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05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工具,特别是指一种可供使用者选择以手动或电动操作 的方式驱动工具头进行拆装作业,进而达到易于变换操作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 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l,现有的动力的棘轮扳手工具,其是在握柄IO—端固设一棘轮柄 20,棘轮柄20的前端则为一棘轮座21,握柄10内具有一由动力源驱动的马达, 以带动棘轮座21内的组件作动;请参阅图2,棘轮座21中间开设有剖槽210,而 使两侧形成左、右夹框211、 212,左夹框211开设有小径穿孔213,右夹框212 则开设有大径穿孔214, 一转轴22—端连结在马达,另一端则具有偏心轴221, 以带动一驱动块222转动, 一扳动件23设有承窝231与内环棘齿232,利用承窝 231套设驱动块222,使得转轴22在转动时,可由偏心轴221带动扳动件23作往 复的旋转摆动, 一棘轮头24,其一端具有作动柱241,另一端则具有方向钮242, 所述的方向钮242可控制棘轮头24内的掣动件243,以控制掣动件243与扳动件 23的内环棘齿232的掣动方向,而选择作正转或逆转的操作,棘轮头24具有方 向钮242端套设一弹簧垫片25后,穿设在左夹框211的小径穿孔213,作动柱241 端则套设一垫片26后,以一扣合在右夹框大径穿孔214环側凹槽215内的C扣 27限位,而完成组装定位;请参阅图3,当转轴22转动而使扳动件23作正向的 旋转摆动时,由于掣动件243与内环棘齿232卡掣,而可带动棘轮头24的作动柱 241转动,惟当扳动件23作反向回摆时,内环棘齿232是可推压掣动件243内縮, 而作反向空转的行程,俾利再次作正向的旋转摆动时,再带动棘轮头24的作动柱 241转动,值得注意的是,当扳动件23反向回摆作空转行程时,棘轮头24必须 固定不动,否则随同扳动件23反向回摆,将无法进行旋松或旋紧工件的作业,然 而,使棘轮头24固定不动的方式,是凭借弹簧垫片25的弹力顶撑,来与左夹框 211的内壁面216与C扣27产生的摩擦力,使得棘轮头24固定不动,但在扳动 件23作正向的摆动作功时,扳动件23因又与掣动件243卡掣,而较易于克服所
述的摩擦力,进而带动棘轮头24的作动柱241转动作功,不论如何,摩擦力是必 需的,但又不能过大影响到扳动件23作正向摆动时的作功,因此适中的摩擦力非 常重要。
然而,所述的种动力的扳手工具,在传动或使用型态上仍具有如下的缺点 其由马达驱动的转轴22是以偏心轴221带动扳动件23作往复的正、反向摆 动,再通过掣动件243与内环棘齿232的棘轮卡掣作用,而以卡掣带动与空转复 位交替进行驱动棘轮头24作动,所述的空转复位的动作,即造成马达动力上的耗 损。
驱动转轴22转动的马达,是非常易于控制作正、反向的旋转变化,以使棘轮 头24切换转向作动,惟所述的动力扳手工具的设计,是以方向钮242与掣动件 243配合内环棘齿232的棘轮卡掣作用,来达到切换转向作动,反而造成切换控 制上的复杂度。
所述的动力扳手工具的设计,是仅能以马达驱动作动,惟当动力不足而无法 使马达转动时,所述的动力扳手工具将完全无法作动使用,而仅适用在动力的操 作模式,因此使用效益上仍显不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发与制作经验,针对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究研创出一种可转 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以大幅改善现有的缺弊,此即为本实用新 型的设计宗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 其是在工具本体一端开设一穿槽,以供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与从动齿的工具 头,所述的本体上枢设一具有二卡掣块的拨片,并使其卡掣块可分别对应卡掣在 工具头的棘齿上,以供卡掣传动工具头;如此,使用者在手动扳转本体时,可利 用拨片的卡掣传动,以驱动工具头作动,而以手动操作的模式进行拆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 其是在工具本体一端开设一穿槽,以供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与从动齿的工具 头,而本体另一端则装设一可由电源组驱动的马达,所述的马达的转轴上是以蜗
杆与一枢设在本体上的蜗轮相互啮合,并在所述的蜗轮与工具头的从动齿间设有传动组,以供连结驱动工具头;如此,使用者在启动马达的动力时,可利用传动 组的传动,以驱动工具头作动,而以电动操作的模式进行拆装作业。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工具本 体一端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与从动齿的工具头,所述的本体上另枢设一具有 卡掣块的拨片,所述的拨片的卡掣块对应卡掣在工具头的棘齿上,以供卡掣传动 工具头,另在所述的本体的另一端装设一由电源组驱动的马达,所述的马达的转 轴上固设有一蜗杆,且与一以第一枢轴枢设在本体上的蜗轮相互啮合,而蜗轮与 工具头的从动齿间则设有传动组,以连结驱动工具头。
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本体一端是开设一穿槽,以供装设工具头。
在所述的本体上凸设一承座,以供装设弹簧与抵顶块,另在拨片一侧设有第 一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的抵顶块弹力抵推在拨片的其中一卡槽内。
所述的拨片是设有凸伸在本体外部的拨动部。
所述的马达是以一切换开关控制启闭与正、逆转的转向。
所述的传动组是在蜗轮的第一枢轴上枢设连结同动的第一传动轮,另以第二 枢轴枢设连结同动的第二传动轮与皮带轮,所述的第二传动轮是与第一传动轮相 互啮合,而皮带轮则以皮带连结工具头的从动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使用 者可选择手动或电动操作的方式驱动工具头作动,进而提供多种操作型态,达到 易于变换操作以进行拆装作业的目的。


图l:现有动力扳手工具的外观图2:现有动力扳手工具的零件分解图3:现有动力扳手工具的组合剖面图4:本实用新型的零件分解图5: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6: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7:本实用新型在手动操作模式时的使用示意图(一);
图8:本实用新型在手动操作模式时的使用示意图(二);
图9:本实用新型在动力操作模式时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O-握柄;20-棘轮柄;21-棘轮座;211-剖槽;211-左夹框; 212-右夹框;213-穿孔;214-穿孔;215-凹槽;216-内壁面;22-转轴;221-偏心轴;222-驱动块;23-扳动件;231-承窝;232-内环棘齿;24-棘轮头;241-作动柱;242-方向钮;243-掣动件;25-弹簧垫片;26-垫片;27-C扣;30-本体;301-穿槽;302-承座;303-第一枢轴;304-第二枢轴;305-轴销;31-工具头;311-棘齿;312-从动 齿头;32-拨片;321-第一卡掣块;322-第二卡掣块;323-第一卡槽;324-第二卡 槽;325-第三卡槽;326-弹簧;327-抵顶块;328-拨动部;329-拨动部;33-马达; 34-电源组;35-切换开关;36-蜗杆;37-蜗轮;38-传动装置;381-第一传动轮;382-第二传动轮;383-皮带轮;384-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査委员对本实用新型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兹列举一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是在工具本体30—端开设一穿槽301, 以供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311与从动齿312的工具头31,另在本体30上以 轴销305枢设一拨片32,所述的拨片32的拨动部328、 329是凸伸出本体30外 部,且在一侧设有可分别对应卡掣在工具头棘齿311的第一、二卡掣块321、 322, 另一侧则设有第一、二、三卡槽323、 324、 325,再在所述的本体30的适当位置 处凸设一承座302,以供装设一弹簧326与抵顶块327,并使所述的抵顶块327 受弹簧326的弹力抵推时,可对应抵顶在拨片32的第一、二、三卡槽323、 324、 325的其中一卡槽处,其中,所述的抵顶块327抵顶在第一卡槽323处时,可使 拨片32的第二卡掣块322弹性卡掣在工具头31的棘齿311上,当抵顶块327抵 顶在第二卡槽324处时,则可使拨片32的第一卡掣块321弹性卡掣在工具头31 的棘齿311上,而当抵顶块327抵顶在第三卡槽325处时,则使得拨片32的第一、 二卡掣块321、 322与工具头31的棘齿311脱离卡掣; 一装设在本体30的马达 33,所述的马达33是以装设在本体30另一端的电源组34驱动,并在本体30侧 边装设一切换开关35,所述的切换开关35是与马达33与电源组34电性连接, 以供控制马达33的启闭与转向; 一蜗杆36是固设在马达33的转轴上,且与以第一枢轴303枢设在本体30的蜗轮37相互啮合,而在马达33转动时,可利用蜗杆 36带动蜗轮37旋转; 一传动组38是连结在蜗轮36与工具头31的从动齿312间, 所述的传动组38是在第一枢轴303上枢设第一传动轮381,且使所述的第一传动 轮381与同轴的蜗轮36连结同动,而在蜗杆36带动蜗轮37旋转时,可使第一传 动轮381也随着蜗轮37转动,另以第二枢轴304枢设连结同动的第二传动轮382 与皮带轮383,所述的第二传动轮382是与第一传动轮381相互啮合,而在第一 传动轮381转动时,即带动第二传动轮382旋转,而皮带轮383也随着第二传动 轮382转动,再以一皮带384连结皮带轮383与工具头31的从动齿312,而在皮 带轮383转动时,即可利用皮带384将动力传输至工具头31的从动齿312,以驱 动工具头31旋转。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在手动操作模式使用时,以旋松对象为例,其是先 拨转拨片32,使得拨片32的第一卡掣块321弹性卡掣在工具头31的棘齿311上, 再握持本体30扳转施力,即可利用拨片32的第一卡掣块321卡掣传动工具头31 的棘齿311,以驱动工具头31旋转;请参阅图8,而当反向扳转本体30复位时, 由于抵顶块327弹性抵顶在拨片32的第二卡槽324处,将使所述的工具头31的 棘齿311可反向压抵拨片32的第一卡掣块321旋转内縮,本体30即可反向空转 复位,以反复进行手动操作旋松作业。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在电动操作模式使用时,其是先拨转拨动部328、329, 而令拨片32位于中央位置,以使得拨片32的第一、二卡掣块321、 322均与工具 头31的棘齿311脱离卡掣, 一切换开关35是可控制切换马达33正、逆转的转向, 并可使马达33与电源组34作电性导通;以旋松物件为例,当马达33转动时,所 述的固设在转轴的蜗杆36即带动蜗轮37旋转,并使得与蜗轮37同动的第一传动 轮381带动第二传动轮382转动,而与第二传动轮382同动的皮带轮383也随着 转动,接着再以皮带384将皮带轮383动力传输至工具头31的从动齿312,以驱 动工具头31旋转,而可以电动操作方式进行拆装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动力操作模式时,可有效传输动力至工具头, 且可提供具棘轮效益手动操作模式,达到易于变换操作使用的目的。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工具本体一端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与从动齿的工具头,所述的本体上另枢设一具有卡掣块的拨片,所述的拨片的卡掣块对应卡掣在工具头的棘齿上,以供卡掣传动工具头,另在所述的本体的另一端装设一由电源组驱动的马达,所述的马达的转轴上固设有一蜗杆,且与一以第一枢轴枢设在本体上的蜗轮相互啮合,而蜗轮与工具头的从动齿间则设有传动组,以连结驱动工具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本体一端是开设一穿槽,以供装设工具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的本体上凸设一承座,以供装设弹簧与抵顶块,另在拨片一侧设有 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的抵顶块弹力抵推在拨片的其中一卡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拨片是设有凸伸在本体外部的拨动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马达是以一切换开关控制启闭与正、逆转的转向。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传动组是在蜗轮的第一枢轴上枢设连结同动的第一传动轮,另以第 二枢轴枢设连结同动的第二传动轮与皮带轮,所述的第二传动轮是与第一传动轮 相互啮合,而皮带轮则以皮带连结工具头的从动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转换手、电动操作模式的棘轮扳手工具,其是在工具本体一端开设一穿槽,以供装设外环面上成型有棘齿与从动齿的工具头,本体上另枢设一具有二卡掣块的拨片,并使其卡掣块可分别对应卡掣在工具头的棘齿,以供手动操作模式时卡掣传动工具头,另所述的本体的另一端装设一可由电源组驱动的马达,所述的马达的转轴上是以蜗杆与一枢设在本体上的蜗轮相互啮合,并在所述的蜗轮与工具头的从动齿间设有传动组,以供连结驱动工具头,而在马达转动时,可以电动操作模式驱动工具头转动;如此,使用者可选择手动或电动操作的方式驱动工具头作动,进而提供多种操作型态,达到易于变换操作以进行拆装作业的目的。
文档编号B25B13/00GK201077039SQ20072014295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9日
发明者卢世桐, 林束隨 申请人:卢世桐;腾达工具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