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91422发布日期:2021-07-30 18:0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桥墩的施工,具体为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圆端形实体桥墩应用较为广泛,通常10-30米的桥墩采用带有坡度的圆端形实体桥墩。圆端形实体桥墩的施工一般采用整套定型钢模板,一次支模分次浇筑,存在模板费用较高,模板周转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圆端形实体桥墩采用一次支模分次浇筑的施工方法存在模板费用较高、模板周转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工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墩身模板时,根据墩身高度,墩身两端弧形模板全部进行加工,墩身直线模板只加工一部分;

(2)施工准备,根据基顶中心测量放样出立模边线;

(3)绑扎第1节钢筋;

(4)安装第1节两端弧形模板和直线模板;

(5)浇筑第1节混凝土;

(6)待第1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绑扎第2节钢筋,

(7)安装第2节两端弧形模板,拆除第1节直线模板且保留第1节直线模板的顶层模板,第1节直线模板的顶层模板作为第2节直线模板的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基础上安装拆除下来的直线模板作为第2节直线模板;

(8)浇筑第2节混凝土;

(9)待第2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绑扎第3节钢筋,

(10)安装第3节两端弧形模板,拆除第2节直线模板和其支撑平台且保留第2节直线模板的顶层模板,第2节直线模板的顶层模板作为第3节直线模板的支撑平台,在支撑平台基础上安装拆除下来的第2节直线模板作为第3节直线模板;

(11)浇筑第3节混凝土;

(12)待第3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再按照同样的办法完成其余节混凝土的浇筑,直至墩身封顶;

(13)墩顶施工,则桥墩施工完成。

在加工墩身模板时,根据最大墩身高度,两端弧形模板全部进行加工,直线部分只加工一部分。施工时墩身分步进行浇筑。墩身支模弧形模板自下而上分层安装,直线部分模板由下层提升至上层,不断翻升直至墩顶。浇筑完成后模板拆除由下而上进行,弧形模板拆除后用作其他墩的周转使用,直线部分不拆除最顶层模板,其他模板翻至上层。

上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绑扎上一节钢筋的同时可拆除下一节直线模板。

上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施工中的安全设施包括上部平台围栏、横向安全网、围栏密目网,墩身施工时,在墩位之间搭设支架,上设“之”字形爬梯,宽度为1.2m,仰角为45°,每升高6米设一处休息平台,平台宽1m,供人员休息,保证施工和检查人员上下安全便捷。

上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当模板组拼成形后,所有螺栓不必拧紧,留出少量松动余地,模板前后方向偏斜的调整通过手拉葫芦拉至正确位置,左右偏斜的调整则在模板底边靠倾斜方向的一端塞加垫片实现,模板之间的缝隙塞有橡胶条,防止漏浆,调整完毕后,拧紧全部螺栓,即可浇筑混凝土。

上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混凝土灌注到模板顶时,要低于模板口1~2cm,为方便下一节组装翻模,防止有错台。

上述的圆端形实体桥墩翻模施工方法,直线模板翻模提升是用汽车吊。

本发明墩身翻模处理施工中,采用了“墩身支模弧形模板自下而上分层安装,直线部分模板由下层提升至上层,不断翻升直至墩顶”,创新了施工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并通过了工程验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30米的圆端形实体桥墩采用翻模进行施工,翻模用到施工系统、提升机构、模板系统和安全设施。

①提升机构在每个施工墩位施工时设置汽车吊一台,并保证有充足的空间可以让汽车吊正常工作。

②模板系统墩身外模采用大块整体钢模,选用6mm厚钢面板。模板制作精度如下:尺寸误差小于2mm,倾斜角偏差小于1.5mm,孔位误差小于1mm。为确保工程质量,在工厂内统一加工。

翻升直线模板每层高2.0m。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以底节模板作为支承主体,采用汽车吊提升6m—10m。上节模板支承在下节模板上,循环交替上升,完成墩身的浇筑。

安装和拆卸模板,施工用材料的垂直运输均由汽车吊完成。模板完成后在加工厂进行试拼,试拼分水平方向的试拼和垂直方向的试拼,尤其要注意模板第一次翻升后垂直方向的试拼。

③安全设施由上部平台围栏、横向安全网、围栏密目网等组成。墩身施工时,在墩位之间搭设支架,上设“之”字形爬梯,宽度为1.2m,仰角为45°。每升高6米设一处休息平台,平台宽1m,供人员休息,保证施工和检查人员上下安全便捷。

④施工系统步骤

下部施工

模板的支立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施工,要求尺寸正确,模板顶水平。

模板位置调整

当模板组拼成形后,所有螺栓不必拧紧,留出少量松动余地。模板前后方向偏斜的调整通过手拉葫芦拉至正确位置,左右偏斜的调整则在模板底边靠倾斜方向的一端塞加垫片实现。模板之间的缝隙塞有橡胶条,防止漏浆。由于模板制作及起始第一节模板调整的精度都很高,以后每次调整幅度很小。调整完毕后,拧紧全部螺栓,即可浇筑混凝土。

绑扎钢筋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绑扎,钢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

模板翻升

在安装钢筋的同时,可以开始拆下面一节模板工作。拆模时用手拉葫芦将下面一节的下层模板与上层模板上下挂紧,同时另设两条钢丝绳栓在上下层模板之间。拆除左右和上面的连接螺栓,然后通过两个设在模板上的简易脱模器使下层模板脱落。脱模后放松葫芦,使拆下的模板由钢丝绳挂在上层的模板上。然后逐个将四周各模板拆卸并悬挂于上层模板上。这样将拆模工作和钢筋安装工作同时进行,节约至少半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汽车吊工作时间的占用。

检查模板组装质量,符合桥墩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安放撑木,拧紧拉筋。

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墩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对称均匀浇筑。

混凝土灌注到模板顶时,要低于模板口1~2cm,为下一节方便组装翻模,防止有错台。当混凝土的强度大于3mpa时清除浮浆,凿毛混凝土表面,进行下一节段施工。

在灌筑过程中用测量仪器随时观测预埋件的位置及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如有变形和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墩顶施工

墩顶施工时,先安装外模,再安装通长拉杆,绑扎上部实体段钢筋,浇筑混凝土。

翻模拆除

墩身混凝土施工时,特别注意下部混凝土和上部混凝土质量和外观。特别在浇筑混凝土体积过大时,应当采取和承台相同措施降低水化热。

墩身施工线性控制

墩身的线形控制主要采用墩外平面控制网,排除日照、雾天、夜间等校模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施工过程要点如下:

施工准备

根据基顶中心测量放样出立模边线,根据翻模设计要求,首先施工墩身基础以上8m高度部分。

拆除模板

(1)拆除模板时只拆除0-6m的模板,6-8m模板作为下节段支模的平台。

(2)分4组人员于墩身对称位置,同时分别向相反方向拆除对拉螺栓、三角支架和模板,由上层工人将拆下部件提升到上一节,对模板进行清洗整修。

(3)堵塞对拉螺栓孔,喷养护液。

(4)混凝土达到1.2mpa时进行接灌面凿毛,绑扎焊接钢筋。

模板安装

(1)测设中线,以垂球控制中心,检查调整外模板位置。

(2)用对拉螺栓将模板联结紧固,并以斜拉索具调整中线和桥墩截面尺寸。

模板安装灌注混凝土

用泵车将混凝土泵送至墩身模板内,并用插入式震捣器捣固。

翻模工作原理是随着各个节段混凝土的灌注,通过汽车吊提升模板不断上翻,直至墩顶。因为已浇筑段墩身模板和下部墩身有较大的摩擦力,同时墩身带有一定坡度能够防止模板下滑,所以可以将下部墩身模板作为上部墩身模板的支撑平台。一般情况根据墩身高度,分节浇筑高度10米左右,模板翻转2-3次可完成一个墩身的施工。翻模施工时,模板外作业平台可一次安装,并且适用于多种混凝土运输和提升方式,施工速度快;对泵送混凝土施工,能够随模板上翻同步接长泵送管道,提高了混凝土灌注速度;能够随时纠正墩身施工误差,便于模板及时清理、修整、刷油,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能克服滑模施工的不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