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9281发布日期:2020-12-18 13:1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的钢桁梁拼装作业中,在确保钢桁梁移运效率、控制拼装精度的前提下,通常还需要考虑到钢桁梁合龙后的线形。传统钢桁梁施工通常利用加载下压的施工方法进行线形控制,但线形控制操作繁琐,且精度难度难以控制。

针对上述钢桁梁拼装常见的问题,考虑如何设计钢桁梁拼装的方案,确定钢桁梁拼装误差控制方案是钢桁梁拼装技术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精度高、操作简单的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降低钢桁梁拼装的难度,提高拼装效率。

这种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包括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副孔牵引系统及连接面板;所述的副孔牵引系统安装于作业平台上,副孔牵引系统连接并固定主缆两端;所述的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安装于主缆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主塔门架顶部的门架主桁架悬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底部设有纵向扁担梁,所述纵向扁担梁一侧安装手拉葫芦;所述主缆上安装索夹与吊索,并在主缆设计位置设置临时索夹与临时吊耳;临时吊耳设置于钢桁梁的隔板上,所述隔板底端通过工字钢固定于钢桁梁上;所述的连接面板用于相邻梁段间的连接,所述连接面板设置于两片钢桁梁上。

作为优选:吊索与钢桁梁上的吊索吊耳对应连接,临时索夹与钢桁梁上预设的临时吊耳连接。

作为优选:临时索夹由两个可拆式抱箍通过螺栓与螺母紧固形成,所述临时索夹外表面设有绳道。

作为优选:连接面板设置于钢桁梁的四个面上,连接面板上设有若干个螺栓孔并通过连接螺栓拼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和手拉葫芦,利用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完成钢桁梁吊装后,采用手拉葫芦进行钢桁梁之间的移动靠近;并且在设计位置设置了临时索夹和临时吊耳;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钢桁梁移运及拼装的精度和效率,确保钢桁梁拼装的线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正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桁梁吊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钢桁梁梁段间拼装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钢桁梁拼装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临时索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塔门架;2-门架主桁架;3-副孔牵引系统;4-主缆;5-钢丝绳;6-作业平台;7-缆载吊机行走机构;8-钢桁梁;9-吊索;10-索夹;11-临时索夹;12-纵向扁担梁;13-手拉葫芦;14-吊索吊耳;15-临时吊点;16-临时吊耳;17-螺栓;18-螺母;19-绳道;20-可拆式抱箍;21-隔板;22-工字钢;23-连接面板;24-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所述的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采用缆载吊机作为钢桁梁8吊装的主要动力系统,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顶部通过两根钢丝绳5悬吊于主塔门架1上,主缆4通过副孔牵引系统3上的主孔固定于作业平台6上。设置于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下部的纵向扁担梁12负责钢桁梁8的起吊,通过吊索9连接索夹10与钢桁梁8上的吊索吊耳14对钢桁梁进行临时悬吊。在主缆4设计位置设置临时索夹11,通过吊索9将其与临时吊耳16连接。所述临时吊耳16安装于钢桁梁8的隔板21上,所述隔板21通过工字钢22与钢桁梁8边架固定。相邻两片钢桁梁8利用手拉葫芦13就位,并进行临时连接,待所有梁段就位完毕后,采用连接面板23分别连接相邻梁段。所述连接面板23上设有螺栓孔,根据设计要求部分采用冲顶连接,部分采用临时螺栓连接,通过调整钢桁梁8线形后完成铰固转换实现钢桁梁8的拼装连接。所述临时索夹11为可拆式抱箍索夹,所述临时索夹11表面设置有绳道19,用于拴紧吊索9。

如图1所示,整个拼装系统主要包括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用于悬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的钢丝绳5以及门架主桁架2,门架主桁架2架设于主塔门架1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以主缆4为行走基础,主缆4则通过副孔牵引系统3的主孔固定及架设。

如图2所示,纵向扁担梁12负责钢桁梁8的起吊,安装在主缆4上的索夹10与钢桁梁8上的吊索吊耳14通过吊索9连接。在主缆5设计位置设置临时索夹11,通过吊索9将其与临时吊耳16连接。相邻钢桁梁8之间采用手拉葫芦13就位,实现钢桁梁8的拼装。

如图3所示,该图为只有单排吊索吊耳14的梁段,在吊耳对称位置设置临时吊耳16,并在有竖腹杆处的上弦杆上设计临时吊点15。

如图4所示,相邻的钢桁梁8间采用四块连接面板23通过连接螺栓24连接,钢桁梁上下梁之间设有隔板21,并利用工字钢22进行固定,隔板21上设置临时吊耳16。

如图5和图6所示,临时索夹20由两个可拆式抱箍20组成,通过螺栓17与螺母18抱箍于主缆4上,所述临时索夹11外表面设有绳道19,用于临时吊索悬挂。



技术特征:

1.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副孔牵引系统(3)及连接面板(23);所述的副孔牵引系统(3)安装于作业平台(6)上,副孔牵引系统(3)连接并固定主缆(4)两端;所述的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安装于主缆(4)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顶部通过钢丝绳(5)与主塔门架(1)顶部的门架主桁架(2)悬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7)底部设有纵向扁担梁(12),所述纵向扁担梁(12)一侧安装手拉葫芦(13);所述主缆(4)上安装索夹(10)与吊索(9),并在主缆(4)设计位置设置临时索夹(11)与临时吊耳(16);临时吊耳(16)设置于钢桁梁(8)的隔板(21)上,所述隔板(21)底端通过工字钢(22)固定于钢桁梁(8)上;所述的连接面板(23)用于相邻梁段间的连接,所述连接面板(23)设置于两片钢桁梁(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吊索(9)与钢桁梁(8)上的吊索吊耳(14)对应连接,临时索夹(11)与钢桁梁(8)上预设的临时吊耳(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临时索夹(11)由两个可拆式抱箍(20)通过螺栓(17)与螺母(18)紧固形成,所述临时索夹(11)外表面设有绳道(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面板(23)设置于钢桁梁(8)的四个面上,连接面板(23)上设有若干个螺栓孔并通过连接螺栓(24)拼装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跨钢‑混组合桥大节段钢桁梁拼装系统,包括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副孔牵引系统及连接面板;所述的副孔牵引系统安装于作业平台上,副孔牵引系统连接并固定主缆两端;所述的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安装于主缆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顶部通过钢丝绳与主塔门架顶部的门架主桁架悬吊,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底部设有纵向扁担梁,所述纵向扁担梁一侧安装手拉葫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和手拉葫芦,利用缆载吊机行走机构完成钢桁梁吊装后,采用手拉葫芦进行钢桁梁之间的移动靠近;并且在设计位置设置了临时索夹和临时吊耳;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钢桁梁移运及拼装的精度和效率,确保钢桁梁拼装的线形。

技术研发人员:夏君华;郝才平;张威;孙开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