度。

进一步地,步骤六中沥青路面加热机对沥青路面面层的控制加热温度为125-130℃,且加热25-30min至沥青路面软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精准控制沥青路面面层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使固态成型的沥青修补件与填缝槽缝壁表面材料之间有较好的热粘结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八中在真空泵进气口一侧安装导气管,将导气管末端插入到断板缝隙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气管插至断板缝隙底部,进而增强真空泵的抽吸效果,使再次铺设的沥青路面面层粘合紧密。

进一步地,步骤八中采用搅拌器将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拌合均匀,搅拌器的搅拌时间控制在60s以内且搅拌至颜色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器相比人工搅拌,效率更高,拌合更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断板缝隙两侧成对穿设植筋孔并插设钢筋,可有效提高修复部位的水平抗剪能力和竖向抗拉能力,能够抑制甚至阻止断板缝隙的扩展;

2、通过开填缝槽,将成型固态沥青修补件直接挤压进开槽处进行修补,其工艺简单,现场处理方便快捷,改善了修复路面的耐久性;

3、通过在断板缝隙与沥青修补件之间填充满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使再次铺设的沥青路面粘合紧密,进一步保证断板缝隙的修复质量,得以快速修复破损的路面缝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受损路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受损沥青路面修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沥青修补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路基;11、基层;12、沥青路面面层;2、断板缝隙;21、植筋孔;22、钢筋;23、填缝槽;3、沥青修补件;31、沥青包覆层;32、形变空腔;33、橡胶条;4、密封薄膜;5、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沥青路面面层12,其底部设置有起承载作用的路基1和基层11,其中沥青路面面层12上受损有断板缝隙2。因此如图2所示,在断板缝隙2两侧成对设置有多对植筋孔21,且植筋孔21沿断板缝隙2的延伸方向分布,在植筋孔21内竖直插设有钢筋22,其钢筋22的锚固作用提高了修复部位的水平抗剪能力和竖向抗拉能力,能够抑制甚至阻止断板缝隙2的扩展。其次断板缝隙2上开有填缝槽23,填缝槽23位于两侧植筋孔21之间,根据填缝槽23的工艺参数预制沥青修补件3,从而将沥青修补件3铺设在断板缝隙2上,然后在沥青修补件3的上表面覆盖有密封薄膜4起到密封效果,便于之后在断板缝隙2与沥青修补件3之间填充满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5,达到使再次铺设的沥青路面粘合紧密的效果,得以快速修复破损的断板缝隙23。

根据路面状况和现场受损缝隙的实际测定情况严格确定填缝槽23的断面宽度、深度及深宽比等工艺参数,如图2所示,填缝槽23的水平宽度为断板缝隙2的最大宽度,填缝槽23的深度小于等于断板缝隙2深度;在填缝槽23的设定基础上,沥青修补件3的宽度比填缝槽23的水平宽度大0.5-1.5mm,且其高度等于或大于填缝槽23的深度,以满足沥青修补件3与填缝槽23嵌入、挤压、密实、粘结的效果。

为达到更好的一体化铺设的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沥青修补件3包括最外层的沥青包覆层31,沥青包覆层31内开有沿沥青修补件3长度方向设置的形变空腔32,形变空腔32内放置有与其内壁紧密抵接的橡胶条33。通过最外层的沥青包覆层31加热后可与填缝槽23挤压粘接,其内部设置的形变空腔32呈局部中空的状态以增加沥青修补件3的灵活性,并且在形变空腔32内放置橡胶条33可以使沥青修补件3具备一定弹性,便于嵌入密实。

如图2所示,钢筋22的顶部不高于沥青路面面层12的上表面,植筋孔21的深度大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12厚度的三分之一,钢筋22通过建筑胶粘接固定在所述植筋孔21中,足以保证受损沥青路面面层12修复结构的整体性。

实施例2:

一种受损沥青路面的缝隙灌封胶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受损的沥青路面面层12,对断板缝隙2处深度、宽度及原路面材料综合特性等技术参数进行检验测定,其次在断板缝隙2两侧成对钻设等距分布的植筋孔21,多对植筋孔21沿断板缝隙2延伸方向分布,成对的植筋孔21之间的距离为0.5-1倍的沥青路面面层12的厚度,并控制打孔孔径为30-50mm,打孔深度为45-50mm;

步骤二、向植筋孔21内竖直植入钢筋22并灌入建筑胶封盖好,钢筋22的顶部不高于沥青路面面层12的上表面;

步骤三、确定填缝槽23的断面宽度、深度及深宽比等工艺参数在建筑胶在自然环境下固化后,沿着断板缝隙2走向,在断板缝隙2上开通填缝槽23,开槽切口要求精确和规范,尽量避免开槽口周边材料的轻度剥落;

步骤四、在填缝槽23的工艺参数基础上制备沥青修补件3,其设置的宽度比填缝槽23的水平宽度大0.5-1.5mm,且高度等于或大于填缝槽23的深度1-2mm;

步骤五、使用电动刷与吹风机对断板缝隙2进行清洁处理,扫除断板缝隙2中沙土与瓦砾,随后用洒水车对沥青路面面层12进行冲洗,将灰尘砂砾冲刷干净后,自然晾干,保证槽口清洁整齐;

步骤六、用沥青路面加热机对沥青路面面层12进行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125-130℃,且加热25-30min至沥青路面软化,其次将制备的沥青修补件3挤压压入填缝槽23中,使得沥青修补件3与沥青路面面层12等高;

步骤七、在压紧后沥青修补件3的上表面粘合固定密封薄膜4,使密封薄膜4完全覆盖断板缝隙2;

步骤八、在真空泵进气口一侧安装导气管,将导气管末端插入到覆盖密封薄膜4后的断板缝隙2一端,启动真空泵,开始抽气,其次在断板缝隙2的另一端将搅拌均匀的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5慢慢注入断板缝隙2,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5在真空吸力作用下流入,将断板缝隙2与沥青修补件3的空隙填满;

步骤九、用11-13t的双钢轮压路机对沥青路面面层12进行压实,随后待其静置固化20-24h,即可完成对受损沥青路面的修复。

本发明方法,在修复过程中,用沥青路面加热机对沥青路面面层12进行加热,并挤压沥青修补件3进开槽处,同时在填缝槽23表面覆盖密封薄膜4后,插入真空泵的导气管,从而真空吸力作用使得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5能够填满断板缝隙2与沥青修补件3之间的空隙,达到了保护环境、低碳节能效应,施工修补后断板缝隙2处缝壁的整体粘结性能相比传统开槽灌缝施工工艺会得到较大提高,因此也不同程度的改善了修复路面的耐久性,可有效的减低养护费用,缩短施工工期,保证了断板缝隙2修复的质量,从而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推迟了路面大中修养护的时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