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辅助平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33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辅助平路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由于适合修筑路面的沥青材料主要为石油沥青和煤沥青,此外,还有天然沥青,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由于其熔点相对较低,在我国铺设时,一般采用热浇法,即在较高温度下浇筑到路基或者路面损坏处,待其温度下降,凝固为沥青路面。但是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沥青温度降低,粘度会大幅度升高,使得平路工作非常不便。另外,铺路尤其是修补道路时,现阶段一般人工进行操作,但是人工操作,平路时的阻力非常大,现阶段对此并无解决之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辅助平路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铺设完毕后的沥青道路质量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沥青路面辅助平路装置,包括底部水平设置的底座,在底座内设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的一端设有热油进口管和布置在热油进口管下方的热油出口管,所述热油进口管与热油装置的热油出口相连,所述热油出口管与热油装置的热油进口相连,在热油进口管和热油出口管之间的第一空腔内设有一水平布置的挡板,挡板临近热油进口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的腔壁固连,挡板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间隙;在底座顶部设有梯形的气体承压腔,所述气体承压腔的顶部为斜板,在斜板上设有若干竖直布置的第一气体喷嘴,在气体承压腔的底板的下部设有一把手连接部,在把手连接部上设有一倾斜布置的把手,在把手连接部上方的底板上设有一进气管和若干水平布置的第二气体喷嘴,所述进气管与气泵相连;在热油进口管、热油出口管、第一出气喷嘴、第二气体喷嘴、进气管上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在把手的顶部。

优选的,在挡板与第一空腔的底板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既能够通过调节热油温度来调节底座的温度,从而避免由于沥青温度降低硬化而造成的难以处置的问题;通过第一气体喷嘴的反向喷气能够在必要时提高本实用新型对于沥青的压力,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紧实度;通过第二气体喷嘴的反向喷气,能够起到助力作用,减轻施工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空腔,3、热油进口管,4、热油出口管,5、挡板,6、气体承压腔,7、斜板,8、第一气体喷嘴,9、把手连接部,10、把手,11、底板,12、进气管,13、第二气体喷嘴,14、电磁阀,15、控制器,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路面辅助平路装置,包括底部水平设置的底座1,在底座1内设有第一空腔2,在第一空腔2的一端设有热油进口管3和布置在热油进口管3下方的热油出口管4,所述热油进口管3与热油装置的热油出口相连,所述热油出口管4与热油装置的热油进口相连,在热油进口管3和热油出口管4之间的第一空腔2内设有一水平布置的挡板5,挡板5临近热油进口管3的一端与第一空腔2的腔壁固连,挡板5的另一端与第一空腔2的腔壁之间设有间隙;在底座1顶部设有梯形的气体承压腔6,所述气体承压腔6的顶部为斜板7,在斜板7上设有若干竖直布置的第一气体喷嘴8,在气体承压腔6的底板的下部设有一把手连接部9,在把手连接部9上设有一倾斜布置的把手10,在把手连接部9上方的底板11上设有一进气管12和若干水平布置的第二气体喷嘴13,所述进气管12与气泵相连;在热油进口管3、热油出口管4、第一出气喷嘴、第二气体喷嘴13、进气管12上分别设有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5相连。

所述控制器15设在把手10的顶部。便于推动本装置时对各个部位的推动。

在挡板5与第一空腔2的底板11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架16。加强挡板5的稳定性。

使用时,首先将热油装置的出油管和进油管分别与本装置的热油进口管3和热油出口管4相连,将进气管12与气泵相连,并打开气泵以及热油装置,使底座1逐步达到合适温度,气体承压腔6内的压力也达到了适宜压力,其中热油由于挡板5的存在,从挡板5下方流入,上方流出,换热效果好;然后通过控制器15控制第一气体喷嘴8的喷气流量来控制其反向作用力的大小,以控制本装置对沥青的压力,通过控制第二气体喷嘴13的喷气流量来控制其反向作用力的大小,以控制本装置的前进速度以达到借力的作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