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4538发布日期:2018-10-19 21:53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碑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里程碑、烈士碑、墓碑和纪念碑等碑包括局部埋入地下而起固定作用的基座和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碑体,目前安装碑体时,基本上都是人工将碑体移至基座上,在碑体与基座对准时,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碑体一般较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用来将碑体自动的安放于基座之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用来将碑体安放于基座之上,包括支架、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所述支架包括Y向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载物台位于所述Y向传动装置上,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X向传动装置,所述第二载物台位于所述X向传动装置上,所述第一载物台包括第一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中间区域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二载物台包括第二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中间区域的第二窗口,所述第二载物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窗口上方的丝杠及位于所述第二窗口前侧和后侧的定钳口和动钳口,所述第二窗口正对所述第一窗口,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所述定钳口与所述动钳口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电机连接,所述丝杠可旋转的定位于所述定钳口,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工作而通过所述丝杠与所述动钳口的啮合而使所述动钳口沿所述丝杠运动,X向垂直于Y向。

进一步地,所述丝杠具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二载物台。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Y向传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横梁的主动转轴和安装于所述后横梁的从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和所述从动转轴上分别设有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所述主动转轮和所述从动转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载物台固定于所述传动带的上表面,所述主动转轴与位于所述前横梁的第二旋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转动而通过所述主动转轮带动所述传动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带的背面设有与所述主动转轮或者从动转轮的轮齿啮合的啮齿。

进一步地,所述X向传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二载物台固定于所述齿条的上表面,所述齿条的相对两侧设有滑块,所述第一载物台上设有供所述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齿条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若干锯齿,所述齿轮与第三旋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旋转通过带动所述齿轮旋转而使所述齿条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均为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上安装有朝向X向的X向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底板上安装有朝向Y向的Y向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二窗口位于第一象限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钳口和所述动钳口相向侧设有橡皮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用于取代人工劳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并且还能实现精准对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的Y向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的X向传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碑体基座自动对准安装装置,用来将碑体3安放于基座2之上,包括支架1、第一载物台4和第二载物台5。所述支架1包括Y向传动装置,所述第一载物台4位于所述Y向传动装置上,所述第一载物台4上设有X向传动装置,所述第二载物台5位于所述X向传动装置上,X向垂直于Y向。

请参考图2和图3,具体的,所述第一载物台4包括第一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中间区域的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上下贯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槽41,所述滑槽41的方向与X向平行,且两条滑槽4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窗口的前、后两侧。

所述第二载物台5包括第二底板和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中间区域的第二窗口 56,所述第二窗口56上下贯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窗口56正对所述第一窗口,且所述第一窗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窗口56的面积。所述第二载物台5 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窗口56上方的丝杠58及位于所述第二窗口56前侧和后侧的定钳口51和动钳口52,所述丝杠58具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二载物台5,且与所述Y向相互平行。所述丝杠58的一端穿过所述定钳口51与所述动钳口5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旋转电机57连接,所述丝杠58 可旋转的定位于所述定钳口51,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7工作而通过所述丝杠58 与所述动钳口52的啮合而使所述动钳口52沿所述丝杠58运动,从而使所述动钳口52和所述定钳口5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夹紧所述碑体3以移动所述碑体3至指定位置或者松开所述碑体3使所述碑体3下落至所述基座2 上,完成所述碑体3与所述基座2的安装。

请参考图2和图4,所述支架1包括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前横梁11和后横梁 12,所述前横梁11和所述后横梁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X向平行,所述前横梁 11与所述后横梁12在所述Y方向上错开。所述Y向传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前横梁11的主动转轴14和安装于所述后横梁12的从动转轴15,所述主动转轴 14和所述从动转轴16上分别设有主动转轮141和从动转轮151,所述主动转轮 141和所述从动转轮151之间通过传动带16连接,所述第一载物台4固定于所述传动带16的上表面,所述主动转轴14与位于所述前横梁11的第二旋转电机 13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3转动而通过所述主动转轮141带动所述传动带 16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载物台4在所述Y向的位置改变。所述传动带16的背面设有与所述主动转轮141或者从动转轮151的轮齿啮合的啮齿161。优选所述主动转轴14上对称的设有两个所述主动转轮141,所述从动转轴15上对应的设有两个所述从动转轮151,每一所述主动转轮141与与之对应的所述从动转轮 151通过一条所述传动带16连接。

请参考图2、图3和图5,所述X向传动装置包括齿条83和齿轮82,所述第二载物台5固定于所述齿条83的上表面,所述齿条83具有两条,对应的所述齿轮82具有两个,每一所述齿条83的相对两侧设有滑块831,所述滑块831 卡设于对应的所述滑槽41且可沿所述滑槽41滑动,所述齿条83的下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82啮合的若干锯齿,所述齿轮82位于所述齿条83的一端且与第三旋转电机81连接,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旋转通过带动所述齿轮82旋转而使所述齿条83在所述滑槽41中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载物台5在所述X向的位置改变。优选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位于两条所述齿条83之间,其转轴84 向前后方向延伸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82的中心轴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齿轮82 转动。

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底板上安装有朝向X向的X向测距传感器6,所述第二底板上安装有朝向Y向的Y向测距传感器7,所述第一窗口和所述第二窗56 位于所述X向与所述Y向的第一象限内。所述X向测距传感器6与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连接用于指导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工作,所述Y向测距传感器7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3连接用于指导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3工作。为了使对准更加精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7、第二旋转电机13和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均为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所述定钳口51和所述动钳口52相向侧设有橡皮垫55、54,以防止夹伤所述碑体3。所述X向测距传感器6和所述Y向测距传感器7均为红外线测距传感器。

工作时,首先将所述支架1置于所述基座2所在之地,使所述基座2位于所述支架1的下方,经人工初步对准,使所述基座1、所述第一载物台4和所述第二载物台5的垂直中轴线差不多处于同一直线上。然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7 工作而通过所述丝杠58与所述动钳口52的啮合而使所述动钳口52沿所述丝杠 58运动,使所述动钳口52远离所述定钳口51,将所述碑体3的下端区域置于所述定钳口51和所述动钳口52之间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7反向工作而通过所述丝杠58与所述动钳口52的啮合而使所述动钳口52沿所述丝杠58运动,使所述动钳口52靠近所述定钳口51而夹紧所述基座3。启动所述第二旋转电机 13,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3转动而通过所述主动转轮141带动所述传动带16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载物台4在所述Y向上运动,所述X向测距传感器6同时启动,当所述X向测距传感器6的测距数据发生跳变时,说明所述X向测距传感器的红外光被所述基座2遮挡,停止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3。启动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旋转通过带动所述齿轮82旋转而使所述齿条83在所述滑槽41中滑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载物台5相对所述第一载物台4 在所述X向上运动,所述Y向测距传感器7同时启动,当所述Y向测距传感器7 的测距数据发生跳变时,说明所述Y向测距传感器7的红外光被所述基座2遮挡,停止所述第三旋转电机81。

然后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57工作而通过所述丝杠58与所述动钳口52的啮合而使所述动钳口52沿所述丝杠58运动,使所述动钳口52远离所述定钳口 51,而松开所述碑体3,使所述碑体3在自身重力和与所述橡皮垫54、55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慢慢下落直至所述基座2上。最后对所述基座2与所述碑体3 的接缝处喷浆使所述基座2与所述碑体3稳固的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用于取代人工劳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并且还能实现精准对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节省成本。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