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969发布日期:2018-07-13 18: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网建设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桥梁混凝土结构物需要在既有铁路或公路上方进行施工,部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或刚构桥设计为防护棚架对既有线防护,挂篮悬臂法进行施工;部分为模架现浇;部分设计为架桥机架设。当桥梁混凝土结构物为现浇施工,且不具备改线条件和施工现场存在不通视的情况下,可采用移动式型钢门架台车代替防护棚架并兼做混凝土结构物的支撑结构体系进行跨既有线施工,具有安全适用、移动方便、强度高、变形小、结构受力明确等优点。

目前,已知在上跨既有线桥梁混凝土顶板结构物现浇施工方面,主要采用防护棚架和钢管柱支撑浇筑。一般跨线桥梁防护棚架不具备移动能力和支撑能力,需要变化吊车临近既有线位置来达到组装,以满足施工的需要。但是大型门架结构吊装受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杆和铁路运营影响,吊装风险大,且现场存在不通视情况更加增大了吊装风险;并且吊车在调运材料、设备等期间,需要不断的调换与既有线的位置,以满足门架单元的调运空间,使用效率不能全部发挥。上跨既有线施工是一种安全要求极高,需要铁路部门和施工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高效快速施工,尽量减少占用“天窗点”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对既有线正常运营的影响。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能够克服既有线施工场地不具备改线施工条件,吊装不通视的安全问题:能够克服既有线路大小里程存在的高差与新建线路大小里程存在的高差,适应场地能力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若干门架,所述门架顶部上侧设有顶模,所述门架顶部下侧连接有防电板,所述每个行走单元分为第一吊装节段和第二吊装节段,所述每个行走单元的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拆卸行走系统,所述每个行走单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拆卸液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装节段和第二吊装节段之间通过底纵梁法兰栓接,所述行走单元之间通过系杆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个所述行走单元包括11个榀门架,其中,所述第一吊装节段包括6个榀门架,所述第二吊装节段包括5个榀门架。

进一步地,除第一个所述行走单元外的行走单元均包括10个榀门架。

进一步地,所述顶模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门架顶部上侧之间通过横纵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电板与所述门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外侧粘贴有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地,所述防电板与所述连接件通过绝缘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台架本体两侧设置有尼龙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首次在既有线施工,通过台架行走,解决了既有线施工场地不具备改线施工条件,吊装不通视的安全问题;2、采用行走单元分节段起吊、对接,减小了单次起吊的最大重量,增大跨既有线吊装作业的安全系数;3、台架采用门架与顶模的组合形式,通过门架上方、两侧及两端头设隔离防护,确保了施工期间列车在门架内通行安全;4、台架采用液压系统在天窗点内调整标高、对接,时间短,施工速度快,最大限度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5、操作人员少,占用“天窗点”少,节约了5个月工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的施工图。

图中:1. 门架;2. 顶板;3. 行走系统;4. 液压装置;5. 防电板;6. 第一吊装节段;7. 第二吊装节段;8. 榀门架;9. 横纵梁;10. 连接件;11. 底纵梁;12.接触网;13.桩基;14.承台;15.边墙;16.鹰厦线;17. 钢箱;18.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行走单元,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若干门架1,所述门架1顶部上侧设有顶模,所述门架1顶部下侧连接有防电板5,所述每个行走单元分为第一吊装节段6和第二吊装节段7,所述每个行走单元的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可拆卸行走系统3,所述每个行走单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拆卸液压装置4。

所述第一吊装节段6和第二吊装节段7之间通过底纵梁11法兰栓接,所述行走单元之间通过系杆连接。

第一个所述行走单元包括11个榀门架8,其中,所述第一吊装节段6包括6个榀门架8,所述第二吊装节段7包括5个榀门架8。

除第一个所述行走单元外的行走单元均包括10个榀门架8。

所述顶模包括顶板2,所述顶板2与所述门架1顶部上侧之间通过横纵梁9连接。

所述防电板5与所述门架1之间通过连接件10连接,所述连接件10外侧粘贴有环氧树脂胶。

所述防电板5与所述连接件10通过绝缘螺钉连接。

支撑台架本体两侧设置有尼龙网。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跨既有线空间刚构移动液压支撑台架,台架拼装前模拟台车行走区行走轨道,在拼装区设置行走轨道。直接在台车拼装区钢轨上进行门架1拼装和防电板5安装。防电板5安装在门架1的主横梁下方,防电板5设置宽度以接触网12为中心向两侧各2m,防电板5距离接触网12承力索不小于50cm,防电板5与门架1之间通过连接件10连接,防电板5用绝缘螺钉连接,安装时设置2%的横坡,连接件10长度不小于20cm,连接件10采用环氧树脂胶粘贴,采用DQH型多裙边弧型防电板,确保台架和接触网12之间杜绝感应带电做到高压绝缘。门架1宽度9m,净跨8m,高度10m,每15m门架1形成一个行走单元,每个行走单元分为第一吊装节段6和第二吊装节段7,第一个行走单元由11个榀门架8构成,其它均由10个榀门架8组成,除第一个行走单元的第一吊装节段6为6个榀门架8外,其它节段均由5个榀门架8组成,两个吊装节段之间靠底纵梁11法兰栓接以及门架间系梁联接,一个行走单元拼装完成后,安装防电板5。防电板5安装完成后台车从拼装区行走至试吊区。顶模厚0.45m(面板采用6mm厚钢板下配角钢、工字钢纵横梁),长7.5m,宽9m,共14块。每个行走单元门架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可拆卸的行走系统3,起到动力行走作用;每个行走单元两端门架两侧安装可拆卸的液压装置4,调高范围50cm,进行台架精确调高;整体台架两侧设置高强度尼龙网防护,防止侵入界限,台架两端建立1.8m高安全防护。一个行走单元从上至下依次为顶板2、横纵梁9、门架1、防电板5、底纵梁11、主动轮(从动轮、钢箱、丝杠),台架轨距8488mm,顶升油缸行程500mm。一个行走单元拼装完成,在台架试吊区完成台架预压工作。

移动液压支撑台架行走单元从刚构大里程端头与墩之间逐个吊装,向小里程方向行走就位,解决了刚构墙身混凝土遮挡吊车司机视线问题。在申报的Ⅱ级“天窗点”内将7个台架行走单元吊装并行走至指定位置、调至设计标高后依次纵向对接;在申报的Ⅲ级“天窗点”内将台架的顶模吊装至门架上方固定,完成整套台架安装。利用台架的行走系统将第一个行走单元从门架对接区向刚构小里程方向行走至指定位置,即台架端头超出刚构小里程端头2m处;第一个行走单元就位后用台架液压系统4调整行走单元3四个顶升油缸至设计标高,垫钢箱17(注意底纵梁与钢箱间缝隙用薄钢板塞满)、上满丝杠18并旋紧,卸落顶升油缸,拆除主动轮、从动轮。第二个行走单元从门架1对接区向小里程方向行走,第二个行走单元小里程方向底纵梁11端头直接与已调整好标高的第一个行走单元大里程底纵梁端头用螺栓连接;利用台架液压系统4调整第二个行走单元大里程端头两个油缸至设计标高垫钢箱17、上满丝杠18并旋紧,卸落顶升油缸,拆除主动轮、从动轮。依次完成7个行走单元台架顶标高调整和纵向连接。其吊装速度快,行走平稳,防护功能齐全,对既有线干扰小;吊装、行走过程中,不会对各工序造成影响,能够达到同步施工的目的;操作人员少。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备自主移动能力,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不受既有线场地狭小和存在吊装不通视难题限制,施工效率高;可以在各单元之间重复利用。只有第一个行走单元就位后需要两端同时精确调高,第二个及其以后的单元一端与上一单元对接好即可,只需调高另一端。加快了施工速度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操作精度;台架采用模块化单元起吊、对接、就位、调高的方式。将台架分成相同的模块化单元,将复杂的拼装、吊装、对接、就位等工作,各工序可形成同步施工。这样既降低了施工难度,也提高工人的施工效率,大程度的节省施工时间和占用“天窗点”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