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76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片材(sheet)上开孔的打孔机,尤其涉及一种能正确地进行片材的对齐的打孔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办公用打孔机使用的打孔机包括穿孔刀、引导穿孔刀的引导路、具有与上述引导路正交的平面的载置台、以及用于使穿孔刀下降的手柄(handle),并形成为通过操作手柄,使穿孔刀与引导路滑动接触并下降,将载置台上的片材穿孔。
在上述打孔机中,日本专利特开2006-255830号公报揭示了为在片材上容易设定穿孔位置而使长条状的量器从载置片材的纸台的侧面出入的打孔机。
上述打孔机中,如图22所示,在按照片材101的穿孔位置拉出量器120并使片材101的端部与设于量器120前端的竖立部130抵接的状态下,按下手柄,便能在片材101上的希望开孔的位置开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55830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由于上述打孔机中量器120从纸页载置台103的侧面下部出入,因此在拉出后的量器120与纸页载置台103之间产生高低差,当使片材101端部与竖立部130抵接时,会产生该高低差部分的误差。因此,存在无法在片材101上正确地设定穿孔位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片材上能正确地设定穿孔位置的打孔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技术方案l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穿孔机包括穿 孔刀、引导上述穿孔刀的引导路、具有与上述引导路正交的平面的载置台、以 及用于使上述穿孔刀下降的手柄,通过操作上述手柄,在载置于上述载置台的 片材上打孔,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在上述载置台的上表面设置槽(slit),在该 槽内以能滑动的方式嵌入长条状的量器构件,上述载置台与上述量器构件形成 一个平面。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在载置有片材的载置台的上表面设置槽,在该槽内以能滑动的 方式嵌入长条状的量器构件,载置台与量器构件形成一个平面,因此在被从槽 拉出的量器与载置台之间不会产生高低差。由于不会产生因量器与载置台之间 的高低差而导致的误差,因此在片材上能正确地设定穿孔位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孔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上述打孔机的载置台上取下臂构件后,沿槽切割载置台的状 态的说明图。
图3是上述打孔机的中央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载置台的槽的剖视图,(a)表示量器构件被从载置台拉出
前的状态,(b)表示拉出后的状态。
图5表示上述量器构件的结构,(a)是俯视图,(b)是剖视图,(c)是主视
图,(d)是仰视图。
图6是表示量器构件的嵌合凹部与片材尺寸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表示量器构件的褶皱部,(a)是沿图5的A-A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b)是沿图5的B-B线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图8表示量器构件的末端部,(a)是立体图,(b)是图5的左视图。
图9是表示与槽嵌合的量器构件向载置台内部回縮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io是表示上述量器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ll是表示上述量器构件的带状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a)表示将楔状体 单体用销子按顺序连接而构成的带状部,(b)表示由具有可弯性的带状构件构 成量器的带状部。
图12是表示应用于上述打孔机的量器构件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设于量器构件的刻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孔机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稍微按下上述打孔机的手柄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按下上述打孔机的手柄进行穿孔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上述打孔机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配设状 态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上述打孔机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配设状 态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上述打孔机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配设状 态的第三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上述打孔机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配设状 态的第四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上述打孔机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配设状 态的第五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2表示现有的打孔机,(a)表示量器构件被从载置台拉出前的状态,(b) 拉出后的状态。
(符号说明)
1打孔机 ,
2手柄
3载置台
4臂构件
5槽
6安装部7穿孔刀 8引导路 9装订孔 10槽 11滑动面 12突起部 13导向部 14支承部
20、 20, 、 20"量器构件
21量器本体
22轨道部
25、 26刻度
27、 28基准位置表示
30竖立部
40、 40, 、 40"带状部(带状构件)
41褶皱部
42肋条部
43楔部
44突出部
46卡定部
50平面部(板构件)
51上侧的侧缘部
52下侧的侧缘部
53嵌合凹部
55凹陷部
60滑动槽
70按下构件
80连接构件hl、 h2枢支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较理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实施方式不限定 于以下的方式,只要能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也可以为其他的形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孔机1的立体图。上述打孔机1是通
过按下手柄2而在被插入于载置台3与臂构件4之间的槽5内的片材上打下两 个孔的办公用双孔打孔机。
臂构件4用于使手柄2相对载置台3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设于载置台 3左右的安装部6上用螺栓和螺母固定。每个臂构件4、 4内部设有能以刀尖向 下的状态升降的穿孔刀。
上述穿孔刀通过安装在上端部所设有的凸缘部与载置台3之间的弹簧,形 成被向上方施力的状态,通过按下手柄2,穿孔刀下降并在片材上穿孔。
图2是表示从载置台上取下臂构件4后,并且沿后述槽10剖切载置台3 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纸页载置台3的内部沿与载置台3的上表面正交的方向开设有引导穿孔 刀7的引导路8。
在上述载置台3的上表面设有用于以能滑动的方式安装后述量器构件20 的槽10。上述槽10是具有与两个穿孔刀7、 7的并排方向平行的长边的长方形 形状的开口部,其下方通过支承部14设有与上述槽10相同的长方形形状的滑 动面11 (参照图3)。上述滑动面11是用于在槽10内以能滑动的方式嵌入长条 状量器构件20并且将其末端部收容于载置台3内部的构件。
艮P,如图4所示,滑动面11水平设于与载置台3的上表面离开量器构件 20的厚度的下方位置,在量器构件20被拉出侧的一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 突起部12,在另一端部向下方突设有导向部13,该导向部13用于使量器构件 20的后述带状部40弯曲而导入载置台3的内部,并且固定量器构件20的末端 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槽10内以能滑动的方式安装有量器构件20。以下,参照图5对量器构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
量器构件20在一端部设有竖立部30,并且面向其另一端部形成具有可弯 性的带状部40。
竖立部30是用于与片材端部抵接的部位,以设于内侧面的槽部与设于量 器本体21的一端面的轨道部22嵌合的状态安装成能沿上下方向滑动。
量器本体21由聚丙烯(PP)等树脂制材料成形为一体,从一端部到中央部 的部位为较厚的平面部50,从中央部到另一端部的部位为具有可弯性的带状部 40。
如图5(c)所示,上述平面部50为具有规定厚度M的长条状板构件,设计 成在安装于槽10时上表面侧的侧缘部51与载置台3成为同一表面。上表面的 中间部形成有用于粘贴印刷有刻度等的封条的凹陷部55。上述凹陷部55形成 为适宜在粘贴有规定厚度的封条时维持与侧缘部51同一表面状态的深度。
上述平面部50下侧的侧缘部52向侧方以轨道状突出,该下侧的侧缘部 52嵌入于槽10与滑动面11之间而能滑动。
在平面部50的下表面的规定部位上设有嵌合凹部53。如图6所示,上述 嵌合凹部53是在规格尺寸的片材的侧缘部形成装订孔9时使用的,按照规格 纸张(例如,A4尺寸纵向、LTR尺寸、B5尺寸纵向、A4尺寸横向、B5尺寸横向、 A5尺寸横向、A4尺寸四孔等)的装订位置设置有多个嵌合凹部53。
上述嵌合凹部53与设于槽10的突起部12(参照图4)嵌合,藉此能使量器 构件20在载置台3上固定为不动的状态。
从量器构件20的中央部到另一端部的带状部40的下表面设置有剖面呈楔 形的褶皱部41,上表面形成为与纸页载置台3同一表面的平滑面。
带状部40的下表面的褶皱部41为沿长度方向连续地设有向宽度方向延伸 的肋条部42的结构。如图7(b)所示,在肋条部42的两侧缘部附近连续地设有 上底较长的梯形形状的楔部43。
上述梯形形状的楔部43被设计成能使带状部40面向下方沿规定轨迹弯曲 并圆滑地收容在载置台3内部的形状。此外,从楔部43的上边部到上表面之 间的厚度N被设计成能弯曲成铰链(hinge)状的厚度。在带状部40的两侧端部设有与肋条部42连续的突出部44(参照图5)。上 述突出部44为能滑动地嵌入于载置台3的槽10与滑动面11之间的部位,被 设计成比肋条部42低的高度。通过如上所述构成,带状部40能弯曲成褶皱状。
此外,如图8所示,带状部40的末端部设有用于与滑动面11的导向部 13卡住的卡定部46。
如图4(b)所示,在将上述结构的量器构件20组装于载置台3的槽时,以 带状部40的褶铍部41面向下侧的状态沿滑动面11插入载置台3的内部,使 末端的卡定部46卡在导向部13的背面。
在上述状态下,使平面部50滑动到滑动面11的上表面,藉此带状部40 被导向部13导向的同时弯曲,并被收容于载置台3的内部。如图9所示,被 收容的状态为平面部50与载置台3为相同表面,且带状部40被巻入并收容于 载置台3内部的状态。
对上述结构的打孔机1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在量器构件20被收容于载置台3内部的图4(a)的状态下,将竖立部30 上抬并竖起。
接着,根据片材的尺寸将量器构件20侧向拉出,使背面的嵌合凹部53 与滑动面11的突起部12嵌合,并使量器构件20固定在载置台3上。
此时,由于量器构件20的上表面全部与载置台3为相同表面,因此在将 片材插入槽5内,使其载置于载置台3和量器构件20的上表面时,片材不会 弯曲。
由于在上述状态下操作手柄2在片材上打孔,因此能在正确的位置上打孔。
特别地,由于在量器构件20上设置具有可弯性的带状部40,使上述带状 部40弯曲并收容于载置台3的内部,因此当拉出量器构件20时,能通过被收 容于内部的带状部40封住载置台3上表面的槽10。
藉此,当量器构件20被拉出时,能防止容纳其的槽10的一部分成为开放 孑L隙(open space)。
而且,由于量器构件20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片材的端部抵接的竖立部30,因此通过使片材端部与上述竖立部30抵接,能容易地进行片材的端部对齐。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量器构件20由树脂制材料成形为一体,因此使材料的 厚度变薄并形成为铰链状,便能容易地使具有可弯性的带状部40成形。
此外,与量器构件20的带状部40连续地设有较厚的平面部50,藉此, 在抓住竖立部30拉出量器时,能使被嵌入到载置台3的槽10内的平面部50 从载置台3上突出为悬臂状。
此外,由于带状部40的下表面设有剖面为楔形的褶皱部41,因此能使带 状部40向下侧光滑地弯曲,能向载置台3的内部收纳,并且当从内部拉出时, 能沿光滑是轨道使其动作。
而且,由于带状部40的上表面为平滑面,因此能减少带状部40与片材之 间产生的摩擦,在对齐时能使片材平滑地移动。
作为与此不同的带状构件的形态,如图10所示,带状部40还可以是与平 面部50分开形成的结构。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平面部50用诸如ABS树脂等具有强度和平滑性的 材料构成。
此外,如图ll(a)所示,带状部40'还可以是将楔状体单体用销按顺序连 结而成的,如图ll(b)所示,还可以将具有可弯性的盘簧状的带状部40"以能 滑动的方式嵌入作为量器构件20。
此外,如图12所示,量器构件20"还可以是仅由不具有可弯性的平面构 件50形成。当拉出量器构件20"时,在槽10的部分会产生开口,但由于确保 了片材与竖立部30抵接时从片材端部到穿孔位置的水平性,因此能防止因片 材端部产生的弯曲而导致穿孔位置的误差产生。
而且,在量器构件20上还可以设有如图13的刻度25、 26。此时,在载 置台3上预先设置表示穿孔位置的基准位置表示27、 28,以便能按照刻度来设 定从片材的侧端到穿孔位置的长度或是从片材的前端到穿孔位置的长度,藉 此,能更加正确地进行对齐。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孔机1的结构的说明图。
上述打孔机l包括载置片材的载置台3;立设于载置台的臂构件4;相对臂构件4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的手柄2;相对臂构件4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 的按下构件70;将按下构件70与手柄2连结的连接构件80;将片材穿孔的穿
孔刀7;以及引导穿孔刀7在片材上穿孔的引导路8。图14表示沿图1所示打 孔机1的一个臂构件4的内侧面剖切的状态,以能升降的方式设于臂构件4内 部的穿孔刀7用虚线表示。
上述打孔机1的载置台3的上表面设有槽5,在上述槽5内以能滑动的方 式嵌入有未图示的量器构件。另外,载置台3、槽5、穿孔刀7、引导路8由于 与第一实施方式为相同结构因而省略。
在立设于载置台3两侧部的一对臂构件4上的上下两处设有枢支部hl、 h2,在上方的枢支部hl上以能转动的形态安装有手柄2,在下方的枢支部h2 上以能转动的形态安装有按下构件70。
安装于上方的手柄2是用于通过按下一端部A来进行穿孔操作的构件,通 过与另一端部B离开规定距离M2的枢支部hl以能自由摆动的形态枢支连接于 各个臂构件4。
安装于下方的按下构件70是用于按下穿孔刀7的构件,在设于一端部D 的打孔刀支承部将穿孔刀7以能转动的形态支承。
上述按下构件70的另一端部C与手柄2的另一端部B之间通过连接构件 80连结。在按下构件70上设有与设于臂构件4的滑动槽60滑动接触并且上下 移动的滑动部,穿孔刀7能进行平滑的上下移动。
上述手柄2、按下构件70以及连接构件80的长度和安装状态如下手柄 2的枢支部hl与另一端部B之间的距离M2设计成比按下构件70的枢支部h2 与另一端部C之间的距离M3小,例如设计成1/2。
从手柄2的一端部A到枢支部hi的距离Ml根据希望的操作力被设定成比 从另一端部开始的距离M2大,而从按下构件70的一端部D到枢支部h2的距 离M4根据希望的按下力被设定成比从另一端部C开始的距离M3小。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打孔机1的使用状态。
在图14所示的初期状态下,向槽5内插入欲穿孔的片材。
接着,如图15所示,将手柄2的一端部A向下方按下。这样,通过连接构件80,按下构件70的另一端部C向上方抬起,如图16所示,在一端部D 按下穿孔刀7,通过穿孔刀7的刀尖与引导路8的上缘部之间的连动,将插入 槽5的片材穿孔。
此时施加于手柄2的一端部A的操作力Fl与作用于另一端部B的力F2 之间的关系用算式F1XM1二F2XM2来表示。
另一方面,手柄2的另一端部B被向上方抬起,藉此向上的力F2通过连 接构件80作用于按下构件的另一端部C,规定的按下力F3通过上述向上的力 F2作用于穿孔刀7。此时力的关系用算式F2XM3二F3XM4来表示。
藉此,例如,当从手柄2的一端部A开始的距离M1与从另一端部B开始 的距离M2的比例设定为6: 1,从手柄2的另一端部B开始的距离M3与从一端 部D开始的距离M4的比例设定为2: l时,能以穿孔刀7的按下力(即F3)的大 约1/12的力(即F1)进行操作。如上所述,由于能以通常的杠杆力(即F2)—半 的力进行操作,因此能明显地减少操作力。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孔机1还可以根据设于臂构件4的枢支部hl、 h2 的位置将手柄2、按下构件70、连接构件80适当设计成使手柄2的枢支部hl 与另一端部B之间的距离M2比按下构件70的枢支部h2与另一端部C之间的 距离M3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以及连接构件的配设状态只 要满足手柄2的枢支部hl与连结部B之间的距离M2设定得比按下构件70的 枢支部h2与连结部C之间的距离M3小即可,因此,还可以是例如图17所示 的第一变形例、图18所示的第二变形例、图19所示的第三变形例之类的结构。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枢支部、手柄、按下构件以及连接构件的配设状态只 要满足连结按下构件70与手柄2、且手柄2的枢支部hl与连结部B之间的距 离M2设定得比按下构件70的枢支部h2与连结部B之间的距离M3小即可,因 此还可以是图20所示的第四变形例和图21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之类的形态。
在任一情况下,施加于手柄2的操作部A的操作力Fl和作用于连结部B 的力F2的关系均用算式F1XM1二F2XM2表示,手柄2的连结部B的力F2通 过连接构件80作用于按下构件70的按下部D的力F3均用算式F3 = F2XM3 +M4表示。
藉此,例如,当从手柄2开始的距离Ml与从连结部B开始的距离M2的比 例设为6:1,从手柄2的连结部C(或B)开始的距离M3与从按下部D开始的距 离M4的比例设为2:1时,能以将加工件按下的力(即F3)的大约1/12的力Fl 进行操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应用于在办公用、手工艺用、工业用等所有产业领域中使用的打 孔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孔机,包括穿孔刀、引导该穿孔刀的引导路、具有与该引导路正交的平面的载置台、以及用于使所述穿孔刀下降的手柄,通过操作所述手柄,在载置于所述载置台的片材上开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置台的上表面设有槽,在该槽内以能滑动的方式嵌入有长条状的量器构件,所述载置台与所述量器构件形成一个平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器构件在一端部设有用于与片材的端部抵接的竖立部,并且面向另一端部由具有可弯性的带状构件形成,使该带状构件弯曲而收容于所述载置台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器构件在所述竖立部与带状构件之间设有与所述载置台呈一个平面的长条状的板构件。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构件的下表面设有剖面为楔形的褶皱部,上表面为平滑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构件由树脂制材料成形为一体。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器构件的上表面设有刻度。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在立设于所述载置台的臂构件上以能转动的方式设有在一端部进行穿孔操作的所述手柄、以及按下设于一端部的所述穿孔刀的按下构件,并且设有连结所述按下构件的另一端部和所述手柄的另一端部的连接构件,所述手柄的枢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按下构件的枢支部与所述另 一 端部之间的距离小。
8.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在立设于所述载置台的臂构件上以能转动的方式设有所述手柄和按下所述穿孔刀的按下构件,并且包括与所述按下构件(40)和所述手柄在各自的连结部上连结的连接构件,所述手柄的枢支部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按下构件的枢支部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小。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在立设于所述载置台的臂构件上以能转动的方式设有所述手柄和按下所述穿孔刀的按下构件,并且连结所述按下构件与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枢支部与连结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按下构件的枢支部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距离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片材上能正确地设定穿孔位置的打孔机。打孔机(1)包括穿孔刀、引导路和具有与引导路正交的平面的载置台,通过操作手柄,在载置于载置台(3)的片材上开孔,在载置台的上表面设有槽(10),量器构件(20)以能滑动的方式嵌入该槽,载置台与量器构件形成一个平面。量器构件中,一端部设有用于与片材端部抵接的竖立部(30),面向另一端部用具有可弯性的带状构件(40)形成并使其弯曲而收容于载置台的内部。
文档编号B26F1/32GK101687333SQ20088002238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诚 森, 浦边弘幸, 石原宗幸 申请人:卡路事务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