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0365发布日期:2021-05-28 14:2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新近填土场地及道路,因连续长期不稳定沉降(每年沉降约100-200mm,累计沉降可达1500mm),其上地面及路面遭到沉降变形的反复破坏,反复维修造成巨大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及交通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以解决反复维修沉降路面造成巨大浪费、影响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由多个面板单元相互连接组成,面板单元包括矩形的面板本体,面板本体的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下凸台,下凸台的底面与面板本体的底面齐平,下凸台的顶面低于面板本体的顶面,面板本体的另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与下凸台相配合的上凸台,上凸台的顶面与面板本体的顶面齐平,上凸台的底面高于面板本体的底面,下凸台顶面设有多个插孔,上凸台底面设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插钉,相邻的面板单元之间通过上凸台和下凸台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相互拼接的上凸台和下凸台之间通过插钉和插孔配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插钉预埋在上凸台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插钉上端呈折弯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面板单元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面板单元内设有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纵横交错连接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面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沥青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插钉插入插孔内50-8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下凸台上插孔的孔间距为400-50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面板本体的边长为1.5-2m,厚度为140-300mm。

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有沉陷的路面拆除,用黄土将沉陷部位地基填平夯实;

b、将各面板单元通过上凸台和下凸台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在拼接过程中,将上凸台上的插钉一一对应地插入下凸台上的插孔内;

c、在相邻面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沥青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可有效解决反复维修路面而造成经济浪费和影响使用的问题。本发明中的面板单元可预制,面板单元拼接安装后所形成的整体为柔性路面,各面板单元之间可独立上下活动,该柔性路面结构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路面上部受外力作用时,路面随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由面板单元及其间的接缝适应变形,由面板单元间的插孔和插钉拉结限制变形,保持路面结构的完整和可持续使用,直到路面变形大到不能继续行车使用时,可揭开沉降较严重位置的面板单元,对其下进行地面土回填夯实至路面平整,再重新闭合面板单元,面板单元可反复使用,不易破坏,维护方便,从而适应这种特殊路面的变形,解决路面破坏难题,避免了由于反复维修路面而造成的经济浪费。本发明施工方法简单,技术要求低,可快速施工,施工完成后可很快投入使用。本发明可适用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路面及场地地面的调控,是一种可调节式适应地基变形的全新路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面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b视图;

图中:1-面板单元;2-下凸台;3-上凸台;4-插孔;5-插钉;6-面板本体;7-横向钢筋;8-纵向钢筋;9-沥青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由多个面板单元1相互连接组成,面板单元1包括矩形的面板本体6,面板本体6的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下凸台2,下凸台2的底面与面板本体6的底面齐平,下凸台2的顶面低于面板本体6的顶面,面板本体6的另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与下凸台2相配合的上凸台3,上凸台3的顶面与面板本体6的顶面齐平,上凸台3的底面高于面板本体6的底面,下凸台2顶面设有多个插孔4,上凸台3底面设有与插孔4一一对应的插钉5,相邻的面板单元1之间通过上凸台3和下凸台2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相互拼接的上凸台3和下凸台2之间通过插钉5和插孔4配合连接。

插钉5预埋在上凸台3内。插钉5上端呈折弯状。

面板单元1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在面板单元1内设有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由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纵横交错连接形成。

相邻面板单元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沥青膏9。

插钉5插入插孔4内50-80mm。

下凸台3上插孔4的孔间距为400-500mm。

面板本体6的边长为1.5-2m,厚度为140-300mm。

插钉5采钢筋制作,钢筋外径为20-25mm;插孔4内径为28-35mm。

施工方法:

a、将原有沉陷的路面拆除,用黄土将沉陷部位地基填平夯实;

b、将各面板单元1通过上凸台3和下凸台2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在拼接过程中,将上凸台3上的插钉5一一对应地插入下凸台2上的插孔4内;

c、在相邻面板单元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沥青膏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拼接式的柔性路面结构,各面板单元1之间通过钉孔式连接,各面板单元1之间可独立上下活动,使路面具有柔性和一定的变形能力。一方面,路面上部受外力作用时,路面随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由面板单元1及其间的接缝适应变形;另一方面,由面板单元1间的插孔4和插钉5拉结限制变形,保持路面结构的完整和可持续使用。程度较轻的变形不影响路面使用时,可不进行维修。当路面变形程度大到不能继续行车使用时,可揭开沉降较严重位置的面板单元1,对其下进行地面土回填夯实至路面平整,再重新闭合面板单元1。

本发明中的面板单元1不易损坏,可反复使用,而当路面需要修整时,也仅仅是小范围的施工,且操作简便,工期短,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个面板单元(1)相互连接组成,所述面板单元(1)包括矩形的面板本体(6),面板本体(6)的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下凸台(2),下凸台(2)的底面与面板本体(6)的底面齐平,下凸台(2)的顶面低于面板本体(6)的顶面,面板本体(6)的另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与下凸台(2)相配合的上凸台(3),上凸台(3)的顶面与面板本体(6)的顶面齐平,上凸台(3)的底面高于面板本体(6)的底面,下凸台(2)顶面设有多个插孔(4),上凸台(3)底面设有与插孔(4)一一对应的插钉(5),相邻的面板单元(1)之间通过上凸台(3)和下凸台(2)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相互拼接的上凸台(3)和下凸台(2)之间通过插钉(5)和插孔(4)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钉(5)预埋在上凸台(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钉(5)上端呈折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单元(1)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面板单元(1)内设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由横向钢筋(7)和纵向钢筋(8)纵横交错连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面板单元(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有沥青膏(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钉(5)插入插孔(4)内50-8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台(3)上插孔(4)的孔间距为400-5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本体(6)的边长为1.5-2m,厚度为140-300mm。

10.一种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有沉陷的路面拆除,用黄土将沉陷部位地基填平夯实;

b、将各面板单元(1)通过上凸台(3)和下凸台(2)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在拼接过程中,将上凸台(3)上的插钉(5)一一对应地插入下凸台(2)上的插孔(4)内;

c、在相邻面板单元(1)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沥青膏(9)。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治理道路不稳定沉陷的钉孔式柔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领域,解决了反复维修沉降路面造成巨大浪费、影响使用的问题。本发明由多个面板单元相互连接组成,面板单元包括矩形的面板本体,面板本体的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下凸台,面板本体的另一组邻边侧部设有上凸台,下凸台顶面设有多个插孔,上凸台底面设有插钉,相邻的面板单元之间通过上凸台和下凸台相互拼接形成路面整体,插钉和插孔配合连接。施工方法:用黄土将沉陷部位地基填平夯实;将各面板单元拼接形成路面整体;在相邻面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沥青膏。路面随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由面板单元及其间的接缝适应变形,保持路面结构的完整和可持续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镭;李颖;王培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2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