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1015发布日期:2019-08-13 21:51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重桥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



背景技术:

承重桥梁是用于支撑桥梁整体重量、以使得桥梁的承重能力更高的一种混凝土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承重桥梁如图5所示,其包括包覆有钢筋桁架的梁体,其梁体上预先浇筑有若干吊耳,以使得后续进行运输时便于吊机将其吊起进行运输。

但是,当承重桥梁生产完成后常需要对承重桥梁进行堆叠,若使得承重桥梁之间直接接触,这将导致上一承重桥梁的下表面将抵压在下一承重桥梁的吊耳上,从而将使得露出承重桥梁表面的吊耳易被折弯,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其具有可有效防护吊耳,使其不易折弯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包括梁体和吊耳,所述吊耳包括横杆和一体成型在横杆两侧的竖杆,两所述竖杆与梁体的顶面固定连接,两所述竖杆之间插设有插块,所述插块的顶面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高于横杆的顶点,所述插块的水平截面为梯形,所述插块的侧面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插块插设在两竖杆之间,且使得插块两侧的橡胶垫抵接在两竖杆的内侧壁上,此时插块通过橡胶垫与两竖杆过盈配合,且橡胶垫可提升两竖杆与插块侧壁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插块插入两竖杆之间后不易自行滑出,提升了插块与竖杆连接的稳定性,此后,堆叠后一梁体时,可将后一梁体置于若干支撑块的顶面上,使得后一梁体的底面不与吊耳接触,从而实现对吊耳的防护,使得吊耳不易折弯、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的顶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孔和限位块上,所述横杆抵接在限位块与支撑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下行,且限位块的顶端低于横杆的底端,此后,推动插块以使得插块朝向吊耳滑动,当横杆抵接在支撑块的侧壁上后,松开限位块,弹簧恢复形变,限位块上行,从而最终将吊耳上的横杆抵接在限位块与支撑块之间,从而实现了插块与吊耳的稳定连接;当需要吊运梁体时,可按压限位块,使得限位块的顶端低于横杆的底端,即可将插块抽离横杆的下方;整体上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顶面开设有便于插入横杆下方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杆与导向面抵接后,继续推动插块,即可使得限位块在横杆抵压导向面的作用下自动下行,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按压限位块即可使得限位块自动下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案插块插入横杆下方的操作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的侧壁上开设有键槽形滑孔,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键,所述限位键滑动连接在键槽形滑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键槽形滑孔可有效的限制限位键在竖直方向滑动的行程,从而限制限位块在竖直方向的滑动行程,使得限位块不易自行滑出限位孔,提高了本案限位块与限位孔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上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推动插块时,可将插块通过滚轮滑动,以减小插块与梁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了推动插块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操控插块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滚轮连接在连接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块为提高其强度常采用混凝土材质,整体重量较大,使得滚轮已损坏,通过转动连接杆可使得滚轮便于与插块进行更换,提升了更换滚轮的操作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通过转盘转动连接杆,转盘更便于操作人员持握,提升了操作人员转动连接杆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防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起可增大操作人员手部与转盘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手部不易与转盘产生滑脱,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操控转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梁体的顶面开设有与滚轮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滚轮抵接在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先将滚轮置于滑槽内,此后推动插块,即可使得插块沿滑槽的方向稳定移动,无需操作人员人工控制滚轮的移动方向,进一步提高了插块插入两竖杆之间的操作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竖杆之间插设有插块,插块的顶面设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面高于横杆的顶点,插块的水平截面为梯形,插块的侧面设有橡胶垫,安装时,将插块插设在两竖杆之间,且使得插块两侧的橡胶垫抵接在两竖杆的内侧壁上,此时插块通过橡胶垫与两竖杆过盈配合,且橡胶垫可提升两竖杆与插块侧壁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插块插入两竖杆之间后不易自行滑出,提升了插块与竖杆连接的稳定性,此后,堆叠后一梁体时,可将后一梁体置于若干支撑块的顶面上,使得后一梁体的底面不与吊耳接触,从而实现对吊耳的防护,使得吊耳不易折弯、变形;

2、采用了插块的顶面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孔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孔和限位块上,横杆抵接在限位块与支撑块之间,按压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下行,且限位块的顶端低于横杆的底端,此后,推动插块以使得插块朝向吊耳滑动,当横杆抵接在支撑块的侧壁上后,松开限位块,弹簧恢复形变,限位块上行,从而最终将吊耳上的横杆抵接在限位块与支撑块之间,从而实现了插块与吊耳的稳定连接;当需要吊运梁体时,可按压限位块,使得限位块的顶端低于横杆的底端,即可将插块抽离横杆的下方;整体上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块与插块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连接杆与插块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5为背景技术附图。

图中:1、梁体;10、滑槽;2、吊耳;21、横杆;22、竖杆;3、插块;31、支撑块;32、橡胶垫;4、限位块;40、限位孔;41、弹簧;42、导向面;43、限位键;44、键槽形滑孔;5、连接杆;50、连接孔;51、滚轮;52、转盘;521、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可保护吊耳的承重桥梁,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梁体1和吊耳2,吊耳2包括横杆21和一体成型在横杆21两侧的竖杆22,两竖杆22预先浇筑在梁体1的顶面,两竖杆22之间插设有插块3,插块3的顶面一体成型有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顶面高于横杆21的顶点,插块3的水平截面为梯形,插块3的侧面粘连有橡胶垫32,橡胶垫32抵接在两竖杆22的内侧壁上,堆叠后一梁体1时,后一梁体1的底面抵接在支撑块31上,从而实现对吊耳2的防护。

参照图2和图3,插块3的顶面开设有限位孔40,限位孔4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孔40内设有弹簧41,弹簧41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限位孔40的孔底和限位块4的端面上,限位块4的顶面开设有导向面42,导向面42可便于支撑块31插入至横杆21下方,且使得横杆21抵接在限位块4与支撑块31之间,以使得横杆21与支撑块31连接稳定。

参照图2和图3,限位孔40的侧壁上开设有键槽形滑孔44,限位块4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限位键43,限位键43滑动连接在键槽形滑孔44内,以限制限位块4在竖直方向的行程。

参照图2和图4,插块3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50,连接孔50内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背向连接孔50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滚轮51,梁体1的顶面开设有与滚轮51相适配的滑槽10,滚轮51抵接在滑槽10内,支撑块31可随滚轮51在滑槽10内的滚动自动抵在两竖杆22之间。

参照图4,连接杆5上通过焊接固定套设有转盘52,转盘52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防滑凸起521,以便于转动转盘52以对滚轮51进行更换。

工作原理如下:安装时,将滚轮51置于滑槽10内,推动插块3以使得滚轮51朝向吊耳2滚动,当吊耳2上的横杆21与导向面42抵接后,弹簧41收缩,此后,插块3的继续运动,横杆21最终抵接在支撑块31的侧壁上,此时弹簧41恢复形变,限位块4上行,将吊耳2上的横杆21位于在限位块4与支撑块31之间,从而实现了插块3与吊耳2的连接。此后,在堆叠后一梁体1时,将后一梁体1置于若干支撑块31的顶面上,不与吊耳2接触,从而可实现对吊耳2的保护,整体上具有可有效防护吊耳2,使其不易折弯的优势。

此外,当需要对梁体1进行吊运、需要将吊耳2与插块3拆卸时,操作人员可按压限位块4,使得限位块4的顶端低于吊耳2上横杆21的底端,即可将插块3抽出横杆21的下方,因此拆卸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